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了「豬王」牧原雙匯、「鴨王」華英、「羊王」雨軒、「雞王」永達的河南,憑借極強牛肉產業積澱,再誕生一兩家「牛王」,只是時間問題。
問題是,誰會是第一個牛業獨角獸?
河南千億牛肉產業
沒有「領頭牛」
千億級的紅白肉制品賽道裏,「中原肉袋子」擔當河南,憑一己之力生產了全國1/2的火腿、占據全國1/10的生豬飼養量、擁有全國第一位的生豬存欄量,以及居全國前列、年產150萬噸的禽肉產量,妥妥地「中原熟、天下足」。
但是,排名全國第一的肉制品加工陣營裏,卻獨獨缺少了河南牛肉的身影,讓「三大紅肉」缺少一種遺憾。
不僅如此,再從肉制品頭部企業豪華朋友圈來看:河南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養豬企業牧原,市值一度高達2200億元,一年的生豬出欄量就獨占全國十分之一;河南誕生了每年殺豬1000萬頭的「世界屠夫」雙匯,屠夫長萬隆個人年薪就拿到20億;河南還曾孵化出了肉雞養殖行業的「雙子星」、中國肉雞產業「開山鼻祖」——永達食業和大用實業,前者的雞肉出口量排全國第二,最早開發了肉類新品烏雞卷,後者一度排名全球50大家禽企業第12位元、亞太區第4;河南還飛出了「世界鴨王」、鴨肉第一股華英農業;河南甚至跑出了「羊王」雨軒,一年肉羊加工量就達120萬只。
但是,國內高達十萬億的畜牧市場,河南盡管在豬肉、羊肉、雞鴨肉領域獨領風騷,卻遲遲沒能誕生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河南牛肉大戶。
河南是傳統肉牛養殖大省,牛存欄量位居全國第11位,牛肉產量36.7萬噸、位居全國第9位(2022年數據),卻在明星牛肉企業的培育上,處於尷尬的失語缺位狀態。
養殖分散
致牛肉屠宰加工品牌集中度低
千億牛肉產業沒有「領頭牛」,原因何在?
一部份歸結於歷史和行業特性。過去認為,養牛成本高,消費端價格貴,價格懸殊的刻板認知讓消費者選豬肉、雞鴨肉還是牛肉時大多用腳投票。其結果就是,牛肉消費總量低,國人消費習慣未完全養成。國民人均牛肉消費6.2kg,遠低於美國的26.2kg人均消費量。在中國肉類消費結果中,牛肉也僅僅占到了8%,與29%占比的家禽類相去甚遠,與占比56%的豬肉相比更望塵莫及。
牛肉很難走上家庭餐桌,價格相比豬肉、雞肉貴是一方面,家庭烹飪難度大,部份人感覺,在家裏做牛肉不好吃。
另一層深層原因是,養殖分散導致牛肉屠宰加工品牌集中度低。絕大部份都還處於具有小農經濟特征的小、散屠宰現狀。多數牛肉是由散養戶提供,導致很多企業無法形成一條完整產業規模。再加上,養殖繁育技術水平低、市場價格受進口肉、走私肉的影響以及產業鏈成熟度低,也對養殖戶的規模化形成掣肘。
同時,牛肉行業利潤低也是不爭事實。禁牧還草、飼草、大豆、玉米、人工等價格上漲造成成本上漲,牛肉產業鏈長、周期長,占地面積大,投資大,都在擠壓利潤空間,成為牛肉行業難誕生上市公司的癥結。
河南牛肉產業發展的王牌
然而,以上只是歷史和過去刻板認知。
硬幣的另一方面,卻是牛肉行業近年勢不可擋的向上走勢————中國牛肉消費量987萬噸,占全球消費量17%,全球排名第二。
永遠不要低估國民吃的潛能。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牛肉需求缺口高達268.47萬噸。國內牛肉產量遠遠低於需求量,牛肉不夠吃了,以至於需從國外進口牛肉進行補充。早在2013年起,中國就從牛肉凈出口國變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牛肉進口國之一,2022年中國進口了268.94萬噸牛肉。
這背後是消費市場的轉變、國人口味多元和叠代、消費場景增多、產量增加帶來的價格更趨親民,以及預制菜爆火形成的助推。經過多年市場發展,養殖行業的叠代、進口市場的補充、凍品庫存積壓,已經將牛肉價格打了下來,「牛肉自由」不再是傳說。
