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德國是如何用機器人種地的?可以預見,未來農民或成高精尖職業

2024-02-05三農

大多數人對德國以及德國人的印象,就是 嚴謹 ,尤其是在 機械行業 ,德國人所發明生產的 裝置、汽車 ,在世界範圍內都廣受好評,目前在各行各業中,德系產品一直占據前列。當其他國家開始對標德系裝置的標準時,德國已經將機械化發展到了 農業領域

目前,在德國大多數農場中,已經實作了 機械化除草及農場檢測。 與純人力比較起來,機械化的裝置效率更高。

未來,德國的農場可能一個人就能管理整個農場,整個農田只需要用機器進行管理。這種智慧機器人,中國能引進嗎?合適引進嗎?

機械化農業的前景如何?

先從機器人自身的裝置情況來看。

德系農場機器人 是透過太陽能進行充電,不但十分環保,而且還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充電,實作 「永動機」 般的工作效果。另外還安裝有 GPS導航系統 以及 AI辨識技術 ,可以非常精準的檢測到雜草等位置並進行作業。

與傳統農場機器人相比,德系機器人更能體現出與現代化高端技術的結合,這很德國。

再從 除草方面 來看,德國發明的除草機器人共有三個刀片,之前也有國家在農場中使用除草機器人,但是由於部份雜草根紮的比較深,且葉子十分堅硬,這就導致單刀片無法徹底將雜草清除,而這次德國設計的 三層刀片機器人 可以將雜草連根拔除,只給地面留下一個個小洞, 無需進行二次拔除,大大的縮減的人工和時間成本。

除了基本的除草功能,機器人還要更加人性化的設計。比如機器人可以在除草的同時進行 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的監測 ,一旦發現某部份農作物出現蟲害問題,會及時將訊號傳達給農場主,這也可以幫助農場主進行有效的農作物病蟲害預防。

同理,還可以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檢測,由於機器人本身有超精細的 AI辨識系統 ,所以一旦農作物出現缺乏營養的現象,機器人也會及時檢測到,並同時提醒農場主該給農作物施肥了。在作業的同時還能夠對農作物的產量進行一個預估,十分的高效便捷。

目前德系農場機器人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高效的作業情況讓我們也看到了德國超高標準的機械化水平,以及將科技和數位化與農業相結合的完美成果。

如此高效的農場機器人,中國是否考慮引進?

其實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也開始將機械化裝置引進農業領域。

我們可以從最新的數據中看出來,2022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為 68653萬噸 ,與2021年相比 增長了0.5% 糧食的豐收離不開機械化,也就是農業智慧機器人的功勞。

目前在中國部份農場中,不僅有除草機器人,還有 采摘機器人 施肥機器人 等,其中 灌溉機器人 的套用歷史更是長久,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的就是,中國在農業領域已經引入了智慧機械化裝置的使用。

雖然農場智慧機械化裝置十分高效,但是卻不得不考慮環境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 環境情況 ,要知道和德國相比,中國的國土面積十分廣闊且地勢形態多種多樣。所以這就導致了很多農田不位於平原,而是位於崎嶇不平的山區。

比如中國十分有名的 梯田 ,一片區域的農田中 地勢相差很大 ,所以如果機器人在這些地區進行作業,則需要更加精細的GPS導航和AI辨識系統,目前這方面的技術國內研究人員還未攻破,所以全面使用農場智慧機器人的願景還要再過幾年。

中國農田、農場一般是處於相對不發達的地區,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農場智慧機器人未普及也是情理之中。

一台 數位化農場智慧機器人 的造價顯然不便宜,價格是這些不發達地區的農民所不能夠承擔的,另外根據中國農田形態來看,中國種地的農民與德國農場主在各自社會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中國種地農民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所以 可能不具備 完善的知識體系來使用農場智慧機器人。

另外中國農民占中國總人口的一半,如果全面機械化,對於部份農民來說也只能被當做節省下來的人力資源而失去生存的條件,所以從引入農場智慧機器人的結果能看出中德之間國情的不同,所以需要大家理性的看待問題,視情況而定。

從農業智慧機械化裝置,看全球各國農業發展情況

透過農場智慧機器人在中德兩國的套用情況,我們可以放眼全球,看看其它國家在農業發展方面都有哪些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情況。

德國的高端農場智慧機器人使德國糧食產量總體得以提升,也給了德國人自信心,但是要知道世界上 最大的糧食生產大國 卻不是德國,而是 美國 。沒錯,在擁有蘋果、矽谷等一些科技巨頭產業的美國,在農業方面也獨占鰲頭。

和德國一樣,美國由於 得天獨厚的地勢,大量的平原地區 使其早早實作 農場智慧機械化 ,且勞動生產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從美國的情況我們也再一次看出,地勢是農業數位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另一個因本國地理環境情況而不得不做出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是俄羅斯。 俄羅斯 的農用面積十分的廣闊而且肥沃,占據了國土總面積一半的面積。

由於俄羅斯獨特的地理及氣候環境,使得小麥的種植成本十分便宜,每噸小麥的生產成本僅為 100歐元 ,要知道澳洲每噸小麥的生產成本達到了 200歐元 。就憑著廣闊的種植環境和低廉的生產成本,靠著出口小麥,俄羅斯也終於躋身於世界糧食生產大國的行列。

雖然目前俄羅斯還未完成全面農場機械化,但是這龐大的糧食生產量,也解決了國內 1.2億人民 的溫飽問題 。還有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國家,他們都在按照自己國家情況進行農業發展, 無論是咖啡豆還是馬黛茶,都是因地制宜的結果。

整體來看,每個國家在農業發展方面都在以本國國情為依據,發展自己的特色,所以任何一種新型產品的都發都不能一概而論的套用到每個國家。

目前正是科技化與數位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各國之前可以相互借鑒, 吸取適合自己國情的技術,不斷完善本國的產業格局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