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長江魚庫洞庭湖,一年出魚1.6億斤,禁漁期10年,現如今生態如何

2024-05-31三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90年代,洞庭湖作為漁業大省,因盛產魚而被譽為「長江魚庫」。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各類魚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繁衍之地。

當時的漁民老張經歷了那一年的大豐收。」「那是個令人驚嘆的好年景啊,我們幾乎從早忙到晚。

"他興高采烈地回憶道,"收獲實在太大了,魚兒就像是永遠也捕撈不完似的,源源不斷地從江裏鉆出來。我們都開玩笑說,要是這樣捕魚下去,幾年之內就能把江裏的魚都撈光了。

洞庭湖果然名不虛傳,是一片廣袤無垠的魚米之鄉。它的總面積高達2579.2平方公裏,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僅次於鄱陽湖。

如此龐大的水域,為無數的魚類以及其他水生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

"那時候,江裏的魚品種繁多,四大家魚、鯉魚、銀魚、鳳尾魚等應有盡有,個頭都十分壯觀。"老張感慨地說。

如今,在河邊、海邊,二三十斤的大魚隨處可見,有的捕魚人甚至能收獲滿滿一籮筐。賣個好價錢對他們來說並非難事。

好景不長,從21世紀初開始,洞庭湖的魚類資源就表現出急劇減少的趨勢,魚貨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豐富。這一情況使曾經在繁榮年代裏辛勤勞作的老漁民們感慨萬分。

78歲的李大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洞庭湖打了一輩子的漁,被視為江邊的老資格。"那幾年,魚突然就捕不到了,我們都驚呆了。

"李大爺皺著眉頭回憶,"我們曾以為是運氣不好,可是一年兩年過去了,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當年隨手一撇就能撈上來的大魚,現在幾天幾夜都捕撈不到一尾了。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的過度捕撈和環境惡化,以及三峽大壩的修建阻礙了洄遊性魚類的回流,從而導致洞庭湖的魚類資源急劇減少。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1世紀以來,洞庭湖流域已經有10多種魚類徹底滅絕了。曾經輝煌的"長江魚庫"正在逐漸衰落。

李大爺感嘆道:「我這一把年紀了,能夠在江邊幹漁活,過著勤懇樸素的日子,這輩子也就實作了。但是,我兒孫後輩們呢?如果魚捕撈不到,他們的生計就成了問題。

」。

以往中華鱘、白鱘、白鰭豚等大型魚類在江河中數量眾多,如今想要在江河中見到它們已經非常困難。

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珍貴魚類,2019年,政府啟動了為期10年的長江流域禁漁保護計劃。這項禁漁令的推出使得曾經熱鬧非凡的洞庭湖不得不暫時停止了所有的漁業活動。

雖然這個方案給當地漁民的生計帶來了一定沖擊,但為了長遠發展,他們只能暫時將漁場讓渡出來。

「剛開始那會兒,大夥兒都有些愁眉不展的。」李大爺回憶道,「可是魚類已經快要被捕撈光了。如果不禁漁,我們的孩子就別想在江邊謀生了。

盡管禁漁令實施之初引發了爭議,但漁民們驚喜地發現,在禁漁令實施的頭兩年裏,洞庭湖的生態環境已經開始了可喜的恢復。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洞庭湖的水生生物種類比2018年足足增加了30個!其中,曾被認為已經消失的鳤魚竟然重新現身,讓人驚喜不已。

"你看,我們當年在江裏經常能捕到的那些稀有魚類,現在好像都開始回來了!"李大爺興高采烈地說,"聽說還有人在江裏瞥見了幾條白鱘和白鰭豚的身影,雖然最後沒能確認,但我是堅信它們並沒有真的滅絕的。

李大爺的話不假。實際上,許多人都堅信那些被宣布永久滅絕的物種其實只是暫時隱藏在洞庭湖的某個角落,等待有一天能夠重新出現的奇跡。

正如我們發現朱鹀在陜西的重新繁衍生息一樣,李大爺深信,只要環境恢復,動物們就會再次回歸。他滿懷期待地說:「只要環境好轉,它們就一定會回來的!」。

除了珍稀瀕危的魚類,李大爺心中還懷揣著一個更為遙遠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能在洞庭湖看到傳說中的超級魚王。

李大爺講起了他的捕魚經歷,他說:「你們這些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我們當年在江裏,曾經見過什麽了不起的大家夥!我曾捕捉過一條104斤重的超級大瓦子魚,那可真是我這一輩子見過最大的魚了。

李大爺提起那件往事,仍然很清楚:"那天我和夥計們在江中央撒了支大網,沒想到居然抓到了那麽一條大家夥。

我們費了很大力氣才把它拽上船。那魚可是個頭不小,把大夥兒都嚇了一跳。後來賣了個好價錢,我們那段時間過得可壯了。

李大爺更為向往的,是1997年捕獲的560斤重的超級中華鱘。"你們能想象嗎?560斤!這可是有洞庭湖有記錄以來體型最大的魚!"李大爺連連搖頭,語氣充滿了震撼,"當時把它撈上來的那個漁民,讓我們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物種,早在約1.5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已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甚至與恐龍共同度過了那個神秘而壯觀的時代。

雖然曾經捕獲過這麽大的魚,但在禁漁令實行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洞庭湖的生態系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李大爺無奈地說:「那幾年,我們在江邊見不到成群的魚兒遊弋,更別提江豚這種大家夥了。

在當年洞庭湖這一帶,曾生活著至少1500多頭江豚,然而在最後,卻僅存不到200頭。

值得慶幸的是,實施了長期禁漁保護措施後,洞庭湖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漸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再次展現在漁民的面前。

「您看,江面上成群結隊的大魚紛紛遊過來了,還有江豚不時在水面上翻騰捕食的景象呢!」李大爺的兒子高興地向大家講述著。

更令人欣喜的變化還不止於此。就在前年丹江口水庫發生潰洪時,李大爺親眼目睹了一個驚人的場景:突然之間,一股巨大的水勢湧來,將江裏成群的大魚一並沖走了。

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李大爺仍感到十分驚愕:"我們都被嚇了一大跳,沒想到僅僅兩年的時間,江裏就能養出這麽大的魚。"

期待已久的洞庭湖生態復蘇已經拉開帷幕,這使得當地漁民們興奮不已。

隨著洞庭湖十年禁漁期的結束,漁民們的期待落在了未來的何去何從。

"這十年對你們年輕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李大爺認真地說,"但是對魚兒來說,這可是足夠它們繁衍兩三代了。"

到時候,洞庭湖裏的魚類數量和個頭,或許能夠重現昔日的輝煌。

李大爺的話語中充滿了期望,他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洞庭湖作為長江流域的"魚庫",曾經創下一年內捕撈量高達驚人的1。6億斤的記錄。

現在,經過長達10年的禁漁保護,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這種盛況將會重現。

"我得告訴你,我是堅信可能發生的。"

李大爺的兒子同樣充滿期待,說道:「沒錯,我們都在期盼著。不僅是因為魚兒長大個頭,更重要的是洞庭湖中的珍稀動物也開始重新出現。

洞庭湖在禁漁令的保護下,終於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