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關系建立,教育才會真正發生

2024-03-25教育

我18歲參加工作,沒有上過大學。在湖南工作了20年後,38歲,我辭職了,去昆明辦學。48歲,才辦了醜小鴨中學。這個學校聽名字就知道是讓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學校。2011年創辦,幫助了2000多「問題孩子」。

什麽是問題孩子呢?不能正常上學的,不能正常和家長溝通的,甚至有很多是抑郁癥的孩子。最多的是長三角的,然後是珠三角的,再就是京城的。有一個規律,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問題孩子越多。

這些孩子出生的家庭一般有「三高」——家長學歷高,家庭收入高,家庭地位高。孩子本身也是「三高」,智商高、情商高、顏值高。這些孩子一般都在名校上學,最後是完全不能正常上學。這就說明了投資和不幸福是有關系的。

我教了41年書,錯了30年,錯在什麽地方?錯在對教育的思考——到底什麽是教育?什麽是家庭教育?按照剛才說的「三高」家庭,他們應該說教育子女的條件是最好的,但為什麽不能上學呢?孩子是沒有問題的,是我們對教育的定義錯了。

教育是發展人格 人格在我的心裏有四個概念, 第一指人的品格,第二指人的資格,第三指人的性格,第四指人的責任、身份、角色。 你在單位是董事長,在家裏你就是爸爸媽媽。如果你在家裏還是董事長,你的孩子是不幸福的,你的家庭也不可能幸福。你的幸福是裝模作樣的幸福,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所以, 很多的不幸福就在於人格的不完整。 越專業的人越成功的人往往是人格越不完整的人。教育就是讓優秀的人變得成功,讓成功的人變得幸福。優秀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很多成功的人外表是成功的,內心和本質是痛苦的。北大的學霸吳謝宇,是被保送到北大的.他的媽媽能把孩子保送進北大,成功嗎?肯定成功嘛。幸不幸福?他把媽媽殺了然後自己被槍斃了,家庭沒有了嘛。問題出在哪裏,教育不完整,人格缺失。所以,教育要發展完整的人格,要指向的是孩子的成長。

上個月30號我在上海黃浦江邊,給全國400多位企業家上課。晚上,企業家們在一起提了很多問題——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怎麽辦?孩子高三了怎麽能考上好大學?孩子到國外留學怎麽能適應國外的生活?有什麽方法可以快速地成功地和孩子溝通?......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成功。我對他們說,你們提的問題都不是教育的問題,你們的問題都是指向成功的,而教育是指向成長的。所以, 教育指向的是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成年人的成功。 吳謝宇的媽媽把吳謝宇送到北大,他的媽媽成功了,但是孩子沒有成長。

很多的人都希望提一個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方案,想得到一個什麽方法立即解決教育的問題。這不是打撲克,不是打麻將,不是做數學題。成長是吃飯,吃飯了才能成長。今天吃了飯,有沒有長?在長。看不看得見?看不見。但我們很多人希望得到一個方法立竿見影,那不是吃飯,那是吃藥。有的問:詹校長,我的孩子不聽話怎麽辦?他希望得到一個方法,回去給孩子打一針,馬上就好了。沒有那麽簡單。

家庭教育是由兩個東西決定的,一個是家庭的功能,一個是父母的人格。

家庭功能是什麽意思?家是幹嘛的呀?生產、生育、生活、休息、發泄、娛樂、保護、贍養、撫養、教育等等。為什麽家裏那麽好,孩子還要離家出走?原因就是他成長所需要的功能,這個家裏不具備。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非常勵誌的女士,在美國讀了博士後,在美國有豐厚的家產,但孩子到高二離家出走。媽媽給我講,詹校長啊,我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我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他怎麽那麽不感恩那麽不珍惜那麽不聽話?......問題在哪裏?問題在於家長認為最好的,孩子不認為是最好的;家長認為家庭什麽都有,孩子認為很多東西沒有。這就是功能缺失。

