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博鰲亞洲論壇展望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下新增長動能從何而來

2024-03-30三農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一步的增長前景備受關註。

3月28日,第一財經再度與博鰲亞洲論壇開展分論壇合作,透過【中國經濟論壇】電視論壇的形式探討「中國經濟展望」。論壇由第一財經執行長陳思劼主持,邀請來自國內外共七位重量級嘉賓同台探討中國經濟在短期、中長期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應對策略。

陳思劼認為全球和中國經濟處於變化態勢中,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45個年頭,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經濟重要增長引擎,中國下階段增長的前景備受關註。多位嘉賓表示,盡管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但應註意到中國經濟仍有堅實基礎和廣闊發展空間,這將助力中國在全球經濟開發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展望」分論壇 吳軍/攝

中國經濟增長讓全球受益

2023年,中國實作預期增長目標,取得GDP增長5.2%的成績,但同時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困難和挑戰。陳思劼以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為切入口,探究從短期目標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新形勢。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認為,中國的增長對世界經濟而言是一場考試,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需要更多的增長。他認為5%的增長率是很好的,中國保持增長是好訊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也認為,中國的增長將讓全球受益,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則認為,中國5%經濟增長的預期比較合理且現實,但同樣也面臨著很多挑戰。

樸之水認同巴奈特強調消費的重要性這一說法,如今中國消費者信心不足,政府若想應對這一情況,需使居民錢包更鼓,但這不意味著進行補貼。巴奈特建言,可利用社保資金或者就業保險、醫療保險這些已有計劃,加大資金量和投資來支持消費的快速增長。

德勤中國主席蔣穎認為,中國市場有太多的可能性和機會。她強調道:「中國市場非常復雜,也非常地有競爭性,我們要看到經濟增長最後還是企業主體在發揮作用,如何能夠真正地讓市場形成良性迴圈,能夠創造更多就業,能夠讓錢更多地到老百姓口袋裏,我認為是有太多的可能性和機會。」

蔣穎從服務的企業角度出發,認為中國市場規模是最大底氣。2023年GDP實作了5.2%增長,中國政府交出紮實亮麗的答卷。她著重談及,雖然經濟增速在放緩,但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是持續增長的,去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實作8.4%的增長,快於GDP增速,是「給我們經濟的未來在不斷地加油。」

轉型浪潮中,新增長動能從何而來

在展望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時,陳思劼和嘉賓們重點關註2024年及未來的機會與可能性。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認為,比增長目標5%這一數位更重要的,是5%所代表的轉型。他認為5%增長的背後,是固定資產投資、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和龐大的基建投資,即舊增長模式以及龐大的出口。而新增長模式是更高的競爭力,由創新、工業現代化和脫碳化這三大引擎構成,再加上消費。

戴璞還認為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推動消費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中國有必要進行產業升級換代,進行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化的發展和改造。陳思劼對戴璞的觀點表示認可,認為消費背後講的是信心的建立,這對中長期發展非常重要。

第一財經執行長陳思劼 吳軍/攝

戴璞表示,中國居民收入中的儲蓄率高,如果呼叫1%乃至於5%的儲蓄釋放出來作為消費,對消費來說是很大的推動,中國在2024年及未來需推動提高勞動生產率,不能把量放在質前面,附加值才能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消費的重要性亦被多位嘉賓著重提及。巴奈特認為,2024年及未來幾年,實作新質生產力要繼續保持高消費。在疫情前的20年裏,中國人均消費增長比世界平均增長要快,但中國GDP增長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人均消費增長不如GDP增長快。如果中國能夠繼續驅動消費,人民福祉能得到改善。

巴奈特強調中長期增長取決於改革。提升勞動生產率需要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其次要確保公平競爭環境,私企、國企和外企都能在公平環境中開展競爭。最後,要確保有以市場為導向並基於法治的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得不提的是,要進一步透過資本增強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發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則認為,今年5%的增長目標肯定能實作,但有幾個風險點需要關註,政策對應作預備性措施來儲備起來。在消費方面,需形成一定的通脹預期,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支持消費的力度可以再大點。在出口方面,去年對經濟增長幾乎沒有貢獻,而今年前兩個月情況非常好,但是下半年其實存在很多不可預測的事情。在投資方面,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情況投資不樂觀,在能源轉型、數位化等關鍵產業如何企業恢復信心並保持一定強度投資,用以抵消因房地產投資下滑帶來的投資空間很是關鍵。

協商與共識很重要

在談到國際化視野時,陳思劼表示,協商和共識是國際經貿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理念底線。在他提到法國20年前提出競爭力集群計劃時,拉法蘭表示認同,並認為當前不能僅依靠監管規則,而應該是在推出監管規則前主要經濟體之間需達到協定。若大國間沒有協定,世界經濟就毫無監管。

戴璞認為,跨國企業在過去數十年當中已經受益於中國高達兩位數的平均增長率,而且把中國作為全球價值鏈的一部份讓他們全球業務更加成功。它們充分利用中國的市場產品,在中國國內市場很多方面占到優勢地位。但跨國企業也要適應新的中國故事,其中多方面因素需要考慮到。

拉法蘭強調如今世界上有太多緊張局勢,需要發展的是相互合作。他認為除增長外,創新與和平亦是重要關鍵詞。陳思劼認為拉法蘭所提及的三個關鍵詞非常有力,在增長的同時還需創新,也需貢獻和平的力量。

樸之水特別提到全球價值鏈的加強,表示中國加入全球貿易鏈的增速比其他國家快,中國帶來非常大的工業競爭力。除工業競爭力之外,中國可就其他元素方面加強供應鏈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