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高校招聘公示「處長之子」,坦坦蕩蕩好過遮遮掩掩|新京報快評

2024-01-25教育

▲中國地質大學教學樓。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官網

一則高校教師招聘公示引發關註。

據報道,1月18日到1月24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境學院就8名2024年教師崗招聘初試透過人員予以公示。公示內容不僅有應聘人員的個人資訊,還將其與本校教職工的近親屬關系、師生關系做了備註。比如一名叫張博愛奇的應聘者,備註資訊就顯示他的父親是學校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還有另外兩名博士,一人的導師是該院院長,另一人博士後合作導師為該院副院長。

招聘公示將應聘者個人資訊及其社會身份關系一並公布,這在以往並不多見。所以在這條新聞的跟帖區,大多數網友對此舉表達了贊許,認為這體現了該校主動公開透明、不怕社會監督的坦率姿態。這樣的做法無疑值得肯定。

在任何一場招聘考試中,公眾最怕的是出現「蘿蔔招聘」、暗箱操作。尤其是公務員、事業單位以及國企招考,由於涉及公共利益與社會公平,公眾更擔心出現腐敗與不公。因此,對於這類考試,國家設定了明確的回避制度,以確保考試公平公正。

那麽,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境學院那幾位透過初試的博士,是否符合回避制度?

根據該校公示內容,這是一次事業編制招考。揆諸【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回避規定】,所謂「崗位回避」的核心意思總結起來就一句:具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等關系的近親屬不得聘用至具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崗位。也即,「近親屬」與「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是評判招聘是否合規的關鍵因素。

拿一些人頗有疑慮的張博愛奇來說,盡管其父親擔任該校處長,但對於其應聘的水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崗位來說,二者並不構成「直接的上下級領導關系」,所以從程式上,這並不違規。至於另外兩名應聘的博士,他們與各自的導師、合作導師不屬於親屬關系,當然也不算突破了規則。

必然會有人問:程式上合規,不代表私下裏就沒打過招呼。這種情況當然不能排除,但這也正凸顯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此次公示的意義:將可能存在不公嫌疑的身份關系主動公布出來,誠懇接受舉報與監督,才能最大限度回應公平公正的追問。

博士引進的程式與考察標準是公開的,體現學術水準的論文也可以查得到,如若存在人情關系,他人當然可以去反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若能做到問心無愧,也必定能經受住這種考驗。

近些年,為了回避高校招聘中的「近親繁殖」、人情關系,很多高校在對外招聘時,都明確提出了崗位回避要求。總體來看,這基本都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回避規定】的規則下行事。曾經也有高校,因為入圍人員中有領導子女,最終將涉及的應聘人員除名。

其實,高校引進人才,理應遵循的常識是:既要規避基於血緣的裙帶操作,也要光明正大地「舉賢不避親」。只要招聘過程嚴格遵守公開公正程式,排除人情關系因素,對人才就應該一視同仁。

在這次透過初試的博士名單中,有兩名應聘者與該學院領導存在師生關系,其實從學術生產角度而言,這也是一種常見現象:高校中的博士在求學中可能與博導承擔相同的課題計畫,在研究中相互配合,彼此助力,早已構成了一個成熟的學術團隊。一些優秀的博士生畢業後繼續留在導師團隊中,其實也是學術研究上的順其自然。

當然,必須要強調的是,高校教師招聘以學術研究水平為基準,博士留校工作,絕不應該是學術上的「近親繁殖」,搞門閥派系。博士留校必須是公平公正基礎上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公示招聘人員的親緣關系、師生傳承,體現了一種坦蕩的姿態與心胸。某種意義上,這恰恰體現了落實崗位回避制度的精髓。對其他高校而言,也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

編輯/遲道華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