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觀網快評:憑什麽說中國不可能「反制」歐洲奢侈品?

2024-10-13三農

在歐盟執意透過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提議後,中方宣布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中方的行動產生出額外的震懾效果,歐洲一眾奢侈品牌,如LVMH集團、開雲集團(旗下品牌包括YSL、GUCCI、巴黎世家等)、愛馬仕、歷峰集團、博柏利、普拉達等的股價都出現大幅下跌,說明市場對歐洲奢侈品牌可能成為中方下一個目標感到擔心。

奇怪的是,好幾家外媒在報道此事時所采訪的幾個「專家」異口同聲地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反制」歐洲奢侈品,連他們給出的理由都差不多,無非是歐洲奢侈品在中國的消費規模比較大,稅收上有貢獻,等等。這個觀點其實經不起推敲,但經過層層轉發後幾乎成為「定調式」的判斷。

這就相當於什麽呢?兩個人打牌,不在場的人說,他會出這張牌或他不會出那張牌,這肯定不靠譜。從理論上講,中方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對歐洲奢侈品采取某種行動完全有可能;從現實層面講,這種可能性不但存在,而且還是比較大的。換句話說,打不打這張牌,什麽時候打這張牌,只有等到牌局結束才能公布答案。

中國是歐洲奢侈品最大的市場,占到1/3左右,對奢侈品這麽大的消費量與中國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很不相稱,說得嚴重一點,也是有些畸形的。所謂「社交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由「奢侈品敘事」潛移默化建構出來,並不真實。一些人出於虛榮心購買了超出其消費能力的奢侈品,而對其它方面的消費進行壓縮。不成比例的奢侈品消費應該是一個階段性的非正常現象,數據顯示,中國Z世代對奢侈品牌就沒那麽感冒了,歐洲奢侈品牌對此有危機感,但對中國來說是好事,說明中國社會的消費觀念更加理性多元了。也就是說,認為歐洲奢侈品在中國消費規模大,中國就不會采取相關行動的推論站不住腳,把這個規模降一降,對中國未嘗不是利大於弊。

在中歐的經貿中,我們最需要的比如ASML(阿斯麥爾)的最先進光刻機,荷蘭受美國脅迫不賣給我們;歐洲消費者想買的比如中國電動汽車,歐盟現在又設定高門檻;反倒是溢價和利潤畸高的奢侈品,歐洲恨不得一股腦推銷給中國。這難道不是一個應該解決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