所以,各位,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一定要檢查家庭的功能,孩子生長成長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不是夠。到底夠不夠?怎麽才知道,跟他溝通就知道。

第二是父母人格。越成功越優秀的人,往往人格越缺失。醜小鴨中學的學生大部份來自高學歷高收入家庭,來自優秀人家成功人家,為什麽孩子那麽痛苦,有的甚至全家都是抑郁癥,問題在哪裏?問題在於父母的人格缺失。這個人有企業家的氣質,有董事長的地位,但沒有父母的品質。很多好老師很多大教授,他的孩子不幸福。有的老師說我們能教好別人的孩子為什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因為別人的孩子是別人生的,跟你沒關系。還有的人是一個好校長一個好老師,但是回到家裏在孩子面前還當校長,孩子一輩子沒有見到爸爸,他見到的這個人永遠是校長,他受不了啊。當董事長的母親,回到家裏還是董事長,那麽你的孩子永遠沒有溫柔的媽媽,只有嚴厲的董事長,他受不了。受不了怎麽辦?離家出走嘛。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功能和父母的人格。 但是很多家庭的功能和父母人格是缺失的。不管你的家庭如何有錢,家庭功能可能是缺失的。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管你如何優秀學歷如何高事業如何成功,當你做不好父母的時候,你的人格是缺失的。現在很多人,做家長做得很好,但做父母做得很差。做家長,要聽學校的話;做父母,要聽孩子的話。家長,是學校班主任的「秘書」;父母,是保護孩子的人。比如我,把自己封為「問題孩子他爹」。因為很多問題孩子家裏沒有父親這個角色,我要做他的爹,就是這個意思。

人是關系的動物,社會是關系的產物。好的關系才是好的教育。人是在關系中存在的。各位, 教育應該是從關系開始,向關系出發,到關系結束。 我講的完整的人格,就是一個人會處理各種關系,會處理和自己、和社會、和他人和自然的關系。這樣,他的人格就是完整的。

這張照片(照片略)上的一家三口,兩個大孩子都是我的學生——醜小鴨中學的學生,小娃娃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在我的學校就開始談戀愛,七年前畢業了,後來結婚了。這個女孩剛到醜小鴨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裏上學。因為她去過七個學校,但一所都沒有讀成,在街上遊蕩。後來,她畢業後,有一天問我,你知道我什麽時候開始聽話的嗎?我說不知道。她說:「有一天我在校園裏吃蘋果,一個蘋果被我啃掉了一大半。這時你在我面前經過。我問,詹校你吃蘋果嗎?你說吃。我隨手把啃了一半的蘋果遞給你,沒想到你兩口就啃掉了。那一分鐘,我就認為你是我爸爸,只有爸爸才會這樣做。」

這姑娘兩歲時爸爸車禍去世了。其實當時我也沒想到要做爸爸,當一個孩子那麽善良請你吃蘋果,我想都沒想,就啃掉了。這一件很小的事情,徹底改變了我也改變了她。這就是關系。

關系一旦建立,教育才會真正發生。

所以,各位家長,如果你跟你的孩子關系不好,你的孩子不聽話,先不要解決「不聽話」的問題,先要解決關系的問題。

我每天都會遇到家長提這些問題——孩子學習不好,孩子不做作業,孩子抄襲,孩子成績不好,不想上學,完不成作業……等等所有的問題,不是「學習問題」,而是「關系問題」。學科不好,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和老師關系不好。第二,無法跟學科建立關系。他自己不具備學這個學科的功能,功能缺失。不要去補課,補課很累。第三,和周圍的同學同伴關系不好。所以,補課是沒有用的。培訓機構肯定要說補課有用嘛。你把數學補好了,可能會提高幾分,但是損失更大,第一其他學科會降下來,第二他的身體會降下來。我的幾個孩子從來都不補課。我反對。

