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玉龍縣:文旅賦能鄉村美,滬滇共建「桃花源」

2024-01-26三農

陽光穿越棉花般的雲朵,染金了巍峨雪山。有一種別樣的美,正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漸漸蘇醒。

「玉龍縣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記憶遺產三頂桂冠,自然和人文資源極其豐富。」上海援滇幹部、玉龍縣委常委、副縣長金宗禮說,近年來,在滬滇協作的幫助下,玉龍縣一改「守著美景,過著窮日子」的局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當地資源稟賦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以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啟用鄉村振興新動力。

玉龍的美,在鄉間小路——

一排排古樸的石頭房子,一方方秀美的納西族庭院,一段段動人的歷史記憶……時光在這裏打了個轉,又緩緩地流淌。曾經「有女不嫁」的玉湖村,如今在滬滇兩地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儼然成為一片「世外桃源」。

玉湖村,舊稱「雪嵩村」,納西名為「巫魯肯」,意為「雪山腳下」,是名副其實的「玉龍山下第一村」,也是當地石頭文化傳統建築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不過,受海拔、氣候、砂礫土質等條件的限制,玉湖村曾面臨「看山愁、看水愁,吃糧靠返銷、花錢靠借貸、生產靠救濟」的窘境,曾經是麗江壩區最貧困的村子之一。

「為了維持生計,部份村民不得已亂砍樹木、私挖礦石,生態環境一度遭到嚴重破壞。」玉湖村黨總支副書記和新華說,盡管後來透過旅遊開發,玉湖村持續推動生態修復,「但村道人馬車混行、糞便汙染嚴重、管理混亂等問題依然存在。」

2021年,經過縝密的調研和規劃,在玉湖村村口向南兩公裏處實施了白沙鎮玉湖村文旅示範點(玉湖馬場)建設計畫,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並增加了170個就業崗位。2022年,滬滇協作又在村口建起了遊客接待中心和玉湖村綜合文化館,打造麗江納西文創空間、書屋咖啡吧等設施,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豐富玉湖村文旅內涵。

在此過程中,最讓和新華受益的是來自上海先進的發展理念。在他看來,上海援滇幹部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只要一得空,他就會帶著問題和他們交流。時間一長,雖然從未去過上海,但透過上海援滇幹部的描述,「仿佛身臨其境,也學到了許多大城市的經驗」。

他將這些經驗套用於實踐。有村民想改建房屋做民宿、農康寶,村委會上門進行調查研究,對有條件、有能力的村民表示支持,但要求其在遵守統一規劃的前提下修舊如舊,外墻采用傳統的石墻,庭院恢復納西庭院風貌,給予遊客沈浸式體驗。對沒有創業條件的村民,在約法三章的前提下,也積極引進客商與其合作。

「我們還在推動‘三線’入地工程,並幫助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想把上海精細化管理理念帶到玉湖村,保護好、利用好傳統村落,讓‘原住民’留下來且能夠在自家門口創業就業,並讓他們在理念上與現代文旅產業發展大勢接軌,既改善生活,又富起腦袋,啟用內生動力,實作正向發展。」和新華說。

據介紹,在滬滇協作的推動下,玉湖村還在深挖民族文化和洛克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傳承研學基地、水景觀等,進一步最佳化文旅體驗,讓每位遊客都能在這裏欣賞美景、感受鄉愁。截至2023年8月,玉湖村共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約520萬元。

玉龍的美,在秩序井然——

依托滬滇協作,位於玉龍雪山景區腹地的甲子村走出了一條「黨建+公司+農戶+旅遊」的發展道路,不僅實作了景區管理統一、營運有序,還解決了「保景與富民」的結構性難題,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半個小時內,這已經是我們服務的第5對了。」麗江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公司副總經理楊紅光笑著說,「這還算少的,高峰期,一天就有近300對,忙都忙不過來,累並快樂著!」

10年前,同樣的位置,同樣的美景,楊紅光的心情卻大不一樣。由於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服務,「玉龍婚紗攝影」名氣在外,但體驗不佳。沒有專門車輛,新人只能拖著厚重的婚紗,和遊客共乘景區大巴;沒有化妝間,化妝師只能在大巴車上見縫插針;好不容易到達點位,還要和遊客「搶風景」「搶機位」……

更令人頭疼的是,一些婚紗攝影公司為了追求拍攝效果,往往會使用道具,既存在森林草原火災隱患,離開後又會留下一地垃圾,破壞生態。隨著時間的推移,旅遊景區的持續發展和低品質的服務、管理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楊紅光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守住秩序,才能守住綠水青山,守住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2017年,甲子村黨總支充分學習借鑒東部地區村集體經濟黨建引領的組織模式,成立了麗江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公司,針對每對來景區拍攝婚紗照的新人收取660元的服務費,為旅拍團隊全程提供休息、化妝、更衣服務及防寒服、氧氣、茶水、環保車等保障,並根據玉龍雪山各景區的人流數量,引導分流旅拍團隊,錯峰拍攝。

