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世坤
秋風起,曬秋忙,又是一年收獲季,山鄉處處可見農家忙碌曬秋的身影。那紅艷艷的辣椒、紅彤彤的柿子、金燦燦的稻谷、黃澄澄的玉米……構成一幅幅獨特的曬秋圖,成為人們心中最為詩意的秋景畫卷。
過去,山區農民由於地形限制,居住空間較為狹窄,缺乏大面積的平地來晾曬農產品。為了保存收獲的糧食和農產品,便巧妙地利用房前屋後、屋頂及窗台,借助竹篾、盤架等進行晾曬或掛曬,名曰「曬秋」。
山居之人,對曬秋懷有深厚的情感。天高雲淡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把豐收的糧食和農產品拿出來晾曬,一片片,一串串,擺滿了大小各異的曬秋場,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在陽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斕的農產品,恰似農家手中靈動的畫筆,他們隨心「作畫」,向大地描繪豐收的喜悅。即便沒有刻意的布置,沒有精心的設計,他們曬秋的場景,依舊與心中的喜悅一同繪就出中國最具詩意的秋天。
江西婺源篁嶺古村的曬秋聲名遠播。一百多棟徽派建築房屋錯落有致,開闊的窗前伸出長長的木棍,圓圓的竹制簸箕裝滿谷物。簸箕一個挨著一個,房屋一棟連著一棟,井然有序。火紅的辣椒、金色的玉米、橙黃的大豆……交相輝映,構成獨特的「曬秋人家」風情畫卷。
曬出勞動的成果,分享豐收的喜悅。曬秋之人日出晾曬,日落收藏。有什麽便曬什麽,篁嶺古村的曬秋不僅局限於秋季,而是全年皆有呈現,不過秋季無疑是最為豐富多彩的曬秋時節。值得一提的是,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的篁嶺古村,每年重陽節都會舉辦「曬秋文化節」,吸引數十萬遊客前往體驗與欣賞。
稻谷飄香迎豐收,滿目金黃映秋光。2024年9月21日,武漢市第七屆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在擁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盛大舉行。走進大余灣,稻田金黃,碩果滿枝,瓜果飄香……處處是喜悅的豐收圖景,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曬秋圖展現在眼前,大街小巷,空地上、屋頂上、架子上、露台上,只要是能晾曬農產品的地方,便有農作物的身影,柿子躺在竹筐裏,冬瓜站在竹籃裏,板栗睡在竹篩裏,花生擠在竹席上,蒜頭掛在木窗上,盡情享受秋日暖陽。
活動現場,大余灣精心布置了曬秋場景。新收獲的稻谷、辣椒、玉米、南瓜、紅棗、板栗等農產品正在晾曬,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眾多遊客前來打卡拍照,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金秋時節,曬秋曬出的不僅是糧食,是辛苦後的收獲,更是城裏人的鄉愁藝術。今年的曬秋,大余灣以「整村開曬,萬物可曬,人人來曬」為主題。在周邊田園和街巷院落,村民與遊客朋友一起收割、一起晾曬,吃豐收宴,喝豐收酒,共同歡慶豐收佳節,共享豐收喜悅。秋天的大余灣,可謂家家皆有豐收景,處處滿溢鄉愁情。
神州遼闊,處處曬秋。從東北平原到青藏高原,從黃河沖積平原到長江中下遊平原,從秦嶺山地到四川盆地,廣袤的土地孕育多樣的農作物,一幅幅曬秋畫卷徐徐展開。無論是北方的豪邁,還是南方的靈秀,不同地域的曬秋場景各具特色,共同演繹著華夏大地的豐收之歌。
黑龍江雙鴨山,北大荒友誼農場的一個曬場,鋪滿金燦燦的稻谷,拖拉機攤曬的痕跡展現出韻律之美。
河北涉縣,村民晾曬10余萬公斤柿子,這些柿子經過秋冬風霜的「歷練」和陽光的沐浴,將成為傳統的柿餅。
河南洛陽,人們用山楂、甜棗、苦瓜、辣椒等酸甜苦辣四味農作物曬秋,曬出了著名旅遊標誌「馬踏奇比」。
江西吉安,農民搶抓晴好天氣,在院子裏晾曬稻谷,農家小院滿地金黃,宛如一幅美麗的曬秋圖。
浙江建德,村民用五谷雜糧及紅辣椒拼成的精美圖案成為特色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貴州錦屏,村民將玉米和辣椒集中晾曬,紅黃相伴,格外好看,充滿鄉土氣息。
湖南懷化,農民們忙碌地晾曬著油茶籽、紅彤彤的柿子,以及香甜的紅薯片,成為鄉村豐收畫卷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疆阿克蘇,庫車縣國道217沿線,各族群眾忙碌地晾曬或翻曬豐收的果實,一年四季曬不停,春曬山厥、水筍,夏曬幹菜、果蔬,秋曬辣椒、黃菊,冬曬果脯、臘味。……
秋天,在大多數人眼中,或許只是色彩濃艷的美麗。然而對於農民來說,它卻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收獲與團圓。而這種收獲與團圓的喜悅,就深深蘊藏在「曬秋」這一農俗中。
他們在不經意間,締造出中國獨一無二的豐收美景。如今,這一農俗已然演變為一種民俗文化現象,成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它不僅是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寫照,更是他們歡慶豐收的重要方式,代表著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智慧和勤勞質樸的精神。
曬秋還悄然走進詩人的視野,輕輕觸動文人的筆端,深深打動攝影人的心靈,牢牢吸引畫家的雙手,並被賦予了如詩如畫般的美名——「曬秋」,成為各地吸引遊客、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特色資源。「曬秋」,是一場豐收的盛宴,是一年辛勤的結晶,是奔波勞碌的豐收喜悅,是炊煙裊裊的人間煙火,是勤勞樸實中國人民的最美符號。
(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