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回縣城創業的年輕人:大有可為,也並不輕松

2024-01-03三農

臨近歲末,即將迎來又一年的返鄉潮。很多年輕人面臨著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到家鄉發展的選擇題。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從2012年到2022年底,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累計達到1220萬人;據【「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超過1500萬人。

在豆瓣小組「邊緣縣城生活報告」小組中,近7萬位組員分享著自己在縣城的生活和工作日常,回歸縣城的背後,他們都有著特別的故事。

回到縣城的年輕人過得怎麽樣?是否實作夢想?以下是3個回到縣城創業的年輕人的故事。

唐凱: 95後,山東蒙陰, 從事農產品電商

幫著鄉親們賣桃,很有成就感

今年是唐凱回家做農產品電商的第3年。

在蒙陰縣高都鎮,提起唐凱的名字,不少果農都會豎起大拇指,「小夥子有頭腦,人很實誠,多虧了他幫我們賣桃子。」

唐凱認為,回到家鄉做農產品電商,這是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2021年,唐凱從青島農業大學市場行銷專業研究生畢業。那年暑假,正趕上家鄉鮮桃的銷售旺季,他便開了一家網店幫著鄉親們賣桃。

早在一年前,唐凱曾拿家鄉的桃子做過一場「試驗」。「我研究生讀的是農村發展方向,也學習了不少電商知識。」唐凱曾在一家電商公司實習,主營青島海鮮特產的行銷,他便想著透過網路渠道賣桃子,由於之前有過營運經驗,所以上手很快。桃子還沒成熟時,店裏的預售訂單已經超兩千單,「我賣出的價格比果商價格高出三分之一,果農們很願意把桃賣給我。」

當唐凱決定全身心地留在家鄉時,第一個反對的是他的父母。在他們看來,唐凱應當找個「穩定又體面」的工作,走一條「標準」的路。面對父母的顧慮,唐凱依舊有自己的想法:自家是種桃子出身,果農們的認可讓他很有成就感。

憑借著勤奮、敢闖、敢幹,唐凱起初發展得很順利。第一年,他成為當地零售桃子做得較好的電商之一,在鮮桃采摘期的兩個月內,店鋪的成交量達到了七萬多單。

可從事農業,看似詩意的生活,背後的付出和辛苦是旁人體會不到的。最初,唐凱一人身兼數職,收桃、賣桃、客服、打包、營運……哪裏需要人,唐凱就得自己頂上。

每年桃子采摘期只有短短幾個月,桃子下市之後賣什麽?唐凱迎來自己創業路上第一個瓶頸期,「我有點迷茫,總不能一年就幹這幾個月吧。」

本著銷售特色農產品的初心,唐凱打算繼續賣高品質的農產品。「一個是品質有保障,產品才有市場,另一個是果農的收購價就高,他們也能得到好處。」十月,唐凱去隔壁縣收購秋月梨,十一月收購黃金維納斯蘋果,十二月他又找到了蜜薯農戶。

就這樣,唐凱的收購範圍不再局限於原生的農產品,銷售平台也越來越廣。今年,他的店鋪零售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500萬元。

盡管如此,唐凱的創業經歷不只有光鮮的一面。對於農產品電商行業的發展,他有很多想法和更大的雄心,「擴充團隊是我面臨的最大問題,有才華的人很多,但願意來村裏的人還是少。」

有人說回縣城是一種「躺平」,唐凱並不這麽認為,回家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從長遠來看,只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做好農產品的品牌和包裝,才能幫助更多的果農,服務更優質的客戶。

唐凱安慰自己,「總要有人先去做,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來。」

嘉文:95後,甘肅金昌,經營一家文創店

增補市場空白,回頭客越來越多

白天休息不超過一小時,上廁所要跑著去,晚上回家倒頭就睡,這是嘉文今年開了一家文創店後的日常。

2022年,嘉文辭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甘肅金昌。彼時,嘉文在一家餐飲連鎖店工作,已晉升為區域經理。

得知嘉文辭掉高薪工作回到老家,許多朋友都覺得他「瘋」了,只有嘉文自己知道,他並不是一時沖動。

「幾年前我就有了回家自己做點事情的想法,但還不知道自己要幹點什麽。」嘉文說,隨著在外奔波的城市越來越多,他反而想離家更近些。

真正讓嘉文下定決心回家的,是奶奶生病住院時家裏打來的那一通電話。「我是家裏的獨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自從讀書後陪他們的時間很少。」隨即,嘉文和同事交接了工作,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老家。

