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瞧!逐夢在鄉村振興路上的創業「新農人」

2024-01-29三農

原標題:瞧!逐夢在鄉村振興路上的創業「新農人」

廣西日報記者 羅琦 通訊員 劉慧穎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為廣大青年創業人才提供了豐富的機遇和廣闊的舞台。

這些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的創業青年,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創新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不僅關註個人創業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們將目光聚焦於鄉村發展,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讓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加速向農村匯聚,進而改善鄉親們的生活品質,構築一個更美好的鄉村家園。

創業的「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廣袤鄉村回饋他們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在鄉村振興與青春創業的「雙向奔赴」中,有許多優秀的創業青年正書寫新的奮鬥故事,青春之花綻放在田間地頭。

此次報道,【廣西日報】將聚焦那些在鄉村振興中勇立潮頭的青年創業人才,透過他們的奮鬥故事,展現新時代創業「新農人」的擔當與作為,激勵更多有誌青年投身鄉村建設,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青春壯麗篇章。

IT男返鄉創業的甜蜜事

春節臨近,紅糖也迎來了「甜蜜生產季」。

1月19日,位於廣西南寧上林縣澄泰鄉安寧村上瀨莊的廣西貝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裏,紅糖車間香氣噴噴、蒸汽繚繞,幾口碩大的鐵鍋裏糖汁不停翻滾,陣陣糖香撲鼻而來。

這是一家在國內率先選用黑甘蔗作為原材料生產紅糖的企業,突破了黑甘蔗汁不能結晶的重大科技難題,並獲得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該企業的創始人是一名返鄉創業的IT理工男,他的名字叫李波。

黑甘蔗是澄泰鄉傳統種植的農作物之一,鄉間地頭隨處可見成片的甘蔗地。2017年,李波在返鄉探親時不由觸景生情,心裏落下個疑問:「祖祖輩輩都說黑甘蔗品質上乘,但經濟效益總是不高,怎麽樣才能把家鄉成片的黑甘蔗變得更有價值?」

李波利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紅糖的推廣與銷售。(采訪物件供圖)

能為家鄉做點什麽?滿懷著對這片故土的摯愛,同年,他毅然辭職回鄉,由IT行業轉向生態農業,成立廣西貝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家庭農場+工廠+農戶+電商」的經營模式,決定帶領當地老百姓透過種植黑甘蔗增收致富。

把「職場」選在田野鄉間,這在李波心中,不只是為了養家糊口,而是與鄉村振興這項宏大的事業產生了更為直接的情感和實踐的聯系。

在創業初期,如何增加黑甘蔗的附加價值成為李波苦苦追尋的目標。在一番市場調研後,李波萌生了將黑甘蔗制作成為紅糖的想法。

不過,這並非易事。「黑甘蔗成本較高且含糖量偏低,難以結晶,即使是榨成汁熬制,最後也成不了紅糖塊。」李波回憶道,試榨初期,他們不是把竈台燒爆,就是在熬制過程中火候把握不好,糖汁不起泡、不凝結。

李波和團隊並未就此氣餒,他們始終堅信科學、勤加實踐、刻苦攻堅……對制糖工藝的「連環鍋」和「直風竈」以及煙囪經過3次的重建和改造,在不計其數的嘗試和努力下,他們終於突破了黑甘蔗汁不能結晶的重大科技難題!

2023年,公司【一種利用黑皮甘蔗生產原味紅糖的方法】發明專利和【一種紅糖攪拌裝置】實用新型專利,順利透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專利認證。「這讓我們生產的紅糖在市場上更具有優勢競爭力,對企業生產經營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李波介紹。

目前,公司創造的就業崗位已帶動當地77戶脫貧戶穩定增收。在公司的幫扶帶動下,周邊的農戶紛紛過上了「甜蜜」好日子。

「我們今後會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把紅糖加工與鄉村文化旅遊相結合,打造成觀光、旅遊、生產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遊產業,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對於未來,李波並不局限於守著「一畝三分地」,而是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打造農村的「詩和遠方」。

螺螄粉賽道裏尋求新發展

小米粉,大產業。近年來,在螺螄粉產品標準化、生產現代化、發展規模化、行銷網路化的大背景下,袋裝速食柳州螺螄粉成為互聯網大眾的心頭好,不僅成為廣西第一個年寄遞量過億的單類產品,其銷售收入更是年年攀高。

在這般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何文盛——這個從象牙塔走向大市場不到3年的年輕人,積極擁抱變化,不斷從變化裏尋找新的生機與商機。其所建立的螺螄粉品牌成為「後起之秀」,在市場上迅速躥紅。

