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動真格了?中央首提「10字」支持樓市,下半年開始要有兩個準備了

2024-03-27三農

3月18日,國家統計部門釋出1-2月份房地產執行數據,無論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還是房地產開工、施工面積,同比都無一例外地明顯下降。而且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更是下降了約20%和30%。更為重要的是,樓市庫存達到了7.59億平米,同比增長15.9%,是有紀錄以來最高庫存數據。在這個背景下,3月22日,國常會召開了房地產部署會。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各自媒體對國常會關於房地產工作的部署解讀了,不繞彎子,直接看內容,本文就回答3個問題,一是為什麽要這樣部署房地產工作?二是接下來將怎麽幹?三是普通人該怎麽應對?

先看看本次國常會的主要內容,總共討論決議了3大事項,但著墨最多的是房地產工作安排,公開出來的內容就達253字,這是歷史印象中不曾見到的情況。原文內容大家看這張圖片就行,為便於理解,根據實際情況,解讀關鍵的幾條如下:

第一,明確了房地產的地位。

具體而言,說房地產涉及面廣,產業鏈條長,實際說的是房地產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這個一點不假。數據顯示,從開發施工到銷售設計等方方面面,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就是一家出一個人,按3口之家算,那也是1.5億人口家庭,影響不可謂不大。如果算上下遊幾十個產業鏈,那人口就更多了。所以,這次會議把房地產行業定性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產業。可以說,這次強調房地產的地位,可與2004年把房地產定性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房地產協調機制落地見效等等,這一條就不多解釋了,多次提及,不是說沒新意,確實也是各項工作的基礎。比如,如果房子都交不了,如何恢復樓市信心,誰敢買房?所以,這個工作是必須要做的,而且還要把做紮實。

第三,系統謀劃相關支持政策。

這10個字,是房地產快速發展二十多年首次提及,曾經我們也遇到過樓市遇冷,也救市過,但從來沒有這樣的表述。為什麽會有如此提法?

研究過本輪樓市的人應該知道,自2021年底以來,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出台提振樓市的政策有超2千次,但效果一直不明顯,更為重要的是,市場還處在下滑通道之中,很顯然,一直喊促進促進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但實際情況與目標背道而馳,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所以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了,必須要使用更為有效的方式方法。如何做?

大家要註意字首詞「系統」二字,說明此前的政策可能比較分散,或者力度不夠,不能形成合力。比如說放開限購,放一點點,釋放完這部份需求後,市場又陷入更冷的局面,還比如說房貸利率,降低一點點,購房者沒啥感覺,根本就勾不起人們出手買房的欲望。現在有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房貸利率可能降低到2%。由此我們讀出的訊號是,接下來應有更大力度的招、更多的支持樓市政策出台,至於具體是什麽,不敢妄言,但一定是能夠產生深遠影響,超出購房者預期的措施,靜靜等待吧。

第四,如何理解「有效激發潛在需求,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

說「有效激發潛在需求」,但我們知道,需求端我們已經激發很久了,但效果大家也看到了,不買還是不買,主要是兜兜裏沒多少錢,何況也看不到房地產的潛力,購房者總是不急不慢,怎麽辦呢?

說到底,別在普通需求上下功夫了,要從需求端的有錢人入手,那就是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為什麽要這樣做呢?都知道高品質住房有兩個共同特征:

一是品質高,價格自然也高,針對的是有錢人群體;二是根據此前相關部門的定調,好房好價,意味著價格將不受限制,你有打造好產品的能力,定多少錢那是你的事,有人買單就行。

可以看出,之所以加大高品質供應,面上是滿足改善需求,實則是希望透過品質高價房的熱銷帶動市場人氣,實際上這也對普通房子起到企穩和帶動作用。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原來同區域一套普通房子150萬一套,現在出現的好房子是500萬一套,很明顯,普通人是夠不著了,但買150萬,甚至200萬,甚至多點,還是能實作的,何況隨著好房子價格一騎絕塵,原本計劃買300萬房子的人,對500萬房子只能是「望房興嘆」,增加了更低價格房源的需求,對穩住這部份市場是有促進作用的。