金昌是一座建在戈壁灘的工業城市,緣礦設企、因企設市。由於幹旱少雨,風大沙多,嘉文對家鄉的記憶是「煙囪多,綠樹少,風吼塵遮日,一風吹石頭跑」。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金昌市常住人口43.4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9萬人,其中,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8‰。

嘉文一直在思考,如果能填補市場空白,或許會有自己的客戶和市場。如今,金昌正在發展工業與旅遊,開發打造了不少旅遊景區,可當地並沒有一家像樣的文創店,他認真分析了可行性。

「大城市有很多新鮮事物,可我們這裏沒有。」嘉文笑稱,在金昌流行著一句話:金昌賺錢外地花。年輕人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缺少遊樂的地方。

今年7月,嘉文在商業街租下了一家不到50平米的店鋪,把店面的成本控制在20萬以內。他心裏非常清楚,開一家店從落地到盈利,是一個歷經考驗的過程。

相比於大城市,小城市的局限是資源匱乏,沒有進貨渠道,好處是營運、人工和房租成本低。「我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光選貨品就跑了倆月。」從考察選址、裝修店面到整理方案再到找合作廠家,嘉文堅持親力親為。

店內的主營產品是盲盒和手帳,每個月都需要更新產品,產品的種類繁多。每次上新時,嘉文需要量尺寸、打包裝、編碼入機,從中午忙到淩晨三四點是常態,但嘉文堅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忙著才會更有盼頭。

如今,嘉文的回頭客越來越多,一步步往好的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收獲是,一些年輕人走進嘉文的文創店,驚嘆小城裏竟有這樣的有特色店鋪。驚喜之外,嘉文也提醒自己保持心態平穩,並設想著更長遠的店面規劃。

「如果發展得好,我計劃著在我們這裏商場多開幾家文創分店。」

伊祎 :90後,江西貴溪,加盟一家奶茶店

做自己喜歡的事,累並快樂著

伊祎曾在一所大專院校任職,每天兩點一線的工作節奏,讓她愈發疲憊和厭倦,「年輕人傾向自在輕松,但這並不意味著擺爛。」

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是她一直都有的想法。2020年,伊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她相信,憑著自己在外積攢的資源和經驗,能夠跳出刻板的印象看縣城,有能力經營好一家店面。

伊祎分析,盡管縣城的人流量比不上一線城市,但穩定客流以及低廉人工成本,也能收獲不錯的利潤。於是,伊祎將目光落在了加盟奶茶店上,加盟店有品牌效應,可復制性強,門檻又不高,是她這樣小本創業者的首選。

價效比消費在縣城是主流的消費趨勢,「一杯檸檬水就三五塊錢,甜筒也才兩塊錢,學生黨也能消費得起。」

可拿到開店資質的過程並不容易,加盟店的管理體系非常嚴格,開店流程很復雜。2020年夏天,經歷了加盟面談申請、直播培訓、加盟測評等流程,伊祎帶著自己所有的積蓄,投資20多萬,一頭紮進了加盟奶茶店的戰場。

開業時間正巧趕上暑假,伊祎開局幹得並不差。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伊祎便和家人一起守店。高峰期時,等單的顧客排起了長隊,一個月營業額就高達一萬元,她覺得看到了希望。「每天覺不夠睡,甚至做夢都在加冰塊。」

伊祎計算著,她的店鋪扣除原料的利潤估計在50%,水果、果漿及杯具等原材料總部要求統一采購,不允許有任何自行采買,再減去人工、店租成本,純利潤在30%左右。

可創業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伊祎始料不及的。縣城的年輕人就像一群候鳥,假期時歸巢,短短數十天後又四散而去。

強烈的反差感,給伊祎上了現實的一課。有賠有賺是創業的基本法則,可一到冬季,飲品的銷量不如前,再加上飲品單價不高,扣除房租、人工、水電的費用,差不多正好能維持基本的收支。

2022年開始,伊祎又面臨著更為現實的問題,越來越多飲品店正在下沈到縣城。她所在的縣城,以商業街為中心,各式各樣的飲品店加起來已有8家門店,當入局的門店越來越多時,縣域茶飲賽道已成為一個飽和市場。「幾乎家家都在做活動,每天少賺幾百元是肯定的。」加上房租水電員工開銷都比以前高,飲品店也陷入了瘋狂的內卷。

不過,即便餐飲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伊祎依舊選擇繼續加盟。她覺得從行業大環境來看,餐飲將迎來復蘇已成為行業普遍共識。

其實,伊祎開店並不比上班輕松,但伊祎的感受是累並快樂著,「創業開店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能激發自己的潛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伊祎為化名

(大眾新聞客戶端 田汝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