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最高檢:文娛領域個別人員利用「陰陽合約」等形式,借關聯企業名義取酬獲利,逃避個稅監管

2024-03-18三農

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共同舉辦新聞釋出會,釋出「兩高」【關於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余雙彪表示,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19393人,提起公訴54176人。從檢察辦案情況看,危害稅收征管刑事犯罪呈現出幾個特點:

(一)罪名相對集中,虛開犯罪突出。 近五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危害稅收征管案件占整個刑事犯罪案件、經濟犯罪案件總數的0.6%、12%左右。其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和虛開發票罪兩個罪名合計占91.9%,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占比約80%。

(二)犯罪呈現新特點,各種罪名交織。 近年來虛開騙稅犯罪規模化、復混成、鏈條化特征更為明顯,犯罪手法不斷演變,網路平台成為虛開新渠道;不法分子透過增加環節、細化分工,拉長犯罪鏈條,涉及企業更多、地域更廣;「稅收籌劃」、黑中介起主導趨勢,涉及到虛開、騙稅、虛假結匯、偽造公文、洗錢、走私、逃避商檢等,多種罪名交織,打擊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犯罪地域相對集中,與經濟活躍度密切相關。 涉稅犯罪發案較多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省份及中西部經濟大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胡招商引資政策等有密切關系。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不同部門或不同地區政策存在的差異等漏洞,透過虛開發票騙取政府財政返還、扶持資金補貼等違法犯罪時有發生。

▲資料圖

(四)新業態、行業性逃稅問題突出。 貴金屬、農產品、廢舊物資、電子產品、石化、煤炭等行業仍是虛開騙稅犯罪高發領域。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經濟業態迅猛發展,其業務形態、盈利模式、勞務關系等復雜多樣,稅收監管措施面臨新挑戰。文娛領域個別人員利用「陰陽合約」「股權增資」等形式,借關聯企業名義取酬獲利,或利用「稅收窪地」轉變收入性質,設立「空殼公司」實施虛開發票行為,逃避個稅監管。

余雙彪表示,為有力打擊危害稅收征管刑事犯罪,依法維護稅收征管秩序,檢察機關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聚焦涉稅犯罪高發多發、稅收窪地等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堅持全鏈條一體化打擊,從嚴懲治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騙取留抵退稅犯罪,持續保持刑事打擊的高壓態勢。僅去年就起訴涉稅犯罪4580件9428人,較2022年上升15.9%、10.9%。

二是加強重點案件督辦,確保辦案質效。充分發揮捕訴一體化辦案機制優勢,積極引導偵查,及時調取證據,五年來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涉稅案件5678件。聯合公安部掛牌督辦一批重特大虛開騙稅騙補案件。部署開展成品油行業涉稅違法犯罪專項整治工作,對成品油行業利用非法篡改加油機稅控芯片數據偷逃稅違法犯罪進行全鏈條打擊。

三是持續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打擊合力。針對涉稅犯罪新態勢,2021年,最高檢會同公安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建立常態化打擊虛開騙稅工作機制。2022年,最高檢牽頭建立五部門打擊文娛領域涉稅違法犯罪協作工作機制,落實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完善行刑銜接機制,推動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四是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統一執法尺度。依法慎重處理企業涉稅案件,深化規範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準確把握好打擊與保護的關系。2022年4月,本著急用先行原則,最高檢聯合公安部修訂了【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對14個危害稅收征管犯罪罪名的立案追訴標準作了適當提高和調整。此外,針對實踐突出問題,會同公安部等部門聯合制發【辦理利用農產品出口騙稅犯罪案件聯席會議紀要】【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案件證據指引】等。

五是加強追贓挽損,積極推進溯源治理。加強與公安、稅務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對依法可以不起訴但需在經濟行政上追責的,及時提出檢察意見,讓違法企業受到應有處罰,而不是「一寬了之」。山東青島李滄區檢察院創新建立行政罰款保證金提存制度,促進行政處罰執行到位,挽回國家稅收損失。堅持問題導向,就行業性地域性政策監管漏洞開展調研,提出完善立法制度意見建議。加快推進涉稅違法犯罪大數據平台建設,浙江、天津檢察機關透過建立非標油、騙取出口退稅大數據監督模型,實作執法司法資訊共享,推動綜合治理,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紅星新聞記者 祁彪 北京報道

編輯 張尋 責編 馮玲玲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