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萬裏挑一,「金牌選手」這樣誕生!記者走近登上世界技能大賽最高領獎台的江蘇青年

2024-09-29教育

在剛剛落幕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來自江蘇職業院校的選手們表現出色,獲得5金1銀1銅的優異成績,為中國代表團金牌數、獎牌數居世界第一作出突出貢獻。這背後,是年輕選手們和教練團隊日復一日的努力,也展現出江蘇省技能人才培養的專業化水平。

登上世界技能大賽最高領獎台的這些「金牌選手」,背後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

楊藝傑

「一個人管理整座汙水處理廠」,他是如何做到的?在水處理技術計畫上奪得金牌的南京技師學院教師楊藝傑告訴記者,在比賽中,既要比水和廢水處理工藝,也要比實驗室工作、泵站的機械維護、過程控制的測量和監控。

楊藝傑

從小,楊藝傑特別喜歡動手操作,把家裏的遙控器、收音機等物件拆了又裝、裝了又拆。15歲初中畢業後,他進入南京技師學院學習,入選為培養大賽選手組建的「人才實驗班」,走上水處理技術計畫的學習和競賽之路。

「對我來說,跨學科實驗是最大挑戰,對化學、化工、環境、機械、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知識要學會融會貫通、綜合運用,這也是平時訓練中最枯燥的部份。」楊藝傑說。越是有挑戰性,就越想去征服。在集訓期間,每天他和隊友泡在實驗室超過12小時,被化學試劑的氣味包圍,確保每一次實驗、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數據都把握精準。

比賽中,楊藝傑全神貫註、從容應對,源於他平時訓練中對各類裝置熟練掌握、對各種功能和操作爛熟於心,一項項操作早已成為「肌肉記憶」。

曹佳豪

蘇州技師學院學生曹佳豪是中國在商務軟體解決方案計畫中首次獲得金牌的選手。「我就是一個程式設計師,為企業提供數位解決方案。」曹佳豪說,「這次比賽的主題是開發烘焙管理系統,用某企業前期的營運數據預測未來銷售利潤變化。比賽共分七個階段,要在三天半內完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要求。」

成為金牌程式設計師,背後有哪些秘訣?曹佳豪說,程式碼敲個不停,有時靈感閃現,有時陷入瓶頸,不過熱愛才是前進的動力。從16歲進入蘇州技師學院並透過一級一級選拔,再到21歲站上世界技能之巔,他每天雷打不動,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入睡,敲程式碼、寫程式,還不忘鍛煉身體。「堅持做一件事情,不要放棄。如今,我做到了!」曹佳豪說。

李駿飛

來自蘇州市吳中技師學院的22歲小夥李駿飛,用獨具創意的榫卯結構制作了一個80厘米高的「埃菲爾鐵塔」麵包,驚艷全場,奪得金牌。他說,「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是該作品設計的初衷。

李駿飛的獲獎麵包使用的「榫卯技術」,是中國木質結構建築的傳統優良工藝,這一奇思妙想借助埃菲爾鐵塔的形式,把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示得活色生香。他也讓大量有誌於學習實用技能的年輕人看到了希望——刻苦,創新,誌存高遠,無論幹哪一行,生活都會報酬香噴噴的「麵包」。

「我設計了一款形狀類似埃菲爾鐵塔的法棍麵包,評委都很驚訝,也非常喜歡這種風格。」李駿飛說,制作這樣一個麵包需要至少十個小時,首先用糖和水混合煮沸,再用黑麥粉攪拌均勻,搟成一百多個小配件,低溫烘幹後再像榫卯一樣一個個拼接起來。「最難點就在最後的拼接,因為麵包它不像木頭,烘烤的時候它會有一些縮小,你要把它每一個都做得一模一樣,這樣在後續搭建的時候,它才能剛剛好卡進去。」

李駿飛

既然難度這麽高,為什麽要做榫卯結構呢?李駿飛說:「本次比賽要求選手們根據埃菲爾鐵塔的主題,設計、制作一款法棍麵包。埃菲爾鐵塔本身就是一個拼接,所以我們就用到了榫卯的結構,將藝術麵包的這個造型給他拼接了起來。」這個創意正是來自李駿飛的教練蔡葉昭所在的專家組。

