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清晨,在海拔1100公尺的高山上,一對師徒的身影穿梭在竹林間,在叮叮當當的行囊抖動聲中,荊州鄉九華村村民王金均和徒弟沿著山路向上走去,開始了一天辛勞的采耳勞作。
荊州鄉位於績溪縣東北部,地處黃山山脈和天目山山脈交接點,這裏群山連綿不絕、氣候溫潤,有著豐富的林下資源。生活在這裏的山民有著長期采摘山貨的經驗,每年10月中旬陰雨天後,他們便會結伴進山。「10月中旬後山裏氣溫偏低,一方面毒蛇野獸入洞相對安全,另一方面雨後石耳濕潤方便采摘。」采耳人王金均說。
石耳是一種地衣,長在懸崖峭壁陰濕石縫中,是徽菜「三石」(石雞、石耳、石斑魚)中的食材之一,更是一味難得的中藥。石耳的顏色十分接近石壁,要有充足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發現它們。雨後,硬而脆的石耳變得濕潤柔軟,也是采摘的最佳時機。
采耳人需要熟悉石耳的生長習性,每次采摘,都需要2個人配合完成,山頂上的徒弟利用粗樹幹固定麻繩,守在上方,朝下放繩,采耳人在腰間系上繩索,下到懸崖上采摘。每次采耳的工作都由王金均完成。王金均從14歲開始隨父親上山,傳統的采耳技藝已傳三代,他每年有好幾個月都在與大山打交道。
采耳人在絕壁上采摘石耳(史學明 攝)
「石耳的價格很高,個頭大的石耳每斤可以買到近3000元,小的也要1000元左右。」王金均說。
采耳人展示采摘的新鮮石耳(傅忠翛 攝)
近年來,荊州鄉踐行「兩山」理念,大力發展林業經濟。隨著森林生態的恢復,群眾種植采挖的野生山果、藥材達100多種,山核桃種植面積達3萬畝。良好的林業生態帶來豐厚的報酬,采摘高品質山貨也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傅忠翛 章昭鑫)
新鮮石耳晾曬(傅忠翛 攝)
編輯:王曉冬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信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信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