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高品質發展調研行|48小時從秦嶺菜地到香港餐桌太白縣高山蔬菜成綠色富民產業

2024-06-25三農

粵港澳大灣區餐桌上的蔬菜竟來自秦嶺小城?

6月24日,2024年「高品質發展調研行」陜西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寶雞市太白縣粵港澳⼤灣區「菜籃⼦」⽣產基地。一眼望不到頭的菜田裏,羅馬生菜、紅菊苣、娃娃菜等長勢喜人。

年直供港澳蔬菜1800噸 實作產值840多萬元

太⽩縣粵港澳⼤灣區「菜籃⼦」⽣產基地由太⽩縣綠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實作了蔬菜種植包裝加⼯全程機械化、互聯⽹遠端控制⽔肥⼀體化、數位農業智慧化。

68歲的袁師傅正駕駛著農機鋪設地膜。袁師傅說,在各類機械的幫助下,蔬菜種植變得省工、省力、省時。「這裏的蔬菜成熟采摘後,都是要賣到香港、澳門,咱秦嶺裏的菜水分足、口感好,大城市的人都愛吃。」

太白縣副縣長宋建峰介紹,從2003年開始,太白縣的優質蔬菜就開始直供香港,如今年直供港澳蔬菜1800噸,實作產值840多萬元。「每年初我們會對粵港澳大灣區認證的蔬菜基地進行規劃,確定每一片區的品種,何時育苗、栽培、采摘,精確至天。采摘後將透過空運及冷鏈車等方式運送至目的地,粵港澳⼤灣區居⺠48⼩時內就可以享受到我們⾼品質的⾼⼭蔬菜。」

創新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菜農收入比之前多了1/3

優質的高山蔬菜滿足了粵港澳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味蕾,也為太白縣的菜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回饋。

袁師傅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不光他在綠蕾農業公司工作,他的一畝菜地也流轉至公司統一經營,每年都能拿到分紅。

綠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艾科平介紹,在產業開發中,會透過「公司+合作社組織+農戶參與」的生產模式,以土地流轉、入園務工、訂單種植、入股分紅等模式帶動群眾參與,希望以此幫助廣大群眾增收致富,也為全縣蔬菜產業振興做出貢獻。

相比上了年紀的袁師傅,一旁負責種苗移栽的馬愛芳則負擔著更為復雜的工作。馬愛芳在綠蕾已工作多年,之前自己在家種菜。「公司會定期給我們培訓,能學到更先進的種植技術,熟悉育苗、管理、移栽等全工作流程。」馬愛芳說,如今她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收入,相比過去多了1/3。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了解到,作為全省「一縣一業」示範縣,太白縣86%的耕地種植蔬菜,85%的群眾從事蔬菜生產,73%的農民收入來自蔬菜,年均種植蔬菜10.7萬畝,產量48萬噸,產值5億元,戶均收入1.2萬元。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太白縣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名優新特品種並舉、大路菜與精細菜互補的生產格局,蔬菜品種亦由最初的10多個發展到目前的28大類390多種,13個蔬菜品種獲得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10個蔬菜品種獲得有機認證,12個蔬菜品種獲得綠色認證,高山蔬菜產業如今已成為太白縣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力的綠色富民產業。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陳永輝 白仲夏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