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推進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萬億市場迎新機遇

2024-05-22三農

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智慧化發展,是面向未來構築城市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之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四部門聯合對外釋出【關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從全領域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全方位增強城市數位化轉型支撐、全過程最佳化城市數位化轉型生態等5個方面提出13項具體舉措。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指導意見】以城市為載體推進數位技術與經濟、治理、生活深度融合,推進數位中國建設在城市全面落地,並統籌技術設施賦能與基礎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聚焦城市轉型中產業高品質發展與長效營運。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首次提出適數化改革,下一步將探索央地協同推進數位化變革與制度創新,具備條件的將轉化為全國性政策和制度。此外,考慮到智慧城市「重建設、輕營運」問題由來已久,【指導意見】強調將創新運維模式,探索建立結果導向型營運預算和考核機制。

推進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

隨著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位經濟已成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力量。同時,智慧城市為產業集聚、數位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套用場景,為數位新技術、新產品整合創新和套用搭建驗證和推廣平台。

早在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解決當時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網路安全風險突出等問題。近年來,在各部門的協同推進、各地方的創新實踐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誌廣表示,此次釋出的【指導意見】是時隔十年國家層面的第二部關於智慧城市發展的指導意見,核心是將智慧城市作為數位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正本清源,綱舉目張,對新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指導意義。

近年來,在智慧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取得階段性突破的同時,也面臨著新挑戰。陳榮輝表示,比如城市一體化規劃建設不足、產城協同聯動不夠、數據要素潛能尚未充分發掘、建設營運長效機制仍不健全等,迫切需要加以解決。

【指導意見】對智慧城市發展提出了「全域數位化轉型」的新要求。「全域數位化轉型」,是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以數據融通、開發利用,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執行全過程,整體性重塑智慧城市技術架構、系統性變革城市管理流程、一體化推動產城深度融合,推動現代化城市高品質發展,推進數位中國建設在城市全面落地。

如何推進轉型?國家數據局數位經濟司司長吳曉寧表示,重點要全領域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建立並完善城市數位化共性基礎平台體系;全方位增強城市數位化轉型支撐,統籌推動城市算力網、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等建設;全過程最佳化城市數位化轉型生態,加快推進適數化制度創新,持續創新智慧城市營運運維模式。

推進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的目標是,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位中國建設。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全面突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湧現一批數位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國際數據公司IDC釋出的【中國智慧城市市場預測2023-2027】顯示,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ICT(資訊和通訊技術)市場投資規模為8754.4億元,較2022年的市場投資規模有所提升。到2027年中國智慧城市ICT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1.18萬億元,2023~202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0%。

首次提出適數化改革

伴隨著數位技術對產業發展與治理體系的深化重塑,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不只是發展的問題,改革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在強調以數位生產力賦能城市發展的同時,也要推動適應數位生產力的相關組織、流程、機制等生產關系最佳化調整,是數位時代城市全要素、全過程的轉型。

【指導意見】首次提出適數化改革。「適數化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礙城市數位化轉型發展的制度藩籬和堵點卡點,主動對不適應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變革重塑,推動跨領域、跨部門業務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制度創新。」國家數據局數位經濟司副司長陸冬森說。

這些制度藩籬和堵點、卡點有哪些?

長期從事數位經濟領域研究的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第一財經表示,跨部門業務協同機制不健全,城市數據煙囪、資訊孤島廣泛存在,且數據確權、采集、交易、安全等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數據、政企數據、社會數據、行業數據共享融通不足。當前城市擁有海量的即時、準即時的物聯網數據,智慧城市數據融合的技術實作僅僅依靠傳統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已難以滿足業務發展。

【指導意見】重點聚焦城市數位化轉型的制度規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進行創新設計,提出開展管理服務手段、管理服務模式、管理服務理念的適數化改革,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範,完善規則規範和執行流程體系。

目前,適數化改革已有實踐基礎。比如,重慶市推進建設三級數位化城市執行和治理中心,對城市的治理網點、管理流程進行了系統性改造,帶來了新的變化;再比如,北京市充分利用數位技術快速響應市民需求,創新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在數據共享融通基礎上,改革整合基層執法資源,以數位賦能增強基層治理力量。

吳琦建議,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機制,推進數據分級分類共享交換,明確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的用途、權責等要求。探索建設區域性、行業性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數據有效治理和交易流通。搭建有效的數據平台支撐數據治理的規範、流程、標準落地,滿足各部門間的數據互聯互通需求和數據供需需求,確保數據治理和數據生產的一體化。

陸冬森介紹,下一步,將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相結合,充分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央地協同推進數位化變革與制度創新,及時總結、復制、推廣適數化成功經驗,具備條件的,將推動轉化為全國性政策和制度。

創新營運運維模式

【指導意見】中還提出要創新營運運維模式。針對營運運維缺乏永續性等不足,【指導意見】從三方面提出創新營運運維模式的工作方向。一是在營運體系上,要加快建立數據營運、設施營運、服務營運的立體化營運體系。統籌推進城市公共數據授權營運,讓公共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將數據作為智慧城市營運的關鍵要素。

二是在營運機制上,要打造多元共建的生態圈。探索新型政企合作夥伴機制,推動政府、企業、科研智庫和金融機構等組建城市數位化營運生態圈。三是運維方式上,要推動形成統一規範的運維體系。

在制度要求、管理流程、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快形成一體化、規範化的智慧城市運維體系,逐步推動「煙囪式碎片化運維」向「整體化運維」轉變。

關於建立結果導向型營運預算和考核機制,陸冬森表示,考慮到智慧城市「重建設、輕營運」問題由來已久,建成即落後、上線即淘汰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要從制度上重點考慮,透過探索建立以問題解決度、使用者滿意度等套用效果為導向的營運預算和評價考核機制,透過一體化規劃、專業化建設,提前謀劃營運重點,取得人民滿意的營運成效。

「解決重建設輕營運問題,要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從技術導向、註重建設向成效導向、突出營運轉變。」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要將城市營運服務商從傳統的管理與被管理、服務與被服務關系轉變為與政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合作夥伴關系,從平台建設到資源整合、從技術服務到創新套用,最後到整體營運、適度收益,形成智慧城市的長效化、永續化發展。放寬市場準入,鼓勵企業基於業務、利用數據和使用者進行商業化營運,提供客製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