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春日「頂流」 上億畝油菜花與背後的村莊

2024-03-30三農

在中國,沒有任何春天裏的大田作物,能像油菜這樣,在廣袤無垠的原野上、在層巒疊嶂的群山間,開出震撼人心的花海,且遍布南北,無遠弗屆。

3月中旬,從海島到長江,再到秦嶺淮河,新京報記者記錄油菜花的遷徙與盛放,追溯一朵油菜花令人驚嘆的擴張版圖。這不僅是一場盛大的花事,背後是巨大的產業鏈條,也是無數普通鄉村可學習與復制的振興之路。

雲南羅平,盛開的油菜花海。受訪者供圖

被忽略的油菜, 變身旅遊景點

很少有人知道,一朵鄉間普普通通的油菜花,為何成為了春日裏的「頂流」。

中國有數千年種植油菜的歷史,有文字可考的記錄,也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最初,這種十字花科的植物,和它的大多數親戚一樣,是優質的蔬菜,稱為「蕓薹菜」,直到今天,油菜薹還是南方部份地區冬春季主要的蔬菜之一。1300年前的隋唐時代,人們又發現它的種子可以榨油,此後,油菜逐漸變成中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從上世紀至今,油菜種植經歷了數次革命性的變化。第一次變革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引進了源自歐洲的甘藍型油菜,和中國傳統的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相比,這種白菜與甘藍自然雜交而成的復合種,籽粒產量高,含油量高,抗病性好。所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逐漸代替了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成為種植最廣泛的油菜型別。上世紀九十年代,選育出了低硫苷、低芥酸的雙低油菜,這種油菜口感更好、營養價值豐富,而且收獲一季菜薹後,並不一定會造成菜籽產量降低,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可能還有一定增產效果,因此得以快速推廣。

如果說這兩次變革都是有計劃地推動,那麽本世紀初的油菜花旅遊興起就有些意外。人們對油菜這個再普通不過的作物,仿佛忽然就爆發了巨大的興趣。

在著名的油菜花海所在地江西婺源,種了半輩子油菜的張成功,至今還不明白,這個從小慣見的小黃花,為何突然間就吸引了那麽多人。張成功是婺源原生的農民,小時候跟著父母在地裏種油菜,後來轉行開出租車,但家裏仍然種了幾畝地。山地貧瘠,面積也不大,油菜是最適合的作物。從本世紀初開始,漸漸有人來到婺源,走進山村、梯田,尋找油菜花田。

江西婺源,山間薄霧籠罩的村莊和花田。受訪者供圖

在另外一個知名的花海——雲南羅平,種了幾十年油菜的張權能,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現了油菜田裏慕名而來的遊客。他告訴記者,外來的遊客,最早出現在本世紀初,那時候,路沒有現在這麽寬敞,田間甚至沒有可供通車的道路,但那些遠方的遊客,依舊流連於春天的油菜花田中。

藏不住的美景, 春日旅遊熱潮

美景是藏不住的,尤其在人們越來越渴望美景的時候。

曾長時間追蹤和探究油菜花經濟的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研究員李俊發現,在許多地方,油菜花最早為世人所知,往往因為一張網圖「種草」。比如婺源,本世紀初,一位攝影家在婺源拍了一張油菜花的照片,照片中,白墻灰瓦的徽派村莊,層層疊疊的梯田裏鋪滿了金黃的油菜花。

江西婺源,山村、梯田、油菜花共同繪成的春日美景。受訪者供圖

在婺源,同一個故事在很多人的口中流傳,甚至是開出租車的張成功也能說上幾句。這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中,那張照片曾經走出國門,在國外獲得過攝影大獎,又傳回國內,在互聯網上形成風潮,吸引了許多帶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家們,走進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城。

和婺源的梯田、徽派民居不同,雲南羅平獨特的峰叢地貌,和百萬畝油菜花海形成了絕妙的風景。如羅平油菜的核心景區金雞峰叢,平坦的大地上,千萬山峰拔地而起,仿佛山峰的叢林,山上覆蓋著深綠色的植被,山下的原野中,無邊無際的油菜一片金黃。

李俊發現,這些最早出名的油菜花景觀,幾乎都和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植被、村莊等有關,當這些本身就具有足夠特點的自然或人文景觀,和大片的油菜花田結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巨大的吸重力,也形成了油菜花旅遊的風潮。

美景從來都在,只是過去忙於生計的人們無暇欣賞,也就無從發現。小時候,張權能跟著家人種油菜,每年油菜花開時,他唯一的感覺就是春天來了,對他來說,油菜花和路邊的小花、樹枝的新葉沒什麽區別。但隨著遊客越來越多,張權能也漸漸覺得,油菜花田裏的春天,和其他任何地方的春天都不同。

李俊也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作為科研工作者,在以往,他們更關註的是油菜的種植面積,菜籽的產量、含油量等,這些農藝性狀直接關系著數億人食用油的供給和身體的健康。但在不斷提升產量的時候,他發現,普通的油菜開始有了新的功能,開始給生活在鄉村裏的人們,帶來了菜籽油之外的收獲,而就在不知不覺間,全國上億畝的油菜田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農業旅遊產業。

