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你的思考能力,決定了人生高度

2024-03-29教育

4.19-4.21 「心無掛礙」禪修

聆聽【心經】中的人生智慧

在佛教浩如煙海的經典中,有一部特別的經典,字數最少,卻義理深遠,全篇僅有兩百六十字,卻被視為佛教中一切般若智慧的總集,此部經典便是【心經】,全稱【般若菠蘿蜜多心經】。

所謂「般若」,是指智慧,但這種智慧不同於世俗中普通人的智慧,而是能顯示世間一切實相的無上智慧。在佛經中,「般若」又稱真性、實相、首楞嚴、中道、畢竟空等,但都是指了知一切法、通達一切法無有障礙的境界。

「般若智慧」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清凈之心,寂靜之心,光明之心。不要在乎那些虛妄的受想行識,得失榮辱。心裏沒有思念顧慮才會輕松解脫;放下一切才會沒有恐慌懼怕;遠離非份不實際的幻想,才會終究沒有煩惱生死得到安樂解脫。

本次禪修,本次洞穴的「心無掛礙」禪修活動,將為營員客製「佛學講座、早晚課誦、禪坐經行、參學古剎、答疑解惑」等豐富的課程與修學。同時,特別安排香海禪寺住持方丈——賢宗法師為大家開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開啟生命與智慧的源泉,回歸寧靜、安詳、自在的心靈家園。

活動期間,參與的營員將與法師在一起,體驗晨鐘暮鼓的叢林生活。

掃碼報名香海禪寺禪修營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意思是:如果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人生。

這個時代不缺聰明人,也不缺思想,但很多人還徘徊在日復一日的迴圈「內卷」之中。

互聯網時代,讓我們學會了「信手拈來」,不懂就百度; 「拿來主義」讓更多人不懂就直接問,身邊的同事、朋友總能知無不言;學習一門課程,不再探究底層邏輯,開口直問「我要的方法呢?」;閱讀一本書只追求速度和完結,學到什麽不再是思索範圍……「速食式」的學習,讓人們變得越來越「躺平」,恨不得「事事有回應」,不需要自己思考。

然而,這種狀態讓大腦變成了一片荒野。思維的荒野上不會長出任何有用的「作物」。

思考,成了人們稀缺的資源。

有這樣一句話:「不要空著腦袋思考。」如今,能運用多種思維工具來審視和解釋世界的能力,已經成了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01.

人們為什麽不愛思考?

▎元無知帶來的懶惰心態

隨著人們經歷的增長,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於是不再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開始憑經驗和直覺做事,即使面對的是新鮮事物,也會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去「套」,然後宣稱「這個東西我知道」。

當一個人的認知心態變成了這樣,就像給一個裝了半杯水的杯子加了一個蓋子,杯子永遠不可能被裝滿。這種狀態,我們可以統稱為「無知」。

陷入無知狀態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幾成功力,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麽欠缺,不知道該如何進步,這樣就很難和別人協作。

互聯網時代,資訊高速流轉,共享雲端知識庫,讓我們借助手機搜尋,就可以隨時獲取想要的資訊,但搜尋的知識是膚淺的,它會讓我們更難意識到自己有哪些盲區。

越是技能水平低的人,越難準確判斷自己的真實水平。

不了解自己的實際水平,不知道自己的元無知,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方面使我們的大腦形成了一種新的學習和記憶機制——更少地記憶,更快地遺忘;另一方面,又會使人們產生搜尋依賴,懶惰思考。

▎防禦式思維導致的維持現狀

什麽是防禦式思維?

