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袖口帶標簽的西服,紅領帶……盤點過去農民工過年回村的幾種標配

2024-01-29三農

在我小時候,出門打工是村子裏的時尚。勤勞樸實的鄉親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開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在城市中從事著繁重的工作,他們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為的是多攢些錢帶回家鄉,能翻蓋房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不再如自己般受苦的城裏人,令老人在村裏能夠以自己為傲。

人在窮苦的時候活面子。外出打工再苦再難,那是自己的事,過年回村,必須把苦難掩蓋起來,所謂衣錦還鄉,不只單論功成名就,只要比從前好,都行。

在我的記憶裏,那會兒的農民工回村,雖顯擺形式百種多樣,可實際上他們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又有著無比相似「標準配置」。可能在他們的思維概念裏,如此種種,也勉強能夠得著城裏人的半拉標準,算見過世面了吧。

1、袖口帶標簽的西服,紅領帶

現在人穿西服的少了,在過去可不是這樣。當時一身得體的西服,是大多數年輕人過年的奢望之一。西服因其材質不同,價格差異巨大。,一般人家,買布料毛料找裁縫做,農民工們自是舍不得,他們選擇了成品的西服,瞅瞅,牌子。

不知道為何,人們穿回來的西服在袖口都有著一道標簽,誰也沒想過剪去它,好像剪掉便是舊貨。

過了臘八,村口處聚集的打工回村人越來越多,老遠望去,清一色的西服,類似如今的保險開會。在寒冷的壩上,僅穿西服絕對是「英雄壯舉」。人們買西服的時候都選擇略微肥大的,裏面能套件毛衣,好歹能遮蔽點風寒。

毛衣以V字領居多,為啥?能讓旁人看出領帶啊。你以為我農村人不懂?穿西服,就得紮領帶。

領帶的顏色也無限趨同——紅色。性格活潑愛臭美的,選鮮紅;沈穩點的選暗紅;講究時興的,選帶斜條紋的紫紅。

紅是我們的過年色,它更多給人的是心理上的安慰,明年一定紅紅火火。

人們穿著西服,紮著紅領帶,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氣裏跺著腳,吸溜著清涕,互相問候著,打聽著各地打工的薪資,相約著年後的去向。一雙雙充滿希望的眼,融化了村頭的雪。

2、兜裏兩盒煙,好的給人,差的留給自己

過去回村的農民工,好多人兜裏都裝著兩盒煙。一盒好煙,到了村口得散一圈,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哪怕自己不抽煙,也得預備上。一盒差的便宜煙,那是在家或沒人時自己抽的,好煙太貴,抽煙太費,面子是給別人瞧的,辛苦錢可是自己揮汗如雨掙的。

為了防止不小心記錯好煙差煙裝的口袋,為了避免套錯煙的尷尬,人們選擇的煙一定是好煙為硬盒,差煙是軟盒。在遇到人遞煙時,先在兜子裏用手捏一捏,嗯,硬盒,就是它。

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都是在外的勞苦人,誰還不知道誰。可誰也不會點破,給別人留了面子,就是給自己面子。過年嘛,不管要沒要回來工錢,你問問,說起來都掙了錢。

3、旅行包裏裝特產

黑色的、灰色的,上面印著「旅遊」二字的長方形包,是那時打工人的必備。什麽麻袋布袋大包裹,那是裝行李的,這個包裏面,裝的是給老人買的打工地的酒,給孩子的玩具吃食,給親友的地方特產。

在物流不夠發達,網路未見蹤影的年頭,地方特產銷量很好。人們懷著出也出來了,多少買點回去的心思,給家裏人帶些聽過的沒聽過的特產,總算不枉此行。

尤其是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工們,也許他們一年到頭都在工地,不舍得逛一次街,也許他們只去過所在地的批發市場,但過年回村,大方花費一次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給孩子的玩具,挑個大的買,同樣的價錢,個大看著實惠。土特產,挑吃的買,什麽用的擺的看的,都沒吃的實在。給媳婦、父母的衣服,批發市場撿看上去結實的買,太花哨了,在村子裏穿不出門。

買來的東西,小心翼翼的裝進旅行包,直到塞得滿滿當當。若是看著包有撐破的危險,自己拿粗線在包的四周縫一圈,或者不拉拉鎖,用尼龍繩細鐵絲緊口。這個包,與存錢褲衩一樣,屬於死不撒手的型別。嗯~好像前者不用撒手。

時移世易,當年的農民工,如今已經成了城裏人。混得好的,在城市買房生活,稍遜一籌的,起碼在縣城買個房。不為別的,就為了讓那個孩子接受好一點的教育,老人能夠在看病時方便,也不能再回村。

那些以現在的眼光看上去土掉渣的場景,也只存在於相簿裏了。在我們這裏,農民工其實正在成為過去式的稱呼,有了多年的閱歷和城市生活的經驗,早已沒有了過去意義上的農民工。過年回村的越來越少,也許,很多事情,終將成為回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