經營模式上,堅持「支部引路,公司經營,村委監管,群眾參與,收益共享」,公司獲得的所有利潤,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教育培訓和困難群眾幫扶等公益事業,其余全部按照家庭人口數進行分紅,透明公開。村「三委」班子成員只監督管理公司,不領取一分報酬。

「起初,部份村民不理解,認為景區營運得好好的,為啥要新開一個公司?」麗江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公司總經理田建忠說。後來,甲子村黨員幹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並在滬滇協作支持下開展特色黨建活動,由黨員幹部帶頭組織村民打掃衛生、修剪樹枝、護林巡查、維持秩序。

漸漸地,「玉龍婚紗攝影」的口碑越來越好,前來拍照的新人越來越多,分紅也從第一年的人均1000元到現在的人均4000元,村民們在觀念上開始有了質的變化,人心越來越齊。現在,麗江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公司共有43名員工,都是甲子村村民,其中不少是在外務工返鄉村民。滬滇協作還針對關鍵崗位開展技能培訓,並對婚紗攝影點位設定、布景、路線等細節給出專業建議,進一步推動甲子村婚紗攝影服務高品質發展。

「其實,每個村民都是甲子村和玉龍雪山的一張名片。服務做得好,遊客體驗好,我們的日子才能更紅火。」田建忠說。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麗江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公司已經服務了2萬多對新人,預計全年可服務3.1萬對新人,營收超2000萬元。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給全村老百姓盈利分紅超4600多萬元。

玉龍的美,也在代代相傳——

一針一線,一挑一繡,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徐徐展開。當傳統的民族元素與現代的刺繡技法相結合,麗江民族刺繡透過滬滇協作賦能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繡師們「靠刺繡致富」的夢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太神奇了!」看著面前鋪開的刺繡作品,英國小夥亨利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半晌才回過神來,「我嘗試用語言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滿腦子只有‘神奇’這一個詞語。」

這幅作品名曰【東巴神路圖】,以布卷畫為藍本,是納西族東巴文化融匯多種民族文化元素的鴻篇巨制,長68公尺,寬 0.8公尺,已經繡了整整8年。「再過2年,它就將完成。屆時,我們計劃透過參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評選、國外巡回展出,推動納西族刺繡文化走向世界。」白沙錦繡藝術院繡師熊艷說。

納西族刺繡歷史悠久,以「肩挑日月、背帶七星」為特征,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2010年,來自雲南曲靖的陳智辭去了穩定工作,創立白沙錦繡藝術院,致力於透過培訓的方式,傳承並推廣麗江少數民族手工刺繡文化。

「沒有人相信我們。」回憶起創業初期,陳智感慨萬千。此前,麗江從未有過專門的刺繡培訓機構,婦女們也從未想過有一天可以透過刺繡改變命運。為了啟用麗江民族刺繡的潛力,他特地邀請蘇繡大師擔任帶教老師,希望走融合創新之路。但開班第一天,偌大的教室裏僅有2名學生。

熊艷是早期參加培訓的學生之一。大學畢業後,為了養家糊口,她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直到陳智一通電話再次點燃了她兒時的夢想。白沙錦繡藝術院實行「三免一補」(免學費、免食宿費、免材料費、補貼基本生活),學員學成後,藝術院派單並根據作品的品質進行收購,再透過各種渠道售賣。跟著老師學習,沒有後顧之憂的她很快學有所成,成為麗江技能大師,還賣出了自己第一幅作品。

隨著成果漸漸湧現,麗江及周邊各民族熱愛刺繡的人開始了解並加入白沙錦繡藝術院。此後,滬滇協作持續投入資金,推動白沙錦繡藝術院進一步擴大覆蓋面,藝術院老師也開始駐村教授當地婦女刺繡,幫助她們掌握一技之長,透過技能改變命運。截至目前,已有逾300人因此受益。她們的作品也在上海援滇幹部的牽線搭橋下亮相位於上海黃興公園1號門處的楊浦區對口幫扶麗江館。

2023年暑期,熊艷前往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進修了1個月。課堂上,老師說「少即是多」,給了她很大的啟發。回麗江後,她著手簡化民族圖案,創新設計了冰箱貼、麻布包等文創產品,市場反響熱烈。

「只有不斷學習、創新,才能夠不被時代拋棄。感謝上海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也歡迎更多朋友來到麗江,來到玉龍縣,發現更多不一樣的美,和我們一起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熊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