黃忠秋在進行墻繪創作。(采訪物件供圖)

2020年底,一次機緣巧合下,曾有過在校創業經歷的何文盛帶領團隊接下了一家米粉廠,從零開始學習米粉的生產銷售。「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廠裏學習,每天當小工,學習怎麽做米粉,怎麽生產,直到熟悉每一個環節。」為了盡早投產搶占市場,何文盛一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努力何文盛熬出了名堂,起初的月銷量甚是可觀。

本以為會順順利利,未料到合夥人卻中途結束。瞅著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迅速的態勢,為了不失去這個市場,不服輸的何文盛重整旗鼓,迅速整合資源成立廣西盛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

「我們自己生產所有的原材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螺螄粉。」在何文盛和團隊的努力下,包含竹筍、豆角、花生、腐竹等多種食材的螺螄粉原材料加工廠、生產線、供應鏈得以組成,公司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公司一天能夠生產10萬袋左右的螺螄粉,已與100多家門店合作,幫助更多村民實作了增收致富。

最近幾個月,何文盛的公司還計劃推出一個銷售螺螄粉的全新小程式,公司的相關技術人員正夜以繼日地對小程式進行測試。

這個小程式除了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外,消費者還可以獲得一份愛心捐贈證書。「只要消費者在小程式平台上購買一袋柳州螺螄粉,我們就會從所賺的利潤中拿出一部份開展鄉村振興公益計畫,並會聯系受捐獻的當地政府部門向消費者頒發愛心證書。」這就是何文盛近期規劃公司發展的新賽道——消費助殘公益賽道。

「把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市場運作新思路用到鄉村振興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創業時間不長但經驗豐富的何文盛,越發覺得鄉村振興是一個大舞台,他希望未來能把螺螄粉原材料產業發展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的強大動力。

畫筆再繪明珠璀璨

位於防城港市江山半島的白龍村,三面臨海,海岸線長約20公裏。在這裏,白龍村人註定靠海吃海,祖祖輩輩的努力,讓這個村落成為傳統南珠的大產地。

近年來,因市場、生態環境、科技支撐欠缺等諸多因素影響,白龍珍珠養殖漸漸走下坡路,這裏的珍珠養殖場漸漸被荒廢了。然而,3年前,隨著一群青年美術家、美術愛好者前來野外采風,這個海邊的小村落又重回大眾視野。

古樸自然的屋舍,披滿藤蔓的廠墻,肆意生長的綠植……彼時,在一雙雙崇尚藝術的慧眼裏,這裏是躲在僻野人未識的藝術創作處女地,更是被掩埋在歲月塵土裏的「珍珠」。

「大家如獲至寶,在驚嘆之余,我們合計集資開發,喚醒沈睡資源,打造一個集創研、浪漫、時尚、文旅於一身的藝術村。」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的黃忠秋,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防城港人,他常常會組織藝術家走街串巷、下鄉采風,渴望用藝術挖掘鄉村的美景與詩意。

道相同,相與謀。2020年,黃忠秋與藝術家朋友成立廣西雙墩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塗海藝術村),並在談妥租賃後,秉承修舊如舊、依勢而建的理念,對白龍村荒廢的廠房進行改造。一雙雙拿慣畫筆的手,操起工具開始藝術尋夢的苦力勞作,平面設計、雕塑設計、立面設計、構圖布景……藝術家們各盡所能,分工合作。

半年時間,一座取名「塗海」,獨具漁村風貌又充滿藝術氣息的藝術村初成模樣。

曾經被閑置的養珠廠房被成功盤活,破敗的建築煥發出了嶄新的靈性,靈動的墻繪躍然而現,蜿蜒小路充滿野趣和巧思,徜徉在此,詩情畫意的想象得到昇華……很快,這裏成了防城港的一個網紅打卡點,同時也作為一個視窗,吸引了國內外的畫家、美術愛好者來這裏寫生、采風,創作了不少鄉村題材的作品。

藝術不僅為鄉村「美容」,更為鄉村「增收」作出貢獻。2022年,該藝術村被評為廣西首批四星級農康寶,並與中國國家畫院、廣西美術家協會、廣西水彩畫家協會、廣西民族大學和廣西藝術學院等共享教育培訓資源,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增加就業、打造文旅品牌、服務青年人才創業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鄉村作為一個具有多元發展可能的空間,用藝術啟用資源,我們大有可為。」黃忠秋表示,藝術村作為防城港第一個藝術聚集區,未來,將充分地發揮視窗特點,提高品質和服務,在進一步完善藝術美學引入傳統村落的同時,更以文化創意啟用鄉村業態,透過農文旅融合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