防禦式思維是一種消極的沒有安全感的迴圈,是阻擋我們走向自我發展的最大思維障礙。

因為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不願意去探索世界,不願意去面對一些必要的難題。

防禦式思維會讓人抗拒新知識,抗拒他人提出的觀點和建議,進而把整個世界看作難以應付的困難,眼裏充滿了焦慮、競爭和威脅。

比如,當一個人犯了錯誤後,因為防禦式思維作怪,他會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會讓人掩蓋自己犯下的錯誤。

他不能把自己的錯誤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不會思考錯誤為何而來,何以糾正,最終釀成大錯,也被剝奪了處理問題的能力。

防禦式思維也容易讓人限入「怕輸」而無法自拔。

「怕輸」是人人都有的天性,但也容易讓人陷入損失厭惡的困局,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維持現狀的欲望,導致我們浪費時間,影響工作效率,影響主動思考。

▎主觀視角偏多造成偽思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從自己出發,用習慣的甚至固化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維方式限制住,甚至還會鉆牛角尖,得出錯誤的結論。

實際上,這種視角固化的情況很常見,就像人們常說的:「手裏拿個錘子,看什麽都是釘子。」

但是,每個人說話的時候都會帶著自己的主觀視角,即便對方不是故意用語言框架來誤導你,也有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影響你的認知。

比如,你的同事和你抱怨上司總是因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指責、怪罪他。很多人的反應是這個上司做得不對,從消極的角度解讀上司,陷入了主觀思考模式。

又比如,我們看到一位運動員既英俊又健壯,我們會傾向於認為他的運動能力一定很強,反之,我們就很可能會低估他的運動能力。

如果我們看到一位女士既漂亮又健談,我們可能會高估她的智商,而如果這位女士相貌平平,我們可能就會低估她的智商。

這種「光環效應」造成了以偏概全的認知錯誤,讓人們在人際知覺中形成了主觀印象,忽略了因果關系的思考,忽略了客觀思考的行動。

02.

把思考作為習慣的好處

作為職場人,面對生活和工作,若能把思考作為習慣,就能在某些專業技能上獲得深厚的積累,發揮你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甚至是培養對於整個形勢的綜合理解能力,解決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避免無知而不自知,提升學習成效

在這個知識無限增長、知識獲取快速便捷的時代,「聰明的創造者」,不是看你知道什麽,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東西做什麽。

把思考作為習慣,靈活學習,既可以避免陷入「無知而不自知」的狀態,提升學習成效,成為一個資深的知識獲取者,又可以避免過分自大和過分自卑。

既了解自己知道什麽,也了解自己不知道什麽,讓人更加謙卑地面對這個世界,時刻保持開放的學習態度,擁抱未知世界帶來的驚喜。

▎找到超級工作的意義感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在追求多 個不同的目標,比如賺錢養家、結交朋友、滿足好奇心等。

越早學會思考,越早在職業生涯中追求自我實作,就能越早認清自己的長遠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意義感、目標感、使命感,能讓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更好地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假如你是一位客服人員,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客戶留言需要處理,這讓你感到非常煩躁。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思考重新給自己的工作定位,你可以把自己當作「解憂大師」,工作內容是幫助每位客戶消除他們的煩惱和焦慮,同時幫助公司解決客戶對產品的意見、抱怨和指責等問題。

你的工作做好了,不僅可以讓使用者心情舒暢,還能提高使用者滿意度,甚至能對產品的改進提出關鍵性意見。

在職場上透過思考,為身邊的夥伴賦能,為大家樹立目標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攀登職業發展的階梯。

尼采說過:「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麽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如果你能讓工作變得有意義,就能在工作中實作自我價值,你就會擁有一台不斷驅動自己前進的「永動機」。

▎從容應對復雜系統問題

在學習和工作中,善於思考的人,不僅能了解更多具體的知識和別人的經驗,還能獲得更多的思維工具。

接觸的問題型別越多,大腦積累的思維方式就越多,思維工具箱裏的工具種類就越齊全,在遇到新問題的時候,不僅會不斷切換思維方式,還能更靈活地應對問題。

當你擁有多種思維方式,你就可以在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環境中,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解決。

比如,當你遇到一個從沒見過的新問題,你的大腦就會嘗試調動不同的資源,形成新的思路。一旦某種新嘗試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大腦就會記住需要用哪些資源來解決這種問題。

在復雜多變的現實中,誰掌握的思維方式更多,誰就更有可能找到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法。

03.

