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宜興人吃烏飯」是習俗,宜興茗嶺村將烏飯樹特色產業越做越大

2024-03-15三農

3月12日,站在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張渚鎮)茗嶺村淦裏水庫邊的半山坡上,一壟壟的烏飯樹透著嫩綠,與周邊競相綻放的青梅花、成片的翠竹、腳下的一汪池水相媲美,成為當地的一道獨特景觀。「這片占地約200多畝的烏飯樹人工培育示範基地,是由村集體打造的,明年可以采摘。」該村黨總支書記熊偉說。示範基地將從烏飯樹種子育苗、移栽種植到後期管理,為農戶種植烏飯樹做示範,助推全村烏飯樹特色產業發展,促進強村富民。

張法良在檢視烏飯樹長勢情況

烏飯樹具有一定的藥用和保健價值,它的根、葉、果實均可入藥,是有益人體健康的綠色食品。2008年,「宜興吃烏飯的習俗」被列入了【無錫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茗嶺村原本具有豐富的野生烏飯樹資源。近年來,隨著投資130億元的「窯湖小鎮」落戶茗嶺村,點燃了全村生態旅遊業發展,烏飯、黑色雞爪等烏飯樹葉的相關產品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也為打造烏飯樹特色產業提供了難得契機。

利用烏飯樹制作的食品

然而,由於烏飯樹屬灌木樹種,生長速度慢,易被喬木樹種覆蓋而死亡,而且烏飯樹的種子發芽率和成苗率較底,加之烏飯樹葉的采摘從以往的每年一季發展到了四季采摘,野生烏飯樹資源面臨緊缺的局面。加快運用新技術來培育烏飯樹,解決發展烏飯樹特色產業的原材料問題,成為近年來茗嶺村「兩委」主要攻克的一個難題。為此,從2021年年底起,熊偉帶領村「兩委」成員,主動拜能者為師,聘請無錫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退休教師、擁有【烏飯樹種子發芽法】發明專利的張法良為技術顧問,集中流轉了200多畝農戶的山林荒地,開始建設烏飯樹人工培育示範基地,並一舉成功。去年以來,不少農戶紛紛參照基地的做法,在張法良和村幹部的指導下,開始種植烏飯樹。

在引導農戶發展烏飯樹種植的同時,茗嶺村深耕烏飯樹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瞄準生鮮烏飯米保質期短的問題,由張法良領銜,帶領村技術團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集中攻關,於3月上旬成功攻克,使保質期從原來的最長7天延長到約30天。村幹部還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主動對接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專家教授,咨詢利用烏飯樹開發有益人體健康的某品牌牛奶防腐劑產品的方法。

利用烏飯樹制作的食品

與此同時,茗嶺村發揮村裏現有30多家農康寶和民宿,在開發烏飯樹相關產品上的經驗和優勢,組織他們為其他農戶「傳經送寶」。黃塔頂度假山莊負責人朱洪明,主動把自己多年來利用烏飯樹加工制作烏飯米、烏飯酒、烏飯粽子、黑色豬爪等產品的經驗分享給農戶,帶動了一批農戶從事烏飯樹相關產品的開發制作。

隨著烏飯樹產業被越來越多的村民所認同,為保障他們種植烏飯樹的用地需求,茗嶺村引導農戶把閑置的荒山林地利用起來,並由村集體做好進山道路的改善工作,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目前,茗嶺村烏飯樹特色產業已初具雛形,全村烏飯樹種植總面積將在今後三至五年內發展到2000多畝,並利用「窯湖小鎮」景區引流效應,啟用全村烏飯樹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通訊員 韓良華 奚愛兵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