第五,改革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成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份。

到底啥意思?商品房基礎制度,關註比較多的點,可以說說改革的可能性。

一是現房銷售。

官方此前提到過,逐步向商品房預售制度過渡,但今年好像沒看到再提了。其實嘛,如果你從事房地產行業,或者與開發商高層接觸過就知道,現在房企最難的問題就是資金,如果你現在搞現房銷售,所有開發商都只會雪上加霜,入不敷出。所以,我們相信最終會實作現房銷售,但絕不是現在,這兩年估計都難實作。

二是公攤面積。

這是一個熱議話題,實際上,公攤存在於任何國家,任何房子,不可能哪個房子不要門廳,不要電梯井,不要消防通道等等,公攤是客觀存在的,但問題就在於,公攤可能存在藏汙納垢行為,開發商夥同相關單位多算了公攤,其收益由購房者承擔。

所以,趁著市場下滑期,索性在合約中明確建築面積計價、套內面積計價,其實就是一個含公攤,一個不含公攤,讓大家消費得明明白白,而且輔以可查的公攤面積計算明細,便於購房者收房時核驗。同時,在計算物業費、水電氣費時,均按照套內面積計價,雖然有的房子使用成本未必減少,但起碼讓購房者心裏踏實,有利於樓市消費信心恢復。

三是房產稅。

這個話題比較敏感,但處理得好,確實能帶來市場的恢復。雖然一些地方已經放開了3套購房資格,而且還不累計其他城市房產,但現在我們超過42%的家庭有2套及以上的房產,他們如果再買房,萬一買上沒多久又被征收房產稅了,無疑會增加持有成本,導致眼下買房是比較猶豫的。所以,雖然說征收房產稅是發達經濟體發展的趨勢,但我們能不能為了恢復樓市,比如在2030年前暫不啟動房產稅的征收事宜。想必,這一定會增加有改善需求購房者的積極性的,促進樓市恢復。

四是產權。這個就不多講了,主要是讓大家有「恒產者恒心」,現在七十年的產權貌似一代人都不能照顧到,何況還有很多房子一買來就只有四五十年產權,那些老房子產權時間就更短了,根本就做不到心理上的「傳承」。所以,你得讓大家有信心,我買這個房子起碼可以傳「三代」,按照平均預期壽命算的話,考慮到疊延長間,弄個150年產權還是可以的。對國家而言,沒什麽損失,但可以堅定房產這個家庭最大財富持有者的信心,間接促進樓市需求增長。

看了以上,沒啥好說的,普通人做兩個準備吧。

一是有需求該買房就買吧。

正如前面所言,後面提振樓市措施應該會超預期,反正就是鐵了心要把市場促進起來。這裏特別強調一點,樓市需要的資金問題應該不是問題,今年物價定了3%的目標,2月份的CPI才0.7%,後面發力的時間或越來越近了,其中貨幣政策應是重頭戲。

很多人其實有預感,可看一組數據,貨幣供應M2突破100萬億是在2013年,突破200萬億是在2020年初,增加100萬億用了7年時間,M2來到300萬億是在2024年初,增加100萬億用了4年時間。看到沒有,增加100萬億級別貨幣的時間越來越短,下一個100萬億增加,時間你覺得會是......

對普通人而言,除了買房,其實沒有什麽像樣的核心資產可以對抗這種趨勢。

二是有條件該買好房子就買好房子吧。這個在今年已經多次強調,為了徹底放開好房子市場,加大保障房供應的力度不會縮減,只會加大,因為需要保障工薪族的「住有所居」問題。這樣的話,好房子與普通房子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而後者還會因保障房而分流很多需求,有錢的買好房子,沒錢的住保障房和普通房子。普通房子由於量大,誰也不缺房子,別說溢價,如果地段不好、沒有學區,變現都是難題。好房子基本都是可以作為傳世的珍藏,溢價沒有天花板,如果真能夠得著,該怎麽選是不是很清楚了?但前提是要買到真正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