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春走基層)江蘇建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見聞:守穩「飯碗田」 鼓起「錢袋子」

2024-02-04三農

中新網鹽城2月4日電 題:江蘇建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見聞:守穩「飯碗田」鼓起「錢袋子」

作者 谷華

2月4日,立春。俗話說,「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在江蘇建湖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計畫區高作鎮,新一年的農事已經開啟。一望無際的麥田上,幾輛機械車正在作業,曾經散落在田間河邊的農舍不見蹤影,幾個大規模的新型農村社群如同公園般美麗,造型獨特的智慧農業展示中心向人們描繪陌上新風景。

雪後一望無際的麥田。建湖縣高作鎮供圖

建湖是典型的江蘇水鄉平原,長期以來,農村形成了田塊零碎、農居分散的格局。「田塊小,農民承包地碎片化,一戶幾塊田的現象普遍,溝河邊閑地多,農房年代久、破損多、空置多。」高作鎮光明村黨總支書記戴紅花對此深有感觸。

平整後的大塊農田。(資料圖)建湖縣高作鎮供圖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就是要解決承包地碎片化問題,變一戶多塊田為一戶一塊田,為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建湖縣委農辦副主任袁明群介紹,2019年,高作鎮開始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2020年4月正式啟動,3年多來,全鎮整治土地10.43萬畝,累計拆除老舊農房5552戶、累計新增耕地6082.8畝,農民集中到「光明人家」「幸福人家」「幸福家園康養社群」等生態宜居的新型農村社群居住。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展示。谷華 攝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平整了廢溝廢塘廢邊角地,搬遷了散落破損的農舍,修整了田間道路。在高作鎮光明、合興兩村,放眼望去,田成片、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一排排新栽的綠化樹木圍護著農田。

高作鎮統戰委員匡小紅說,小田變大田後,農戶的承包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村集體再把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農業公司經營,進行規模化、機械化、智慧化種植。

建湖縣大溪河開發有限公司就在高作鎮承包了2萬畝土地。該公司總經理謝超劍介紹,公司把2萬畝土地分為自種區、租種區和預留區,自種區是公司示範化種植經營,租種區發包給種植大戶經營,預留區為解決返鄉承包農戶是否有地可種的問題,形成持續穩定執行模式。

稻田畫。(資料圖)建湖縣高作鎮供圖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給村集體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合興村黨總支書記楊定高算了一筆賬,過去村集體年收入勉強達到30萬元,經過土地整治,全村溢位的近1500畝土地承包給農業公司,租金收益100多萬元,村集體年收入由此達到200萬元。「手裏有‘米’事好辦。」楊定高笑言,現在村裏每年都能給農戶分紅,村民們都成為股東了。

今年57歲的王玉波是合興村村民,過去家裏有幾畝承包地,一年稻麥兩季種下來除去成本只能掙幾千元,土地整治後他的承包地流轉出去,農忙時他給農業公司、種糧大戶打工,農閑時出去打零工,「一年穩有幾萬元的收入,人還不煩神。」

高作鎮新型社群。(資料圖)建湖縣高作鎮供圖

為解決散居農戶搬遷後的居住問題,高作鎮在鎮區附近新建了四個新型社群進行集中安置。「靠近鎮區,生活方便,能夠讓農民享受到鎮區的公共服務。」匡小紅說,為適應農民集中安置的需要,鎮裏還調整了村黨組織建設,成立西南、中部、東北三個片區黨委,加強了農村黨組織建設。

建湖縣智慧農業展示中心。谷華 攝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智慧高效農業創造了條件。在合興村連片大田上,建湖縣智慧農業展示中心已經落成,這座三層建築的展示館,旨在將農業與旅遊結合、農業與非遺結合,在寓教於樂、研學實踐中發揮教育價值,使其真正成為農業科普、農旅融合的典範。農業科普區透過圖文、實物、視訊、互動遊戲等形式,展示農具發展變遷、糧食提產增效中的各個環節;智慧農業展區透過農業大數據平台,展望未來農業的前景。

登上展示館頂層觀光平台,極目遠眺,數萬畝良田盡收眼底。可以想見,待到收獲季節,四野稻麥起伏,香飄陣陣,輕點智慧農業滑鼠,無人機械一字排開收割,這是一幅多麽美好的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