把思考作為習慣的好處

思考在我們的人生中如此重要,那麽,怎麽樣才能養成思考的習慣呢?

▎打破元無知,構建成長框架

無知可怕,元無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只有直面元無知,承認無知,才是我們進步的開始。

第一,打破盲目自信,了解自己的知識盲區,接受新的認知,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比如,以前很多人認為微商是一種傳銷,並不認可。現在看到朋友圈有銷售的文案,就會憑著自己的經驗,認定這是變相微商。

但在你抗拒的微商裏,微商抓取客戶的心理、培訓機制、選品用人的體系等,比很多銷售都厲害,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盲區,也是需要學習與思考的資訊。

第二,建立」喬哈裏視窗「框架,了解自己和對方需要共享的資訊,拉齊彼此認知,找到共同認知。

首先,按照「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對方知道-對方不知道」兩個維度,畫出一個四象限圖:雙方都知道,那就是開放區;自己知道、對方不知道,那就是隱秘區;自己不知道、對方知道,那就是盲目區;而雙方都不知道,那就是未知區。

接著,主動提供相關資訊,如背景資訊、事情前因後果等,詢問對方,努力擴大開放區,縮小隱秘區、盲目區和未知區。

任何學習,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得到關於自身能力的及時、持續的反饋,才能真正準確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警覺的樂觀主義者,保持對無知狀態或領域的警惕態度,保持對學習能力和洞察能力的樂觀態度。

▎突破防禦式思維,增強心裏能量

要突破防禦式思維,就要建立開放式思維,如何才能啟用開放式思維,增強心理能量呢?

① 在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良性的思考習慣

比如,你報名學習西班牙語。課堂上,老師向你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時,如果你擁有防禦式思維,那麽就會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戰。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你會特別關註老師對你給出的答案的反應,你還會感到十分緊張,並感受到你的自尊心正在被蹂躪。

而如果你擁有開放式思維,那麽你就會想,你是一個初學者,這也是你來這裏學習西班牙語的原因。你來這裏的目的就是學習,老師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

如果你能這樣思考,緊張的心情就會遠離你,你的思維就會變得更加開放和活躍。

一個擁有開放式思維的人,不僅能夠開啟自己的思維,也能在溝通協作中,激發周圍的人形成開放式思維。

② 建立積極情緒檔案袋,增強心理能量

很多時候,挫折和變故突然來臨,讓人猝不及防。平時主動為自己建立「積極情緒檔案袋」,在需要的時候,隨時隨地提取積極情緒,恢復心理能量。

積極情緒,比如過去一周發生的關於喜悅、感激和愛的東西,或是喜歡的照片、禮物等。把這些記錄下來歸檔保存,就成了積極情緒檔案袋。

每一個職場人都會有消極情緒、焦慮的時候,如果感覺自己陷入低谷,就開啟檔案袋,欣賞裏面的照片、信件、留言、禮物等。

適當的焦慮可以提升某些能力,比如考試前、百米比賽前的適度緊張等。

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焦慮,不要一味想著對抗、消除、戰勝它,而是要學會把焦慮情緒當作自己的「生物報警器」,把它轉化成有價值的心理能量,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③ 開放心態,提出探究式問題

當你想要讓團隊成員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提出盡可能豐富的創意時,不能一開始就用限制性的封閉問題阻塞大家的思路。

比如不要提「怎麽才能讓使用者多使用我們的新服務?」這樣的問題,而是提出探究式問題——「使用者為什麽要使用我們的這項新服務?」

然後,你可以在每個潛在的方向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追問,比如「我們能如何幫助使用者減少操作步驟」?

