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不出5年,城裏「3個群體」或將全部回到農村,你也在其中嗎?

2024-10-07三農

在不少影視劇和電影當中,城市這個名詞似乎總是披著光鮮亮麗的外衣。

絢爛的霓虹燈,幹凈整潔的街道,便利的交通,這些都是我們日常認識到的城市的特點。

而相較於城市,農村似乎總被貼上了落後,不方便的標簽。

在中國的建國初期, 大量的人口從農村流向了城市,人們似乎更願意追求高檔,奢侈的物質生活。

但現在,這個情況卻發生了逆轉,不少人相比起燈紅酒綠的城市,似乎更加喜歡農村的愜意安靜。

時代浪潮與時代紅利

在大部份城市,尤其是一二線的發達城市,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像一塊巨石一樣,壓在人們身上。

在20世紀初期,中國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不少年輕人去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

更是出現了「北漂」,「滬漂」等詞語,專門形容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

那個時代的影視作品,也大多以這些年輕人的視角展開,描述了這些人在創業和工作時的艱辛不易。

這些第一波到大城市開展工作的人,往往有著超越時代的發達思維和頭腦。

像是中國現在的互聯網體系的構成,就離不開那時出外打拼的人們做出的貢獻。

在那個大家都很淳樸,房價和物價也不是很高的年代,從農村走到城市,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事情。

因為只要肯勞動,肯付出辛苦,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再加上當時的人大多奉行勤儉節約的美好品質,很多人在外出務工後,賺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桶金。

隨著中國的城市經濟發展到紅利時代,中國的經濟體系越發成熟, 在外務工的工作者, 無論是權益還是人身安全,都越來越能夠得到國家的保障。

在經過幾輪資本積累後,這些人成功在這些一二線城市站穩了腳跟,並在這些城市裏面買房,娶妻,生子。

這一代人在城市當中創造出的工業奇跡, 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行業的突破性發展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中國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已經趨近於飽和。

要想在大城市當中占據一席之地,有自己的位置,就要有新的頭腦和新的思維

不過,這樣的頭腦和思維顯然不是人人都能夠擁有的,大多數人還是沒有什麽特別遠見的普通人。

這樣一群人,無法創造新的行業風口,也沒有過硬的經濟頭腦,只能透過最基本的勞動來換取報酬。

而第一批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人們,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基本資產,只需要透過資產的再次投入,就能夠輕松獲得報酬。

其實,對於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其實只分為兩類人, 即第一波到大城市創造紀律的人和其他人。

這第一批人在市場的催化下,最終成為資本家,後人無論再怎麽努力,也只不過是資本家手下的打工人。

當然,也有許多人能夠在互聯網時代抓住新的機遇,一躍成為「人上人」。

但正所謂,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這個人們吃盡互聯網紅利的社會當中,互聯網能夠輕易成就一個人,也能夠輕易淪陷一個人。

不少人都這樣說,即便是一只豬站在風口上也可以飛起來。

但其實,等到風口消失之後,豬還是那只豬,如果沒有過硬的思維和頭腦,始終無法改變自己的本質。

這樣的人,在吃盡了時代紅利之後,最終也會回歸於普通生活。

房貸,車貸,後代組成的三座大山。

80年代的人們結婚,有最為出名的「三大件」,即冰箱,電視機,洗衣機。

而如今的年輕人想要結婚,僅僅依靠幾個電器就像和心上人喜結良緣,簡直「癡人說夢」。

隨著中國物質社會的逐漸風景, 人民的物質水平也越來越高,昔日能夠代表家庭富裕的三大件,如今已是隨處可見的家用電器。

而新時代的三大件,讓不少年輕人都直呼受不了。

「房子」,「車子」,「彩禮」,堪稱新時代的三大件 ,但是,房子要是大平層,車子要是品牌車,彩禮也有一定的數額標準。

這樣的經濟條件限制,讓一部份年輕人直接卡在了結婚這一步。

不少家庭根本無力負擔這樣高的結婚條件和標準,一對對有情人,因為彩禮價格沒有談攏,而不得不分手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僅僅是一項結婚,就已經卡住了諸多年輕人,不少人為了婚姻和愛情,選擇透過貸款的方式買房買車。

這樣一筆債務,通常會占據貸款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更別說如果在這期間,所購買的物件出了問題,例如房子變成了爛尾房這樣的意外,會令人感到多麽糟心。

而在結婚之後,是否生育也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大問題。

孩子不同於寵物,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教育費用,還是生活費用,都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而年輕人又沒有了老一輩人傳宗接代的思想, 於是許多人紛紛選擇跳出車貸,房貸,後代的束縛。

甚至衍生出了「跳出三貸之外,不在五險之中的」俗語。

這樣的俗語雖然乍一聽讓人覺得啼笑皆非,卻充分顯示了當代年輕人的「松弛心態」。

大部份年輕人對於這三樣東西,都處於一種接近「擺爛」的狀態。

比起到大城市去打拼,為自己的後代和子女拼出一番天地,年輕人們似乎更加享受獨處的閑暇時光,更願意將時間和金錢花費在自我享受和自我學習上。

的確,真的不是年輕人們不願意到大城市打拼,而是在現在這個時代, 僅僅依靠體力的打拼,根本不可能出人頭地。

在這個到處都是博關註,博眼球的時代,只有表現出令人出其不意的行為動作,才能夠吸引足夠多的觀眾,才能借此機會「一飛沖天」。

而大學生們受到的素質教育,又不允許他們做出這些在他們看來低俗,不道德的事情。

因此,大多數人在素質和物質面前,還是選擇了前者。即便沒有豐富的物質條件生活,只追求溫飽,也要守住心中的那片凈土。

農村潛力市場不可忽視

而目前,中國最有可能向農村回流的三類人當中,其中之一就是大學生群體。

相比於競爭激烈的城市來說,相對舒適節奏慢的農村,似乎是一個潛力更為巨大的市場。

不少懷揣夢想的大學生,最終都會選擇回到家鄉,或是在家鄉考上公務員造福人民 ,或是用自己的力量宣傳家鄉特產和地方特色。

這樣的年輕的,新鮮的血液註入到農村,無疑是為中國農村市場經濟發展增添了一大助力。

而除了懷揣夢想的大學生, 高齡的農民工和目前部份工廠中的流水線工人 ,也被視為將來回流農村的最可能的兩族群體。

農民工是靠力氣吃飯,在年齡大了之後,通常會選擇回鄉養老,在田野間度過相對安逸的余生。

而流水線工人,他們在返回農村的過程當中,會將自己在城市當中學到的新技術套用到農村當中,為農村居民也提供和城市一樣的精準化,標準化服務。

這三類人群回流農村, 不僅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國的農村居民,也能夠提高農村的生產能力。 同時,也為中國解決了一些崗位就業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