教育首先是建構關系。 「建構」不是「建立」。建構是什麽呢?就像小孩子玩積木,可以推倒重來。推倒重來,都是對的。關系是什麽呢?是滿足需求。你跟客戶做生意,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很簡單,關系裏的需求是生命需求。比如談戀愛就是生命需求。講實在的,我不知道看了多少孩子談戀愛,我也沒有阻止過,因為阻止是沒有用的,他會恨你。讓他談也不行。怎麽辦?所以生命需求的滿足至少有四種方式。

一是被覺察。

二是被關註。

三是被理解。

四是被滿足。

青春期的孩子談戀愛,不是品德問題,也不是故意違反紀律,是生理發育情感發育必然的現象,不是問題,要「看見」,要理解他。也不要說談戀愛影響學習。你如果這樣跟孩子說,會有兩種結果,一是他不想學習了,二是如果他真的感覺到談戀愛影響學習,那很麻煩,以後長大了就不敢談戀愛,害怕愛情。初中的時候他不談戀愛你很高興,高中的時候不談戀愛你很高興,大學的時候不談戀愛你很高興,大學畢業了不談戀愛你會急死的。

上海有一對父母,孩子輟學在家。家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四個博士兩個博士後。孩子得了抑郁癥。孩子的媽媽跟我講,她初中的時候有戀愛跡象,她的媽媽說不要談戀愛,會影響學習。後來高中,她不僅排斥男生還排斥女生。她一直是學霸,一直讀到博士後,但沒有談過戀愛。後來,人家說結婚吧,她就結婚了。一個人不論學歷多高不管賺多少錢,如果沒有嘗過愛情的滋味,你賺錢幹什麽?門當戶對的戀愛不是談戀愛,是結婚的前期。

當一個人的生命需求被覺察、被關註、被理解、被滿足的時候,他跟你關系一定非常好。 但現在很多家長做的不是這樣的,而是希望消滅問題。現在孩子談戀愛,我們希望孩子不談戀愛;現在孩子成績不好,我們希望孩子成績好;現在孩子跟你不好,我們就希望孩子跟你關系好。但是不談戀愛就消滅了問題嗎?成績好就消滅了問題嗎?關系好就消滅了問題嗎?我們很多家長希望的是快速消滅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種思考,是找到辦法或者在找辦法的路上。

現在很多學校是擇優錄取,大家習慣了,老師覺得對,校長覺得對,家長也不敢反對。其實擇優錄取是最沒有人性的。為什麽有擇優錄取?目的就是消滅問題,把成績不好的孩子消滅掉。這不叫教育,這是教學。擇優錄取為了教學,可以理解,也很有用。

遇到這些問題,怎麽解決?透過「對話」來解決。

對話,跟「談話」、跟「溝通」、跟「做工作」是不一樣的。很多問題,透過對話都基本可以解決。對話不是我發明的,是蘇格拉底發明的。對話的核心是平等、傾聽、妥協,目的是延續關系,不是解決問題。而問題不是靠一次談話就可以解決的。

對話不是談話,不是說教,不是做工作,不是宣布道理。很多孩子為什麽不願意跟爸爸媽媽溝通?因為他知道你要講什麽,他也知道他自己肯定是不會贏的。他采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不理你;二是說「是的是的」,他說「是的」的目的,意思是你的目的達到了,都可以走了。我當了四十多年校長,從來沒有叫學生寫過檢討,也從來不要學生認錯,我把我的話講完,問他有不有講的,如果他說沒有那就可以走了。留下空白,讓他思考。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女孩第一天到我學校來,很漂亮,化了很濃的妝。她問我「好看嗎」,我說「好看」,她說「那明天我還化給你看」。我說「但是你不化妝更好看」。她說「誰說的」。我說「好像一個名人說的,青春期最漂亮的是青春的本來」。她說「話是這麽說,明天我還是化給你看」。我說「好,我明天等著你」。問題解決了嗎?沒有。為什麽要解決呢?