這樣不僅能激發大家的思路,找到更有效的解決辦法,還能讓我們以開放的態度更好地溝通,找到共同成長的道路。

▎豐富思維方式,跳出死迴圈

思考的前提,是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

很多時候,現實中很多現象難以理解 ,這時需要從當下的現實中跳出來,思考可能的選項,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順利跳出死迴圈,有三個建議。

第一,創造余閑,讓自己有能力思考。

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會議一個接一個,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難得的休息日,手機都要24小時開機。有些終身學習者,恨不得所有時間都熬在學習。

這種所謂的充實,會在不知不覺間侵蝕人們的思維能力。

避免這種情況,就要主動創造「余閑」。余閑,是要留有余地,擁有一些閑置資源、時間和金錢,不論是人或組織發生意外,都能從容不迫地應對,不幹擾原有的工作計劃和節奏。

比如,約瑟夫·普裏斯特利(瓦斯化學之父)出身貧窮,只能靠做教師的微薄收入養家糊口。

不過,這種比較自由的生活也讓他擁有了更多的余閑,他有更多的時間來做研究、發明和寫作,隨意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最後發明了制作純氧的方法,推動化學工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第二,創造思想流動,讓思維多樣化。

主動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思想網路,社交圈盡可能有不同領域、不同專業背景的人。

站在跨界網路的中心點上,接觸各個學科的獨特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問題,讓自己更有可能擁有新的視角,找到嶄新的道路。

比如,一個問題一個人思考,解決的方案總是有限,但若是以頭腦風暴的形式,每人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就有很多種解決方式。這樣就能讓大腦記錄多種解決思路。

第三,斬斷迴圈鏈條,跳出輪回困局。

在職場中,很多人常會陷入一種困境:感覺自己在做無用功,每天辛辛苦苦地解決問題,但永遠也不能徹底消滅問題,就像進入一個死迴圈,沒有盡頭。

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明確責任、具體事項、同步溝通,從根源上斬斷迴圈鏈條。

工作和生活中反復出現的問題,之所以來來回回,是因為在系統結構雷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案。

要改變這個局面,就要思考洞悉系統的結構,想辦法改變系統破局而出,才能終止迴圈。

比如,公司銷售經理抱怨產品種類太少,產品部門開發速度太慢,不能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產品部門又抱怨銷售部不給力,辛苦做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兩個部門互相抱怨,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怪圈。

這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多角度出發,找出怪圈原因,他們既不是個人矛盾也不是利益分配,而是系統結構出了問題。

公司把利潤當成唯一目標,缺乏清晰客戶定位,導致產品部門只針對重點客戶開發好產品,銷售部門追求銷售量照單全收。

思維方式越豐富,越可能找到復雜問題的答案。

04.

把思考作為習慣,賦能人生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我想說,未經審視的思考,也不是真正的思考。如何審視思考,這不僅與我們掌握了多少思維工具相關,更與我們的人生寬度有關。

在漫漫人生路上,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如懸崖與沼澤,時常攔住我們前進的腳步,而每個人克服困難前進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經歷自己的「英雄之旅」。

我相信,只有從「把思考作為方法」、「把思考作為答案」轉變為「把思考作為習慣」,才能更好地探究問題的本質,為人生帶來動力,激發思維火苗,讓你能勇敢地展開自己的「英雄之旅」,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韓焱|著,文章選自【把思考作為習慣】

文章僅用於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系後台刪除

透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我們致力於提供一種系統而全面的學習體驗,幫助學員在思維方法和知識儲備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力邀國內高校具有極高聲望的哲學與人文教授學者授課,用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教學經驗,將人類歷史行程中「真誠的心靈」與「偉大的思想」濃縮排課程中,力求在同時滿足深度和廣度的基礎上打破晦澀艱深的藩籬,解讀清晰易懂。

我們相信,哲學課堂將為學員開啟通向智慧和思考的大門,助你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做一個清醒、通透的現代人。

10年哲學行業積澱 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師資

「洞穴文化」致力傳播人文精神,促進心靈成長; 讓每個人透過哲學和人文更好地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