針對使用半成品較多的B端餐飲食材,火鍋場景在助推牛肉單品不斷被看見,55萬家火鍋店帶來的6046億元市場規模,給牛肉食材套用帶來了無限想象空間。數據顯示,牛肉已經成為火鍋食材增幅最大單品,半年時間牛肉火鍋相關企業數量增長了51.3%。
針對C端家庭廚房,主打即食、即熱的預制菜品狂飆,給牛肉銷售開辟了第二增長曲線,牛腩煲、小炒黃牛肉讓消費者到家加熱就能食用,解決了家庭牛肉不好烹飪的問題,拓展了牛肉消費場景。比如,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一年5個億肉類銷售額中,有超過47%是牛肉預制菜銷售量,銷售額近4億元。
具體到河南市場,在牛肉產業鏈更具有得天獨厚優勢。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的中原大地,支撐了延續千年的畜牧業發展,河南的稭稈資源充裕,是牛養殖天然食材,政府也一直在倡導「稭稈變肉換奶」發展之路。
河南以400.7萬頭牛存欄量位居全國前列,年飼養量5萬頭以上的縣域,在河南就有41個,河南擁有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4個,居全國第2位,4個國家級種公牛站年銷售凍精劑量占據了全國1/3市場份額————這些均是河南牛肉產業發展的底氣,也是河南牛企能坐穩牌桌的王牌。
再加上,河南一億消費人口、承東啟西連貫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極具價效比的冷鏈物流和勞動力優勢,更讓河南宰牛享盡潑天富貴。
綜上,牛肉產業鏈的兩極分化,上遊養殖產量不夠,下遊消費卻格外強勁,量價雙漲將產生巨大市場空間。誕生了「豬王」牧原雙匯、「鴨王」華英、「羊王」雨軒、「雞王」永達的河南,憑借極強牛肉產業根基,再誕生一兩家「牛王」,只是時間問題。
誰最有可能成為河南牛王
那麽問題來了,誰最有希望成為河南版的中國牛肉大王?或者說,符合什麽條件和資質,才能培育出河南牛肉行業的又一個雙匯、牧原。
能否成為牛肉業獨角獸,影響因素很多,與極強的生產研發、精準的市場定位、既快又穩的發展節奏、和諧的產業生態機制、長遠的價值取向等都息息相關,但深入肌理來看,終歸要從企業的生產端、銷售端、供應鏈、產業鏈等內裏進行拆析。
先直接放結論:未來河南最有可能誕生牛肉獨角獸的,和一牧鮮算一家。下面從幾個緯度分析。
[1、生產鏈:自建工廠是一種長期主義]
工廠和生產研發能看出一個品牌的潛質、路徑乃至勇氣。
當下多數品牌追求貼牌、代工的輕資產營運模式下,自建工廠顯得笨重而緩慢,重資金、重投入、報酬期漫長,但卻是抱著一種長期主義,不是幹一票就走人,不是尋求短線投資。
恰恰和一牧鮮就走了一條慢道路,選擇自建工廠,而且是一口氣建設了四個工廠,鹿邑工廠、錦州工廠、上海工廠、湖州工廠,分別有不同定位,專註涮肉、毛肚、烤串等深加工牛肉產品,專註國產鮮肉工廠,專註為線下連鎖餐飲和線上電商供貨,以及專註於家庭兒童牛排產品、牛肉熟制品。每個工廠都造價不菲,不計成本投入。
工廠是心臟和動脈,為供應鏈各埠源源不斷供血。自建工廠,將產能這個生命線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一開始就為其穩健行遠發展打下了定海神針。
當下「牛源紅利時代」變成了牛肉短缺時代,牛源是否穩定成為制約企業的一大瓶頸,如果僅僅依靠外采和代工等外部供給形式,不如把屠宰權掌握在自己手裏,自給自足,規避經營風險。況且,國家對小作坊屠宰場的管控日益收緊,定點屠宰政策、衛生技術標準都在擡升肉制品加工企業準入門檻,個體屠宰戶逐漸離場,提前布局自有工廠也是未雨綢繆之舉。
