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面臨哪些挑戰?知名經濟學者最新發聲

2024-05-31三農

5月27日,「布雷頓森林體系:過去80年與未來展望」國際會議暨2024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杭州舉辦。

全球經濟治理五十人論壇發起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朱民在開幕致辭時表示,今天全球再次面臨「十字路口」的挑戰,全球化行程進一步放緩,金融風險正在聚集。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個新的體系要使所有國家受益,為全人類的未來提供金融穩定並支持經濟增長,實作全球的經濟繁榮。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特聘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海洲,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等知名專家學者在會上做主旨演講,探討當下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建言中國金融經濟發展。

王一鳴:未來最大挑戰是更高的債務

王一鳴指出,金融危機後,全球的基本格局是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債務。疫情後的全球基本格局正在朝著更低的增長、較高的通脹、較高的利率、更高的債務轉變。

他認為,當前,全球經濟的增長率還在下降。盡管通脹已經緩和,但依然會維持在一個相對過去比較高的水平。

由於通脹難以回到過去的水平,利率也很難回到過去幾乎零利率的時代。而疫情後史無前例的擴張性政策,特別是政府債務持續積累,可能是未來的基本走向,這會嚴重影響到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走勢。

王一鳴認為,未來最大挑戰是更高的債務。疫情後全球債務水平大幅提升,全球債務總額接近GDP的250%,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債務規模迅速擴張,比如美國政府債務接近35萬億美元。

這種變化對未來意味著什麽?王一鳴覺得有三點含義:

第一,由於通脹的黏性,利率依然會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債務成本會持續上升,特別是早期零利率時代的債券到期後,高利率債券占比提高,負債結構發生變化,將進一步推高債務成本,而要降低利率又受到通脹約束,導致債務風險會大振幅上升。

第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維持高利率,將抑制本已疲弱的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又難以有效抑制通脹。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空間也在收窄。

第三,主要經濟體為抑制通脹,已經在收縮資產負債表,但利率又不能大幅調降,流動性擴張將受到抑制,這將影響到股市、債市,也會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在王一鳴看來,未來通脹、債務、利率幾個變量相互交織,而債務風險會持續攀升,如果不能有效應對,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和拖累全球經濟復蘇行程。

黃海洲:未來的關鍵是靠增長

黃海洲認為,盡管面臨一系列挑戰,但世界經濟如果能夠取得增長,未來的走勢將不會很悲觀。

「世界是復雜的,不應將世界經濟籠統地概括為‘高債務、高通脹、低增長’。」黃海洲表示,以美國為例,過去兩年,美國名義GDP增長近20個百分點,同時出現市值超2萬億美元的巨型公司,這些都不符合低增長特征。日本在此前全球高增長階段,經歷了「失去的30年」。「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日本人均GDP達到美國的150%,成為1945年後唯一一個人均GDP趕超美國的人口5000萬以上的大國。而經過30年的零增長、零利率、零通脹,日本如今的人均GDP低於美國的50%。」

黃海洲強調,未來的關鍵是靠增長。「增長才是關鍵。增長一方面靠科技革命,另外還有很多國家需要進行制度性改革。在國際層面上,我們還是要擁抱全球化,支持多邊主義,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這上面還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意義上講,所有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是靠增長,增長應該優先於對債務的擔憂。」

李揚:實體經濟問題要靠改革和開放

談到債務問題,李揚表示,學金融不要怕說債務,「至少現在來看,如果經濟主體願意借債,從而願意支出,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不要看到杠桿率上升了,不假思索地認為情況不好,還要看背後變化的原因。」李揚指出,居民杠桿率的升勢於2020年開始持平,主要歸因於居民借款意願下降。企業杠桿率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速下滑:企業債務增速領先於經濟增速,企業部門杠桿率被動上升。

對於當前存貸差較大的問題,李揚提出三點解釋:銀行現在不貸款或者少貸款、多買債;影子銀行逐漸消失;大量金融活動特別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活動回歸銀行。對此,李揚總結稱,中國金融業總體呈現向銀行業為主的體制復歸的趨勢。

對於今年的宏觀政策調控,李揚表示,盡管貨幣政策較為積極,但實體經濟融資意願不足,壓制了金融杠桿率的上升。他認為金融杠桿率在未來仍將呈現基本穩定的狀態,短期內也可能由於經濟恢復較慢再次上升,但長期看不會有趨勢性上升。

從中央政府來看,如果年中不再調整預算,則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力度與去年基本一致。他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

「金融如果解釋不了問題,就用經濟因素去解釋,用技術、制度等因素去解釋。實體經濟問題要靠改革、靠開放,不能依賴太多金融手段和財政手段,最終要靠實體經濟振興起來。」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余冬梅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