蔡葉昭是世界技能大賽烘焙計畫第一個奪冠的中國人,2017年,他憑借海洋和沙漠為元素的作品阿布達比之旅拿下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烘焙計畫金牌。「我們也想把我們這種老祖宗的這種文化和創新帶到世界的舞台上,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文化。懷揣著這樣的心願。」蔡葉昭帶著土地李俊飛開始了一遍遍的實驗,上百個配件,每個都要烤得完美合一,沒有捷徑,唯手熟爾。而當時留給小李的時間並不多,離比賽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他開始了瘋狂練習。「我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支持我,讓我始終堅信‘一技傍身,行遍天下’。」

比賽中,李俊飛能跟世界各地的參賽者一起交流,「每個國家的選手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特點,我在和他們的交流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糖藝和西點是歐洲傳統優勢計畫,我們取得糖藝/西點制作計畫的中國首金,是‘零的突破’,也是多年來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蘇州市吳中技師學院學生劉欣茹說。

劉欣茹

糖藝/西點制作計畫比賽時間共16小時,需要獨自完成杏仁膏捏塑、整形蛋糕、拉糖造型等甜品和西點的制作。不僅需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甜品,還要合理分配時間,讓作品呈現在評委面前時新鮮度、溫度、口感、品質都達到最佳。

對劉欣茹來說,最具挑戰的是「神秘模組」。比如,在比賽制作水果塔時,當天才知道可以選用哪3種水果,這意味著她沒有過多的時間準備和構思。

現場良好的應變和創意能力,得益於日復一日的練習與復盤。她告訴記者,每天訓練完成後她都會留下來,和教練一起復盤作品。

趙智俊

七年前,剛剛走進鹽城技師學院的趙智俊看到世界技能大賽倒計時牌——當時正是師兄師姐們備戰關鍵期。那時,一個小小心願就在這個剛初中畢業的少年心中發芽。「要是哪一天我也能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站上世界領獎台該有多好呀!」如今,趙智俊夢想成真,他獲得電氣裝置計畫金牌。

「我的比賽計畫,是讓更多智慧家居進入千家萬戶,比賽還需要承擔挖線槽、鉆孔等體力活。」趙智俊介紹。每天在電腦前設計路線圖紙、埋線、整理線槽、接線……他的工作可謂是「千頭萬緒」,不僅不能「忙中出錯」,還要以最快速度完成相應動作。

比賽過程中,趙智俊遇到一點「小插曲」。由於賽場提供的裝置和平時訓練中的不同,倒數第二天,趙智俊遭遇了硬體問題。「因為我前面步驟完成得很快,也為我們解決這個小問題爭取到更多時間。」趙智俊說。最終,在教練組共同努力下,大家模擬出故障原因,並最終設計出多套解決方案。

為產業發展註入更多「技能力量」

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屆,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代表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以賽促教、賽教融合,以世賽的技術要求為「風向標」,透過競賽把標準提煉出來,轉化到教學中,也帶動一批技工院校整體教學品質提升。

蘇州市吳中技師學院副院長焦青告訴記者,選手們的成功,離不開高標準訓練設施和產教融合教學產線。前幾屆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為同學們講授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也進一步提升了教育品質,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學習與成長路徑。

「世界技能大賽不僅是一場競技,它更像是‘一扇窗’,為技能人才展示一條通往夢想的清晰路徑,也讓更多技術人才擁有獲得感、成就感,提高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可度。」鹽城技師學院院長張兵表示。

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朱衛軍多年來擔任中國世界技能大賽可再生能源計畫專家組組長。他告訴記者,站上世界賽場的中國選手,可以說是萬裏挑一。選手們在平日裏刻苦訓練,在比賽場上鎮靜穩定發揮,這也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未來,他們將走進更多企業,為產業發展註入更多「技能力量」,助力中國制造業水平提升。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葛靈丹 葉真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釋出,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資訊釋出平台,如您認為釋出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