工廠化最大的優勢在於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保證了源頭品質的把控、產品的穩定輸出、供應鏈的通達和價格有利競爭,也能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做出反應,實作C2F訂單化生產。當然,這需要品牌方付出極大的勇氣、對行業的專註、對自身的自信,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
[2、銷售鏈:直面市場「最後一公裏」]
重生產、輕渠道市場,是河南不少農業企業的通病。在這方面吃過虧的頭部企業不在少數,從倒閉破產的永達食品、大用食品,到華英農業、雛鷹農牧,無一不是擅長搞研發,卻沒在渠道、品牌、供應鏈等方面搶占先機,倒在了企業常犯的「最後一公裏」問題上。
傳統企業思維,往往依賴大工業模式、一味拼上遊,不能洞察消費,不能根據行業和市場趨勢的變化系統重構營運體系,未能在新的市場消費需求中及時轉型升級。在一個消費者需求決定市場供給的年代,既要重生產加工端,也要重貿易消費端。
和一牧鮮一開始就註意到了企業最後一公裏問題,完全以市場為導向,采取的是「大單品、強終端、重行銷」策略,從單一渠道聚焦向多渠道布局延伸。
渠道上走BC雙輪驅動發展,既有來自於鍋圈食匯、海底撈、小龍坎、巴奴、九毛九、朝天門等10000多家B端線下門店打基礎,又開展有食品企業、經銷商、商超等渠道,更上線了電商渠道,透過上架董宇輝、交個朋友等頭部直播平台,強勢行銷,俘獲年輕客群。
直面市場,既要重生產加工還要以搞銷售、做供應鏈為長,東西不僅要好,還要賣的好,才能在暴風雨來臨時穩如泰山。
[3、產業鏈:從屠夫到牛肉方案解決商]
一直以來,農畜產品多數處於粗加工階段,精深加工度和產業價值鏈挖掘不夠。未來的企業,誰在產業鏈上搶先一步布局,就多了一分拔得頭籌的希望。
在產業鏈上挖掘較為深入的有華英農業。曾經的華英完全實作了從種鴨繁育孵化、商品鴨養殖、屠宰冷凍加工、熟食加工、飼料生產到羽絨加工的系列化生產,其產業鏈條在國內外同行業中是最完整、最完善的。
和一牧鮮的打法,也是做牛肉食品現代化全產業鏈,不僅包含牛肉屠宰分割,還涉及精深加工、連鎖專賣及供應鏈服務,產品包括了鮮肉、涮烤、水發、牛排、牛肉類預制菜5個產品序列。既有預包裝系列,還有專為大客戶客製開發的產品系列。
這個牛肉大戶,已經從傳統屠夫角色中脫離出來,成為了牛肉產品方案解決商。
[4、供應鏈:得供應鏈得天下]
無論是線上正炙手可熱的電商直播,還是傳統的食品餐飲企業,歸根結底比拼的是供應鏈。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供應鏈包括了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和一牧鮮的供應鏈做法是,用C2F牢牢釘選上遊工廠端和下遊使用者端,形成了商流;透過華鼎供應鏈,構築了18個省級區域倉配中心全國組網、1000多個冷凍前置倉,構建了縣鄉冷鏈下沈能力和保供能力,支撐和一牧鮮深入縣域的運力,搭建起了連結工廠和門店的物流。
依托於和一牧鮮智慧化供應鏈平台,采納超1萬家線下門店的物流交付數據,透過大數據分析,能幫助線下客戶精準預測、指導其經營,同時依據這些數據可以調整上遊的生產計劃,最終實作降本、增收、增效,構成供應鏈閉環。
當下,和一牧鮮已經成為行業頭部品牌。剛過去的1月份,和一牧鮮獲得了沙利文頒發的「肥牛卷中國第一品牌(按2023年銷量計)」和「2023年全國肥牛卷銷量第一」殊榮。
集納了獨家生產鏈、優質市場鏈、高效供應鏈的和一牧鮮,能否成為牛王,需要時間來證明。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會是唯一的「領頭牛」。
因為河南3000億的牛肉產業夢,極具想象空間和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