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發展理念的畢節實踐|先行先試 畢節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2024-09-30三農

六沖河畔,山光水色,遊人如織。黔西市化屋村苗家兒女載歌載舞,盛裝喜迎八方賓客。

草海之濱,全省首條光伏元件生產線落戶威寧,一塊塊光伏元件產品經切割、焊接、層壓等20多道工序生產下線,發往全國市場。

烏蒙腹地,青山如黛,溪水淙淙,一幢幢青瓦白墻的黔西北民居分布其間,全省首張集體林「碳票」落戶赫章縣海雀村,讓萬畝林海變成「綠色銀行」。

青山多嫵媚,奮進正當時。面對「中國式現代化」時代課題,畢節的高品質發展,憑生態而立,因綠色而興,正以先行先試的擔當與氣魄,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區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39年前,海雀村因過度毀林開荒,導致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森林覆蓋率不足5%。

威寧自治縣麻乍鎮樂利村「農光互補」產業基地,占地2600余畝,2018年開工建設。計畫建成後,當地引進麻乍鎮科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農光互補」計畫,引進經營主體,流轉電站土地,發掘可利用土地1000余畝種植紅菜薹、牧草、冰粉籽等作物 ,實作了板上有效益、板下有收益。(通訊員 嶽剛 攝)

「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可多打糧。」懷揣消除貧困的決心,在老支書文朝榮的帶領下,海雀村群眾一代接一代地植樹造林,將一座座「和尚坡」點綠成1.37萬畝林海,森林覆蓋率提升至77%。

生態好了,水源留住了,村裏發展起特色產業,種香菇、中藥材,發展鄉村旅遊等,外出務工人員開始回鄉創業,當地群眾增收渠道越來越寬,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633元。家家戶戶住上大平房,一半以上人家開上小汽車,部份村民開辦民宿,靠著萬畝林海資源吃上旅遊飯,海雀人的日子越過越滋潤。

「守住林海,才能端穩飯碗。」海雀村護林員王光德說,2022年4月底,全省第一張集體林的林業碳票在海雀村發放,涉及以華山松為主的森林面積7346.5畝,預估碳匯價值104萬元左右,能讓全村229戶群眾戶均增收4500多元。

向綠而生,厚植綠色家底。

自1988年被國務院批復建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被擺在突出位置。作為長江和珠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畢節市始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14.9%大幅提升到現在的60%。

畢節市還透過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措施,打出了汙染防治「組合拳」,全市的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縣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

點綠成金,釋放生態紅利。

近年來,畢節市依托豐富的山地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動山地特色農業綠色轉型。透過推廣林下經濟種植養殖模式、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等措施,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逐綠而行,繪就綠色畫卷。

2022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推動畢節高品質發展規劃】,賦予畢節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區戰略定位,為中國式現代化畢節實踐開辟了廣闊空間。

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區,必須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行走在海拔超過2300公尺的威寧自治縣雪山鎮灼甫草場,一排排大風車迎風而舞,將風能轉化成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

「大風車轉一圈,就能產生2度電,像這樣的風車我們有105台。」華能貴州清潔能源分公司雪山風電場場長周世銀介紹,從2020年底全面投產至今,每年平均能提供清潔能源電量約4.2億千瓦時,累計發電量26.17億千瓦時,與傳統火電相比,可節約標準煤約8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60萬噸。

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間, 畢節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不斷開辟綠色發展新賽道,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光新能源產業,新能源裝機比重持續提升。

在推動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畢節市註重制度創新與完善體制機制建設,為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2年,畢節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林業碳票收益權質押貸款,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一創新實踐不僅讓「沈睡」的林地資源變成了「真金白銀」,而且為畢節市的綠色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截至目前,畢節市已成功頒發5張林業碳票,完成碳減排交易3102噸、碳票交易17.4萬元。

此外,畢節市還註重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強化區域協作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和探索綠色金融制度創新,透過一系列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強大的發展動力。

當前的畢節,綠色家底更厚、產業結構更優,發展動力更強。錨定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區的戰略定位,綠色已成為畢節高品質發展的主色調,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畢節篇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

編輯 劉思博

二審 楊韜

三審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