第二天她沒有化妝給我看。為什麽呢?因為她覺得這個校長太好說話了。可是第二個新的問題來了,她問我「校長你這裏可以談戀愛嗎」?大家說怎麽回答她的這個問題?你不能回答「那不行,違反中學生守則」。不能回答「能談戀愛」,又不能回答「不能談戀愛」......那就對話嘛。我問她「你剛剛來就看上誰了嗎」?她說「沒有沒有」。我問「那是誰看上你了嗎」?她說「沒有沒有」。我說「那等你看上誰了,或者是誰看上你了,我們再來談這個問題,好嗎」?她就蹦蹦跳跳地走了。問題解決了嗎?沒有解決,但是很好玩。因為關系建立了。

遊戲分兩種,一種是有限遊戲,目的是「玩勝負」。一種是無限遊戲,目的是「玩下去」。教育不要分勝負,分勝負別人不願意跟你玩了。而要「玩下去」,只有這樣,下一次才有機會。

教育是多給生命一條路,一條可以「玩下去」的路。各位家長,不要玩勝負。玩感情玩關系,把它玩下去的時候你就很幸福。玩下去的過程就很幸福。

現在說「立場」。誰的立場?孩子的立場。孩子的行為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剛剛那個女孩的行為就是為了解決被關註的問題,她想試探一下你這個校長是不是她喜歡的校長。她要談戀愛,她真不會來找你,她自己會偷偷地談。

站在孩子立場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不上學,你不要急著讓他上學,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麽不上學。孩子不上學,都是為了解決在學校被歧視、受恐懼、不舒服等問題,所以他不去。那你要幫他解決什麽問題呢,你要幫著解決到學校他要舒服、自由、站得起、沒有恐懼,他就會上學了。說教是沒有用的,你跟他說「你不上學怎麽辦呢?以後吃什麽?」這些話他是聽不進去的,都是廢話。

你看,這是我們學校教室的一樓,有鋼琴、書、觸控式螢幕。孩子的立場嘛,孩子都喜歡玩,這些地方為什麽不能玩呢?我的很多老師都反對,說這裏太吵了。我說不要怕,孩子一吵就是好事情。孩子在這裏吵,說明他們喜歡這個地方,喜歡就會守規則。規則不是說出來的。就好像員工不是老板養活的,是企業養活的,企業才是老板養活的。學生不是校長教出來的,是學校教出來的,學校是校長的作品。布置這樣一個教育場,這就是學校,教育在這裏發生,這才是真正的學校。

昨天,一位家長給我發資訊:詹校,我們是浙江杭州蕭山區的,孩子中考前三個月不去學校直接中考,結果考了普通高中,他自己目標是重高。高中讀了一個多月,十一後第二周下半周開始不去學校。上周去了一周,這周又沒去過。頭一天在家看書,後來鬧著哄我們第二天回去給了手機,結果手機拿上也沒去,現在就在家裏把自己關房間看手機玩遊戲刷視訊,不想去學校了。睡覺到一兩點,上午到十點左右,傍晚又會睡一會兒,晚上就很遲,現在也算輟學在家,他說想休學…...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怎麽辦?解決什麽問題?怎麽解決問題?要解決他在學校受到了什麽不愉快的東西,他為什麽怕去學校,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上學的問題。一個孩子成績很不好,他不願意去學校,讓他玩手機,如果不給他玩,生命就可能不存在。為什麽,因為人是關系的動物。一個人現實關系被破壞的時候,他一定會建立網路關系,這是他生命的需要。如果要他不玩手機,就要重新建立現實中的關系,收手機、砸手機、斷網都是沒有用的,是會出事的。

生命不只是科學,教育也不只是科學。探尋生命真相,滿足生命需求,這是我們教育者的信仰。

成長是生命的本質。生長有很多方向,不是只有一個方向。先有生長先有成長,才可能有成功。所以,你痛苦的時候,也許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候。

近期活動

往期精選

對我們都是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