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大家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整個人也是餓的不行了,那麽此時如果讓大家選擇食物去填飽肚子,那麽大家會選擇什麽食物呢?
在古代那個社會裏,生產力實在是太低下了,大家本身都是種地的,農業生產就是唯一的經濟活動了。
想要做點生意,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再加上遇到一個不開明的皇帝,三天兩頭各種苛捐雜稅,所以做個生意還不如種地來得無憂無慮。
種地的唯一缺點可能就是會餓肚子,再加上遇到個打仗或者災荒,那這日子就更沒法過了。
古代饑荒經常都能出現,但是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古代的一些災民很慘,沒有東西吃就挖土吃樹皮,可是自然裏面有很多可以獲取的食物。
為何災民放著河裏的魚蝦不吃,而非要吃樹皮呢?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大家真的是誤解了。
有好吃的東西,為什麽要啃樹皮?
大家試想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但凡是有好吃一點的東西,誰又願意去吃樹皮這樣難以下咽的東西呢?
可以回想一下影視劇中的場景,走在路上,到處都是流亡的災民。
大家都希望能夠去更大的城市,因為道理很簡單,大城市可能會有更多的糧食,也有更多的機會能生存。
如果能在大城市裏找到一個管飯的營生,那麽這活下去也就不成問題了。
而當這些災民來到大城市之後,首先看到的場景往往更加不樂觀。
因為和其他人的想法是一樣的,這裏早就已經聚滿了災民,當地的父母官為了不讓城內引發動亂,於是也是把這些災民都安置在了城外,不讓他們進城。
但是不能讓他們死在自己的城下,於是就搭建一些布施的粥棚,為大家提供一點吃食。
可是這些糧食根本無法滿足災民們的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災民被餓死,大家此時開始憤怒。
好像歷史上很多朝代,都是因為吃不上飯而發生了內亂。
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最關註的一個問題就是吃飯,只要讓他們活著,這個社會就註定能安定。
回過頭來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麽災民不去山林裏找資源去養活自己?河裏的魚蝦不香嗎?
這個原因是比較多樣的,首先必須要知道的一個問題是,古代人安土重遷的思想是比較嚴重的。
所以如果沒有威脅到生存,那麽他們是不會選擇逃難的,家裏即便只有一口飯吃,他們也能堅持下去。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山林裏有能吃的東西,可是每個人都不敢去冒這個險。
一個是自己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技能,即便是常年生活在山裏的獵戶,也不能保證每天都能打到獵物。
至於水裏的魚蝦,同樣也不是那麽好抓的,而且古代大多數的地方附近都沒有河流小溪,打魚更是不靠譜。
此外每個人都擔心一件事,那就是長途跋涉之後,本來就是沒吃多少飯,身體就沒力氣。
如果抓不到魚,再把僅有的一點力氣都用了,這豈不是更加危險,死的更快?
所以大多數在面對饑荒時,首先想到的絕對不是去河裏抓魚。
饑荒面前,從眾心理更致命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1942】,這部影片看得人心情壓抑,尤其是影片裏面,災荒隊伍一望無際的場景,更是令人感到震撼。
天災面前,在不發達的年代大家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很少。
不僅僅是【1942】,其實在古代大家逃難也是這樣,所謂逃難就是從災難區躲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
其實雖然震撼,但是這個場景很真實,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在天災或者兵禍面前,這就是大家的真實寫照。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麽每個人都自覺的加入到逃難的隊伍中,難道就沒有人想過自力更生嗎?
這就要說到一個從眾心理了,在災難面前,大家其實都希望能找到一個精神依靠。
逃難隊伍如此之長,這就說明大家都在選擇這樣的一條路,那麽這條路可能就是一條正確的路。
因此逃難者會情不自禁的加入到隊伍中來,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就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
那就是跟著這個隊伍走出困境,大家只要這麽走下去,就有希望活下來。
所以,即便這個時候路過了河流小溪,即便大家看到了河中有魚有蝦,大家可能也不會下河去撈。
因為現實就是這麽簡單,從眾心理影響了大家的判斷力。
在古代逃難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所以在逃難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去選擇在水裏抓魚。
關鍵是那麽多人,就算有魚也根本不夠,甚至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混亂、爭奪。
魚蝦吃不上的其他原因
不得不說,其實大家的想法也有些天真,因為大家必須要明白一個問題,在災難的面前,每個人首先追求的一定是求生,先把生命保住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
那個時候,交通不便利,資訊落後,誰還有那個心思去想著吃好吃的,去河裏抓魚摸蝦。
大家可以想這樣的一件事,小時候大家都喜歡在河裏摸魚,但是摸了一天玩了一天,最後又能摸多少呢?回家估計都炒不出一盤菜吧。
現在很多男人也喜歡在外面釣魚,但是釣了一天也是經常空車。
所以說,無論是去河裏抓魚還是去山裏捕獵,這都是一個不現實的方法。
而且花費了那麽久的時間,最後的結果往往卻不盡人意,關鍵是也沒有那麽多的河流剛好遇上。
那麽為什麽大家都選擇樹皮呢?
這一定是有道理的,因為首先需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是,在饑荒面前,什麽方便取得吃什麽。
樹皮樹根這種東西到處都是,很常見,雖然不消化,但是卻是可以填飽肚子的首選。
樹皮在進入胃中,饑餓感就會立馬消失,沒有了饑餓感,大家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力量去逃難。
不僅僅是樹皮草根,在一些特殊的地方,災民還會吃一些觀音土,這些土同樣具有很強的飽腹感,道理也是一樣的。
最後一個原因很真實也很現實,那就是這古代的老百姓本身對魚蝦就沒有一個概念。
畢竟在古代漁民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漁業發展也很緩慢,只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魚會在一些大城市被當成珍饈美味。
這也就導致大家對魚沒概念,從本能思維上,也沒有把魚當成一種食物。
所以讓大家去河裏摸魚,這本身就不切實際。
最怕人相食
相比魚蝦,其實也許大家都不敢相信,在饑荒年代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現象。
不要覺得這不可思議,其實從數據上就能到當時的無奈。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重倫理的國家,所以大家對於人相食的這個問題還是相當忌諱的。
如果真的不是被逼的沒有辦法,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去幹。
從歷史上的記錄來看,明清兩個朝代,人相食的案例就有很多。
從時間線上來看,明清一共544年,而人相食的年份占到了這兩個朝代的41%。
總之在饑荒和饑餓面前,大家想盡了一切辦法,就是為了不被餓死。
已經都這樣了,試問這吃魚吃蝦這個問題還需要去考慮嗎?
【結尾】
人性是最真實的,當危機到了生死存亡,此時的每個人就是最真實的狀態。
也許大家真的是小瞧了饑餓的力量,在歷史上,在發生饑荒的年份裏,別說河裏的魚蝦了,凡是能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會進入到人的肚子裏。
因為別管能吃不能吃,先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真的身臨其境,就會感嘆這一切是有多麽的可怕、可憐。
換句話說,河裏的小魚小蝦又能頂什麽用呢?
即便運氣好抓到了幾條小魚,進到了肚子裏很快就被消化了,饑餓感仍舊還在。
感嘆現在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不再為吃飯問題而煩惱,可能古代人都壓根不敢想象。
所以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去熱愛每一天的生活,把每一天的日子都過好。
這才是當下時代,每個人的任務和使命。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訊來源:
智先生在此2024.3.15【藏在中國歷史裏的吃人真相】
古代鬧饑荒時,為什麽災民放著河裏的魚蝦不抓,寧可吃草根啃樹皮?
2021-02-19趣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