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天去哪玩兒龍?」「岱嶽文化廣場!」大年初八,岱嶽區道朗鎮西孫村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氏舞龍傳承人王善亮一出門,村民們就跟上了。
不過,今天表演的可不僅是老王,岱嶽區15個鎮街的故事隊都來了,大家都拿出了絕活兒。一時間,岱嶽文化廣場上人山人海,群眾聚在一起看長龍翻飛、雄獅舞動,精彩逗趣的劃旱船、蚌蟹樂、趕毛驢,喜氣洋洋的財神爺、豬八戒,齜牙咧嘴的二鬼角力……岱嶽區15個鎮街群眾代表「龍」重登場,輪番獻技,讓新年更加紅火熱鬧。
53歲的白小娥是房村鎮喜洋洋秧歌故事隊領隊,她帶領著姐妹們點上媒婆痣,塗上紅胭脂,拿著長煙桿,一場接親大戲就扭起來了,從新郎新娘嬌羞見面到擡禮的喜丫鬟智鬥媒婆,插科打諢的情節逗得群眾哈哈大笑。
「傳統民俗表演喜慶、搞笑,不僅能為群眾送歡樂,更是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人們在懷舊中留下記憶,記住鄉愁。」白小娥深有感觸地說,姐妹們從一起跳廣場舞到重點排練民俗節目,就是想傳承好傳統文化,讓老人有念想,讓年輕人有期待,讓民俗文化發揚光大。
今年的演出隊伍裏,一批年輕的「00後」正挑起大梁。王善亮上場以後,高舉龍珠,引著金黃色的長龍上下翻騰,他19歲的兒子王新宇在人群裏格外醒目。「都說民俗展演裏老人多,可在我們村,孩子們耳濡目染,從小都是舞龍好手。」王善亮說,王家從清末開始舞龍,到他已經是第六代傳人,兒子八歲舞龍,如今騰龍、挺龍、遊龍、扭龍樣樣精通。
一個表演片段結束,王善亮又化身領獅人,他高高舉起手中的繡球,兩只獅子便正式開始了表演,隨著繡球的高低起伏,獅子也忽上忽下,小巧玲瓏的身子裏,是9歲的崔國瑞和10歲的陳衍衡,兩個人巧妙配合,讓每一個表演看起來都生動有趣。
下港鎮故事隊演員由木營村村民組成,15歲的靳雨豪賣力地抖空竹,引得群眾歡呼贊嘆;9歲王誌遠舉著拜年條幅,和大人們一起為群眾賀新春。 「謔!還真是孩子呢!」群眾裏的大人看到一個個小演員,欽佩地賣力鼓掌叫好。
「龍」和「獅子」在場上不停跳躍,圍觀的群眾也躍躍欲試,巡演結束後,大家簇擁著演員們繼續到廣場上近距離互動。「小孫子,快摸摸龍頭,萬事不愁。」60歲的劉愛新舉著小孫子,道朗鎮西孫村龍頭演員鄭剛立即舉起大龍頭,和小朋友蹭到一起。「沒想到河蚌殼這麽軟。」跟著蚌蟹樂演員,群眾摸著道具,近距離感受非遺,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在喧天鑼鼓中,神龍飛躍、活靈活現,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岱嶽區委副書記、區長苗明峻表示,去年以來,岱嶽區不斷最佳化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累計開展村村有好戲、小戲小劇展演等專題文化惠民活動800余場,演出「一年一村兩場戲」1000余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5700余場,持續推動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自2024春節山東鄉村文化旅遊節開幕以來,岱嶽區已累計開展「體味鄉村生活 尋找兒時記憶——泰安岱嶽喊你回家過大年」系列活動200余場次,營造了文明、祥和、歡樂的新春氛圍。「龍騰岱嶽 舞慶新春」民俗文化展演進一步弘揚傳統節日文化,闡釋傳統節日內涵,全面展現岱嶽區「辰」勢而上新風貌,讓廣大遊客和岱嶽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泰汶大地、大美岱嶽的深厚歷史底蘊和傳統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