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英德加快向全國百強縣目標邁進

2024-01-27三農

英德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力爭2024年新引進計畫40個,總投資70億元。

九龍鎮石角村打造「春玉米+夏大豆+冬油菜」一年三熟「訂單式」農業。

近日,中國共產黨英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共產黨英德市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相繼召開。

「百千萬工程」、現代化產業體系、城鄉融合發展、綠美英德生態建設……在兩個大會的工作部署中,能找到一系列聚焦今年乃至未來的關鍵詞。

今年,英德將錨定「加快邁進全國百強縣、爭創廣東省農業第一大縣、打造省級研學標桿城市」三大目標,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統籌壯大縣域經濟、城鄉融合發展、綠美英德生態建設等重點,力爭在高品質發展新階段厚積薄發、乘勢而上。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英宗

壯大縣域經濟

具備條件沖擊百強縣

大會上,英德提出了「加快邁進全國百強縣」的目標。這對英德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賽迪顧問在去年7月釋出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該年度百強縣評選的準入門檻為GDP≥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並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4個一級指標,以及8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雖然離「門檻」還有一定的距離,但英德具備了沖擊的條件。

隨著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英德依托獨有的資源稟賦和長期積累的基礎,聚力打造「農業強縣」「國家創新型縣(市)」「綠美英德」和「研學之城」,大幹快上的勢頭已經呈現,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條件更加成熟。

邁進全國百強縣,第一步是壯大縣域經濟。

新年伊始,英德計畫建設傳來捷報:英德市2024年一批計畫集中簽約動工儀式舉行,8個計畫集中簽約,8個計畫集中動工,總投資超67億元。該批計畫涵蓋了低溫倉儲、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帶動力強,為英德高品質發展增添強勁動能,註入磅礴活力。

計畫建設「開門紅」是英德今年高品質發展的「沖鋒號」。英德提出,將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推動一二三產業形成合力,建設符合英德發展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縣域經濟趕超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用好英德高新區、廣德園和三大化工園區平台,力爭2024年新引進計畫40個,總投資70億元。重點推動國能清遠電廠(二期)等重點計畫加快建成投產。

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構建以英德紅茶、麻竹筍為主導,以清遠雞、絲苗米為重點,水產、肉鴿、蠶桑等「N」個產業集聚發展的「2+2+N」農業產業體系。高端化、品牌化發展英德紅茶,力爭2024年綜合產值達90億元。高標準建設麻竹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麻竹筍+」高端預制菜,推動麻竹往「以竹代塑、以竹代糧、以竹代材、以竹代煤」方向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力爭2024年綜合產值達90億元。

加快推動第三產業集聚成勢。錨定打造省級研學標桿城市目標,建成一批國家級自然教育基地(學校)、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打造一批民俗遊、文化遊、紅色遊、鄉村遊產品。

城鄉融合發展

健全要素保障 補齊鄉村短板

兩個大會中,均多次出現「城鄉融合發展」這一關鍵詞。

英德擁有24個鎮街,每個鎮街體量不一、資源稟賦不一、發展程度不一。如何解決「城強鄉弱」這一「老大難」,是英德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難點。

連日來,國道G358線英德市英城至大灣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現場車輛來回穿梭,工人正抓緊施工黃金期忙碌作業。

想致富,先修路。作為連線英德市城區和西部地區的主幹道,該計畫建成後可解決困擾群眾多年的出行難、安全隱患大等實際問題,對促進英德市擴容提質和高品質發展,統籌城鄉、產城融合發展起到重要積極作用,是英德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一條「大動脈」。英德力爭在2024年底前完成英城至浛洸段主體工程的80%,2025年完成英城至大灣段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鄉村產業振興也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

英德提出,要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和生產要素,建立健全縣域人才、技術、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補齊鄉村發展的短板和不足,統籌用好青年進縣入村誌願服務就業創業行動、「十鎮百企千村」、「百校聯百縣」等幫扶力量,推動辦好中學、建強醫院、做旺產業。

要以國家級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驗區連樟樣板區和浛洸鎮省級城鄉融合開發中心鎮改革試點為突破,持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鎮街體制改革、農村金融改革、「三塊地」改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讓沈睡資源醒過來、金融活力動起來、村集體收入好起來。

1月,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的草莓熟了,連空氣都彌漫著一股香甜的氣息。

曾經的連樟村山多地少,產業落後,是粵北山區的貧困村。近年來,連樟村透過黨建引領,喚醒「沈睡」的資源,探索「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以果菜茶省級農業產業園為重要平台,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引進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玩具加工廠、麻竹筍加工廠等21個產業計畫,2023年村集體收入突破2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整合文化旅遊、民宿、康養等產業各方資源力量,推動‘黨建+文旅’‘文旅+農業’等業態發展,努力把連樟村打造成為產業發展的示範村。」連樟村黨總支書記陸飛紅說道。

