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鄉村變公園,這個「檸檬書記」有妙招

2024-03-16三農

新華社成都3月14日電(記者張海磊)初春時節,驅車行進在位於川中丘陵地區的資陽市安嶽縣隆恩村,陣陣清香不時從檸檬園中飄來,遠處的村居錯落有致。休閑廣場上,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其樂融融。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隆恩村新貌。新華社發

53歲的村民王紹建正穿梭在檸檬園裏修枝、除草。「一開始哪懂技術、銷售這些,多虧了劉書記。」他說。

王紹建說的劉書記是隆恩村黨支部書記劉艷英,從2001年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到現在成為村黨支部書記,她已經在隆恩村工作了23年。

曾經的隆恩村貧窮、閉塞,沒有一條路,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2002年,在村兩委的積極籌劃下,全村著手修公路事宜。泥巴路、碎石路、水泥路……村民們的出行條件越變越好。

交通變好後,村兩委開始謀劃產業發展。檸檬種植在安嶽縣有近百年的歷史,這裏現有檸檬種植面積48萬畝,是世界五大檸檬主產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

「檸檬又不能一天三頓當飯吃,有市場嗎?」「不會技術,種了也不一定行」……這是隆恩村最初發展檸檬產業時,村民們的普遍擔憂。

劉艷英介紹,2010年開始,村兩委積極引導在新疆做生意的村民陽懷安返鄉創業。經過多方考察,他開始種植200畝試水。「這麽大個老板都回來種檸檬了,還能有錯?」在大戶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將長滿雜草的山坡開墾出來,種起檸檬。也是那個時候,王紹建在陽懷安的檸檬園當管理人員。

為了幫種植戶解決技術問題,村上定期在村民微信群裏釋出種植、防病蟲害等資訊。2023年12月,村上邀請縣檸檬產業局的專家前來授課。早上8點到中午12點,從會議室裏講到田間地頭,滿滿的幹貨讓大家受益匪淺。

「以前在外打工沒賺到錢,回村後反而賺到錢了。」王紹建說。如今,在隆恩村,檸檬種植已經成為當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村裏還以檸檬產業園為主體,推出賞檸檬花、摘檸檬果、觀檸檬景、吃檸檬宴「一條龍」鄉村旅遊計畫。劉艷英也被村民稱為「檸檬書記」。

資源閑置是大部份鄉村面臨的普遍問題,隆恩村也不例外。眼看一些閑置的民房逐漸廢棄,村裏環境也變得臟亂差,劉艷英開始和村幹部討論如何把「閑」資產變成「活」資源。

於是,她組織成立安嶽縣隆恩集體經濟管理有限公司,對村民閑置的房子進行統計、登記。由村集體公司統一租給業主,先後引進康養企業、水雲舫農旅遊樂融合發展計畫、檸檬加工企業等。

如今,村上一處閑置水塘經清理、打造,成為網紅打卡點。13個各具特色的亭子裏共65張桌子,圍著水塘分布。夜晚降臨,燈光閃爍,伴隨著精彩表演,在水塘邊吃火鍋、烤全羊,別有一番風味。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隆恩村黨支部書記劉艷英與村民蔣飛探討網路直播。新華社記者 張海磊 攝

每天下午5點,隆恩村村民蔣飛身穿黑色襯衣、白色西裝,帶上一根自拍桿、一個手機,來到水塘邊的亭子裏直播。講解套餐、展示菜品,他侃侃而談。「現在60%的客源是直播間引流來的。」蔣飛說。

隨著不同業態的引入,村民錢包越來越鼓,大家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要求。劉艷英和村幹部還籌劃成立了「新風管家」。經黨員群眾代表初評、駐村幹部走訪考察、村兩委研究確定等程式,大家在全村選出熱心公益的32個村民。這些管家們既是政策宣傳員,也是環境衛生督導員,平時誰有個矛盾糾紛,他們也熱心參與調解。

最近,天氣漸暖,每到周末,村裏便會迎來一批批休閑觀光的遊客。2023年,隆恩村年接待遊客約3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1萬元,而村民透過土地經營流轉、入股分紅、家門口務工等方式,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達2.91萬元。

「還要多想一點辦法,讓隆恩村名氣更響,讓村民的生活更巴適。」「檸檬書記」劉艷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