從海島到長江, 油菜版圖擴張

油菜有遠超普通作物的適應力,無論是溫暖的南方,還是寒冷的北方,無論是貧瘠的山地,還是不適合生存的鹽堿地,它都可以生根發芽,開花結籽。所以,這場油菜花之旅,也貫穿了整個中國,甚至打破了季節的限制,那些全國知名的油菜花海,遠不是中國油菜的全部。每年的1月到8月,從最南端的海南,到西北邊陲,油菜花一路北上西行,開遍大半個中國,也在漫長的遷徙中,不斷擴張著花的版圖。

海南是油菜最早開放的地方,每年1月,全國大部份地方的冬天還沒過去,海島上的油菜就開始綻放出黃色的花朵,最早迎來春天。

進入2月,春節前後,油菜花開始跨過大海和群山,進入廣東、福建、雲貴等地,福建的龍巖、福州等地,廣東的開平、雲浮等地,都有大片絕美的油菜花海。而在雲南羅平,油菜花展現出遷徙途中的第一個奇觀。羅平油菜種植面積超過百萬畝,在油菜花海的核心地帶金雞峰叢,圓錐形的喀斯特山峰,星羅棋布地散落在金黃的原野上,從1999年開始,羅平舉辦國際油菜花節,到如今,不但吸引著省內的遊客,也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在春節期間慕名而來。羅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2023年,羅平接待遊客463.3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1.3億元。到2024年,僅春節假期就接待遊客30.82萬人次,省外遊客和省內遊客數量已經接近。

雲南羅平,油菜花海。受訪者供圖

從2月到3月,油菜花開遍雲貴川的深山大澤,開始沿著長江一直往東,進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尤其在江西、安徽,黃色的油菜花田中,點綴著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築,形成了油菜花的第二個奇觀。和安徽黃山相近的江西婺源,則是其中最知名的花海所在地。婺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婺源油菜種植面積13萬畝,在2023年3月,接待遊客451.2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53億元。

越過秦嶺淮海,油菜不斷北移

從四川到江蘇、浙江、上海,一兩個月的時間裏,油菜花沿著長江,穿越了整個南方,把半個中國染成金黃色。三四月份的春天,廣袤的田野裏,是屬於油菜花的春日盛景。

盛開的油菜花。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油菜花期長,在開花的季節,它不斷向上拔節,不斷開花,不斷結籽,可以延續1個月到40天左右。一直到每年5月份,油菜花謝的時候,也是準備收獲的時候了。

但油菜花的遷徙之旅還沒有結束,油菜喜寒涼幹燥,厭溫熱高濕潤,當南方和長江流域的春天漸漸過去,進入濕潤炎熱的夏季後。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溫暖的風正吹過秦嶺淮河,黃淮海平原上的盛放季節開啟。

油菜有兩大種類,冬油菜和春油菜,在寒冷的北方,油菜原本很難越冬,但隨著許多強冬性油菜品種的育成,以及氣候的變暖,冬油菜的種植界限不斷北移。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已有的抗旱、抗寒油菜品種,已經可以在北京一帶越冬。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1年,中國在甘肅、寧夏、山西等13個北方省區推廣示範上述品種,越冬率超過80%。

在北京,京西門頭溝六百年古村葦子水,還保存著上千畝古代旱地梯田,幾年前,葦子水村開始嘗試在梯田上種植油菜,開發農業景觀。

進入7月,油菜花開始越過長城,走進北方和西部,這個季節,是春油菜的天下。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廣袤的丘陵草原之間,超過280萬畝油菜在此時開放,油菜花海隨著丘陵起伏。這裏溫度適宜,7月的氣溫在25℃左右,夜裏溫度更低,晝夜溫差造就了當地優質的油菜,而漫無邊際的花海,也成了人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繼續往西,新疆伊犁的7月,油菜花沿著公路鋪展開來,一直到遠處的雪山腳下,金黃的花海和潔白的雪山互相映襯,蔚為奇觀。

而在青藏高原上,長江黃河的源頭青海湖畔,8月的原野上,大片的油菜花正在盛開。在這裏,可以感受坐著高鐵穿行花海的奇幻之旅,也可以駕車穿越,隨便在哪裏停下,就是一片美景。

改變種植模式,打造油菜花田

陽春三月,正是長江流域油菜花開的時候,在湖北恩施,武陵山中的小山村田鳳坪村,種在兩千畝梯田、坡地上的油菜花逐漸進入盛花季節。

3月24日當天,田鳳坪村的遊客超過了1萬人,對從來沒有過大規模接待經驗的村莊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考驗。這一天,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六玲從早晨一直忙到了晚上,招呼村裏的人接待遊客,幫助村民在花間道路旁擺攤,為大型的團體講解村裏打造花海的故事。