推進綠美英德

提升發展「含綠量」和「含金量」

地處粵北山區的英德,有林地面積592.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8.84%,是廣東省林地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轄區內有廣東石門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英德國家森林公園和廣東英西省級地質公園等。

走進石牯塘鎮聯山瑤族村,放眼望去,青山如黛,滿目皆綠。該村地處石門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有10.8萬畝生態林,森林覆蓋率達98%。

「我們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作了以‘綠’生‘金’。」聯山瑤族村黨總支書記吳乙明說,村裏70%以上的家庭種起了茶葉、竹筍、冬菇、靈芝、木耳等特色農產品,還建有網路直播帶貨間,農產品銷路更加暢通。

聯山瑤族村是綠美英德建設成效的充分體現。

去年以來,英德深入實施綠美英德「六大行動」,完成林分最佳化提升3.39萬畝,森林撫育提升5.25萬畝,新增麻竹種植面積超15萬畝,以「竹」為特色的綠美生態建設「三大效益」不斷提升。去年12月,英德榮獲「綠美廣東競風華」全省十強。

今年,英德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升發展「含綠量」和「含金量」,實作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打造強富綠美「英德樣板」。

一方面,以「竹」為特色,深入開展林分最佳化、林相改善,全力盤活低效林、松材線蟲疫木林,廣泛開展「五邊」「四旁」見縫插竹,全力提升綠美英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價值;統籌推進古村落、紅色村落、古樹群建設,加強古驛道、生態碧道的保護與修復,深入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切實守好英德「綠色文物」,留住「鄉愁古韻」;積極配合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建立,推進廣東英德國家森林公園、英西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水經濟、林經濟、生態旅遊康養產業,擴大生態產品交易市場,以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向植綠護綠擴綠,強化金融向優質農林企業授信,全力推動國家儲備林計畫建設,動員全民共建綠美家園。

■數讀「成績單」

2023年前三季度實作地區生產總值296.7億元,增長3.9%;實作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1.1億元,增長7.5%,1—11月實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3.1億元,增長4.6%

全年新引進計畫61個,新增竣工計畫71個,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規劃設計專業研學路線6條,帶動全年旅遊總收入36.02億元,增長76.35%

新增麻竹種植面積超15萬畝,麻竹筍綜合產值超71億元,增長78%;英德紅茶綜合產值達75億元,增長25%,英德被授予「世界紅茶之鄉」榮譽稱號

■一線實踐

九龍鎮喚醒「沈睡」土地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1月22日,寒潮來襲,氣溫持續走低。

在清遠英德市九龍鎮石角村,數百畝油菜花陸續盛放,為冬季的英西峰林添上一份色彩。

「這是我們推動玉米—大豆輪台種植計畫的新嘗試。春季種水稻、玉米,夏季種大豆,冬季種油菜,確保土地資源不浪費。」清遠市儂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玲介紹,這片田原本是撂荒地,透過土地整合、整治、流轉,如今變成連片的良田。

石角村的轉變是九龍鎮探索土地開發利用模式的縮影。近年來,九龍鎮積極探索農村綜合改革,加大撂荒耕地整治力度,推動土地流轉交易,實作土地整合、撂荒地復耕、社會資本投入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極大提高當地村級集體收入。

以前,九龍鎮農業生產以種植砂糖橘為主,但是村民缺乏科學種植知識和技術,導致農田土壤肥力下降,以黃龍病等為主的病害擴散,砂糖橘果園基本荒廢,加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數外出務工,農田無人耕作,造成土地撂荒。

為破解這一局面,九龍鎮積極探索農村綜合改革,整合土地6.4萬畝,規模性流轉土地近2.5萬畝,規模性高品質農業產業已具雛形。

九龍鎮黨委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九龍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引進清遠市儂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石角村、新田村等11個村委會(社群)簽訂土地流轉合約,流轉耕地整合「大田」7000余畝,發展「企業+基地+農戶+績效」的「春玉米+夏大豆+冬油菜」一年三熟「訂單式農業」種植模式,已帶動上百名村民就業。

同時,九龍鎮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緊緊抓住農業和旅遊兩大品牌,促進全鎮農業產業化和旅遊產業高品質發展。目前,該鎮建成了兩個國家4A級景區、168間特色民宿;打造出桑芽菜基地、檸檬基地、大豆繁種基地、玉米種植基地等多個農業種植基地;引進日烘幹能力達150噸的「萬畝糧田」烘幹倉儲基地和建設農機服務中心,助力農業產業向農業現代化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