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息烽西山鎮小堡村冷水流出熱經濟

2024-06-09三農

5月23日下午兩點,息烽縣西山鎮小堡村村民吳學凱穿好防水褲、戴好草帽,頂著烈日下魚池,開始挑揀長勢肥美的鱘魚。

「兩斤,小了。」上過秤,吳學凱一把將手裏的魚丟進身後的魚池,「這批魚即將出口到越南,要求必須是大魚。」

擡眼望去,這個坐落在小堡村的生態魚養殖基地波光粼粼,50余口魚池排布錯落有致,鱘魚在水池中暢遊。

「市場供不應求,目前主要銷往貴陽本地和四川、雲南、廣東等地的水產批發市場和生鮮超市。」貴州水之源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翟兵說,基地占地30畝,主要有冷流水養殖、高位池養殖、陸基鋼倉式養殖、工廠化養殖四種養殖模式,現養殖鱘魚、鱒魚(鮭魚)、鱸魚、大口鯰等60萬尾,年產商品魚500噸,年銷售額破千萬元。

盡管天氣炎熱,山間流淌下來的河水卻很冰涼。這也是基地出產的冷水魚肉質鮮美、供不應求的重要原因。

「冷水魚養殖對水質、水溫有較高的要求,水溫10℃-18℃為宜,水源要選擇泉水和水質較好的河水。小堡村有底寨河穿境而過,平均水溫15℃,具有發展特色冷水魚產業的良好條件。」翟兵說,2020年,公司看中小堡村優越的自然條件,建設生態漁業養殖基地。2022年,貴州水之源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評定為貴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企業。

2023年,基地養殖的第一批鱘魚出產,憑著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冷水魚養殖時間長,肉質中沈澱的蛋白含量達18%,魚筋、魚骨制作的菜肴獨具風格,比市場上的同類魚更受歡迎。」翟兵說,不僅是活魚,基地還開展苗種繁育及銷售、漁文旅融合(含休閑垂釣)、鱘魚魚子醬生產及以鱘魚為主原料的產品開發銷售、魚制品加工進出口貿易。

訂單紛至沓來,魚躍水面、水美魚肥的豐收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喜上眉梢的不僅有基地老板,更有當地村民。

「基地生意越好,我們越有盼頭。」吳學凱一邊挑揀鱘魚,一邊笑著說,自己在基地做工以來,增收不少,大家都很滿意。

投產以來,該基地給小堡村帶來了新的增收渠道。在勞務增收方面,貴州水之源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產業設施建設期支出勞務薪資50萬元左右,2021年底投產後,2022年、2023年保持年均10人以上穩定務工,薪資支出共計50萬元左右。在分紅收益方面,公司在2022年、2023年分別給予西山鎮分紅5萬元,用於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脫貧人口、監測人群等幫扶物件增收。

河水在山間蜿蜒流淌,兩側青山環抱,魚苗在這樣優良生態環境下茁壯成長。

除了生態魚養殖區域,貴州水之源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圍繞現有的河域進行開發,在上遊3公裏處實施「息烽縣猴兒山生態漁業休閑觀光體驗計畫」建設,修建魚類展示博物館、農耕體驗等休閑觀光區,打造農旅一體基地。

「我們希望可以強化多業態耦合共生,全力打造‘漁+旅’‘水+旅’融合發展基地,充分帶動周邊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大戶發展,持續提升全縣生態漁業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翟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