湖北恩施田鳳坪村,2000畝油菜地裏,田間道路上擺攤的村民和往來的遊客。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一直到下午6點多,進村的遊客漸漸散去,金黃的油菜花田萊恩靜了下來,田間路上擺攤的村民們也開始收攤,用不了多久,炊煙就會在村裏升起。張六玲也準備回家了,當村幹部14年,這個深山裏的小村落,從來沒有像今年一樣熱鬧過,而帶來這份熱鬧的,是兩千多畝山坡上的油菜花。

田鳳坪村距離恩施市區大約80公裏,其中有大段的山路,開車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村莊南部和西部,是數百米高的絕壁,北方則是一條幽深的峽谷,村裏的兩千多畝山地,就開在峭壁和峽谷之間的緩坡上。在過去,除了一些巡遊攬勝的資深驢友外,這裏幾乎不為外界所知。

田鳳坪村不是傳統的油菜種植區,不到10年前,這裏每年還只種一季作物,幾乎都是玉米,年輕人大量外出,村裏種地的都是中老年人。

湖北恩施田鳳坪村,李曉飛檢視油菜長勢。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從2016年開始,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的科研人員開始常駐田鳳坪村進行對口幫扶。油料所副研究員李曉飛告訴記者,先後有5位科研人員擔任村裏第一書記,幫扶跨度已有8年且不斷延續。也是從那時候起,科研人員幫助村裏改變種植模式,開始引種適宜當地環境的油菜品種,起初的目的,是幫助村民增收。油菜可以越冬,主要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收獲後,還可以再種一茬,這無疑會給村民帶來更多的收入。

隨著油菜種植面積的擴大,意料之外的收獲開始出現,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有人發現了這片藏在深山裏的油菜花田,這片絕壁下的花海迅速傳播開來,被稱為「絕壁花海」,吸引了無數人在春天奔赴深山,赴一場春花之約。

湖北恩施田鳳坪村,雲霧中的絕壁花海。受訪者供圖

隨著鄉村旅遊的火熱,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種植油菜,打造新的農旅經濟,李俊告訴記者,在過去,全國有四大花海——雲南羅平、江西婺源、江蘇興化、青海門源,而如今,許多地方都選出自己的花海,從政府到企業,從鄉村到農民,一場以油菜花為基礎的農文旅產業新潮流,正在漸漸形成。

打造延伸品牌 助力農民增收

一場覆蓋1億畝耕地、遍布全國的油菜花事,帶來的不僅是春日尋芳的潮流,還有一個龐大的新產業。這個新產業,正在改變著許許多多的鄉村。

在田鳳坪村,剛剛建成不久的花海,已經吸引了許多回鄉的年輕人。而在雲南羅平,遍布村莊的民宿、飯店,成為了年輕人創業的支點,而油菜花田裏的各種休閑娛樂計畫,也在不斷吸納新的勞動人口就業。

雲南羅平,油菜花田中的表演。受訪者供圖

新的花海還在不斷形成,在湖北,約有98萬畝油菜田被拓展為油菜花旅遊觀賞景點,占總種植面積近6%。

作為老牌的油菜花海所在地,雲南羅平已經開始探索油菜花產業鏈條的延長,從景點旅遊、季節旅遊,到全域旅遊、全年旅遊。為此,當地種植葵花、萬壽菊等,同時開發康養、休閑、購物等多種業態。而在江西婺源,在科研人員的幫助下,已經育成了秋季開花的油菜,未來還要培育四季都可開花的油菜,打造四季花海。

雲南羅平,小火車開進花海。受訪者供圖

油菜本身的價值,也在不斷被發掘。張成功告訴記者,他種的幾畝油菜,每年和水稻輪作,而只是一季油菜,每畝地的收入就超過1000元。張權能所在的雲南羅平法金甸村,附近就有一家壓榨企業,企業和他們簽訂訂單,種子、技術等都由企業免費提供,收獲後的油菜籽企業回收,回收價格比一般市場價高5分到1毛錢。企業負責人尹翔解釋,之所以免費提供種子、技術,還高出市場價收購,既是為了保障收購的數量,也是因為當地本身有品牌價值,「羅平油菜全國知名,別人一聽是羅平的,就知道這裏的菜籽油是好的,所以我們也有利潤。」

李俊將這種現象稱為油菜產業的拓展延伸,從油菜自身的縱向延伸中,發掘油用、菜用、花用、蜜用等功能,配合品牌的打造,實作效益的提升,從油菜周邊的產業橫向拓展中,帶動文旅、消費等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當地其他農產品的收益,如水果、蔬菜等。

「天下名山大川,各有自身的特色,發展油菜花經濟有天然的優勢,其他並非名山大川的地方,也並非不能發展。」李俊說,「油菜功能眾多,種植油菜既是國家保障油料供給的戰略需求,也是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切實路徑,只是要根據各地自身的情況,透過觀念的創新,依靠科技的創新,去形成自己的特色。相信到那時候,中國大地上,每一處都有自己獨特的油菜花海,都有自己的鄉村產業。」

新京報首席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