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整治「非糧化」種植,這個成本不應該讓農民全部承擔

2024-01-14三農

回到老家,聽到一個令人難以評價的訊息:村裏700畝荷塘要改種水稻了。

一般稍微了解三農的朋友都會知道,在中國小規模種植水稻是一項收益極低的經濟活動。如果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力算100塊一天的話,這甚至是一門虧本的生意。

我們村的稻田大部份都擱荒多年了,大概4年前開始有老板來承包種蓮藕。因為經濟效益比較好,前年開始擴大到了700畝,租金也漲到了2500一畝。這本來是挺好的一件事,荷花開的時候還能帶動鄉村旅遊,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但現在有關部門下發通知:不能在稻田裏種植經濟作物,必須種植水稻。這就有點讓人看不懂了。

國家的糧食安全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成本不應該由社會底層的農民來承擔。

前兩年,我在網上也看到過類似訊息,把果樹砍了種玉米,把魚塘填了種水稻,俗稱整治「非糧化」種植。這種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按理來說應該會被很快糾正,沒想到卻越演越烈,像我們村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都不能幸免。

我也翻了一些相關的視訊,根據網友留言的反饋來看,很多地方所謂的整治非糧化種植基本流於形式主義,要麽是管種不管收,拍完圖片交差了事,要麽是請工種請工收,浪費納稅人的錢種出一堆不值錢的東西。

在歷史上,農民群體一直沒有話語權,即便是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他們也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但這並不意味著農民是應該被忽視的。我們的社會一直在進步,對農村的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了,不要把農民一直當做一個逆來順受的群體。

希望有關部門在做決策之前,多去田間地頭做做調研,而不是僅僅看著衛星地圖指點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