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返鄉創業:年賺100萬的小作坊,投資小上手快,利潤率最高可達80%

2024-03-10三農

「灑掃庭除」的居家傳統,讓各類掃地機、洗地機、掃拖機類的產品琳瑯滿目地呈現在大眾視野。各路資本逐鹿,導致嚴重內卷的掃地機器人市場,因為產品普遍存在的「清掃效果不理想」「易纏毛發、需要手動清理維護」兩大體驗痛點,很多人的目光自然地回歸到拖把上,被城市加工所淘汰的拖把加工,也成了農村創業的一大機會。

「我們村從三四十年前就開始做拖把了,最早七八十年代趕集賣掃帚,八十年代推著車子叫賣,九十年代開著卡車,如今透過電商平台把市場越做越大。」淄博高青縣黑裏寨鎮辛店村的80後趙偉,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鄉創業。

木質拖把桿絲牙加工機

趙偉的家鄉黑裏寨鎮有著「中國拖把之鄉」的稱號,有著悠久的拖把生產歷史。趙偉的父親趙春胡已經綁了三十多年拖把,如今他已退居二線,家裏的拖把廠全權交給趙偉打理。「廠子發展到現在不容易,現在每天能賣到一萬把左右,但是趕上旺季訂單太多,產品供不應求。」趙偉計劃透過引進裝置,擴大生產來滿足市場需求。

而在寧晉縣的大曹莊鎮,一年可產拖把3000萬把,年產值高達2.85億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不起眼的拖把加工,特別是木質拖把加工的利潤,高達80%以上,比利潤達60%的塑膠拖把制作還要高。即使是目前競爭激烈,利潤不可能這麽暴利,但年賺50萬問題不大,而且投資還不大。

在農村辦一個小型的拖把加工作坊,門檻低,操作簡單,上手快;同時,作為家庭生活剛需的拖把,屬於易耗品,更換頻率高,需求量很大。尤其是木頭拖把的原生態和藝術感,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小型拖把加工所需資金不多,100平米大小的場地在農村自己就能解決,即使是租賃,成本也不會很高。機器裝置主要看拖把加工的方向。前期5萬元完全可以啟動。

加工拖把在農村還有很大的原材料優勢,尤其是木質拖把,木桿來源多;拖頭的布料可以透過回收舊衣服,或者選用無紡布制作,成本都很低。

沛縣漢源街道前灘村的石玉紅,2000年的時候結束了6年的打工生活,回到家鄉辦了一個拖把加工作廠,從掌握原料自主權,降低成本開始起步,並不斷學習,逐漸添置了紡紗裝置、合股裝置。

由於拖把加工門檻低、上手快,而且不限制年齡、工作時間相對寬松,他招收當地村民,經過簡單培訓就能上手,計件發薪資。每天都有村民來這裏,有的負責紮捆布條、固定以及組接,有的負責安裝塑膠把手,一個個拖把就這樣在默契的配合下加工而成。村民劉生貴說:「我歲數大了,體力活技術活都幹不成,來這兒一天能做六七十個拖布,能掙七八十元,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

在銷售上,一開始,石玉紅的拖把銷售群體就是本村村民。物美價廉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村民的口口相傳,給石玉紅的拖把做了很好的宣傳,有些附近村莊的村民也過來購買。就這樣,市場慢慢開啟後,拖把的需求量也大了,開始銷往市場、學校、機關單位等;還在周邊市、縣,特別是魯南地區,每個縣城都設有銷售批發部。

緊接著,石玉紅又開始轉向線上,實作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幾年下來,從一開始的簡單拖把加工到合股線拖把、布條線拖把制作,石玉紅實作年銷售達超1000萬元,利潤過100萬元,還帶動了前灘村300余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