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和娃娃「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也要從娃娃抓起?

2024-02-09教育

當前,一些地方職能部門透過各種渠道推進各自工作進校園,「小手拉大手」成為響亮口號,和娃娃八竿子打不著的工作也要「從娃娃抓起」。小小年紀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還要向父母解釋和宣傳相關政策。不少教師戲稱,各類「小手拉大手」活動生「拉」硬「拽」,把孩子拉成「千手觀音」。

「小手拉大手」苦不堪言

「以前主業是教學,現在教學是副業」「三天兩頭報材料,備課只能抽空做」……半月談記者調研了解到,當前一些部門時常加塞任務給學校,開展所謂的「延伸教育」,有的竟然以此作為推進自身工作的「萬能鑰匙」。

西部地區多名教師表示,一些「小手拉大手」活動的確有助於將宣傳教育透過學校、孩子傳遞到家庭,進而延伸到社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現實中,部份職能部門存在懶政思維,在推進宣傳教育工作過程中缺乏統籌謀劃和科學安排,不區分具體情況就隨意扔給教育部門和學校,壓給老師和學生。

防溺水、防煤氣中毒、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防詐騙、聯系幫扶群眾……在西部某鄉鎮小學,當著半月談記者的面,一位老師掰著手指頭算起了日常工作中的非教學任務,10個手指頭也數不完。半月談記者在其辦公室看到,兩排檔櫃擺滿檔盒,僅防溺水檔就占了一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些政策宣傳活動的專業性和政策性比較強,需要一定認知水平胡語言表達能力。」一名老師說,「我們老師都不是非常懂,何況10來歲甚至年齡更小的孩子。他們搞不清也講不明,並不是合適的參與物件。」

「非教學任務依舊在不停地進學校,甚至變本加厲。」一名小學女教師說,學校收到相關部門的某個App下載安裝任務,便將任務分解到各個老師頭上,目前她自己的任務還沒完成,被逼無奈只能發朋友圈求助,「身邊不少沒完成的老師被通報了,還被領導找去談話」。

這名女教師透露,有一次相關部門要求學校開展禁毒知識競賽,五至九年級學生都參加,所有學生必須在電子終端完成100%的註冊率,且要完成規定學時,然後再進行考試。上級部門就完成情況對各個學校進行排名,定期公布哪些學校註冊率沒有達標。「一層一層通知下來,我們接到的要求是每個學生都要考100分,不允許有一點差錯,說是要考學生,其實都是老師在做。」這名女教師說,如果讓學生自己考,並不能保證每人都能考100分,在硬要求面前,只能搞點小動作,否則後面會牽扯更多精力,「弄著弄著就變味了,就成了形式主義,學生並不能真正從中受到多少教育」。

西部一名鄉鎮小學校長表示,現在大部份職能部門都可以給學校安排工作,教學精力被嚴重擠壓。「涉及誠信、公益、保密、環保等主題,相關部門都在進校園搞各種活動,又征文、又做視訊、又演節目,不僅折騰學生和老師,也折騰家長。」西部某地一名小學教師說,此前相關部門還讓老師透過學生調查家長涉黑、服刑等情況。

西部一名學生家長透露,家裏娃上初一,最近孩子老師有宣傳反詐知識的推廣任務,壓力比較大,就央求包括自己在內的眾多家長幫助其完成。「我們需要在某個App上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訊,從而表明學過了,然後截圖發給老師,並附上推薦人是哪位老師。」這名家長說,為了孩子考慮,再忙也得走下過場,「這種事情老師累得慌,家長也累得慌」。

各類活動「搭車」進校園

帶來多重弊端

受訪專家介紹,盡管近年來相關部門明確要求,要杜絕行政任務向校園轉嫁的做法,實際上,一些任務「進校園、入課堂」,導致部份中小學校承受的額外負擔「甩不開、掙不脫」,不少非教學任務幹擾正常教學,形式主義之弊影響校園健康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熊丙奇表示,什麽都從娃娃抓起,是近年來不少地方快速推進工作的一種模式,其本質就是形式主義。一些部門以此展示對相關工作的重視,這種工作思路不僅幹擾學校的教學活動,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還讓學生淪為形式主義的工具。

「我們用於非教學活動的時間,已經超過用於教學活動的時間,這與學校的職能不相符。」南方某縣一名教師說,現在不少活動都牽扯到學生,比如配合某些活動主題宣傳,需要學生完成征文、手抄報等,而這些都需要家長參加,甚至由家長代勞完成。「很多家長工作忙,對此很不理解,往往把怨氣集中到教師身上,這就容易導致家校關系惡化。」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頻繁的「小手拉大手」,讓師生疲於應付,凸顯頂層設計不夠完善。現實中,不少計畫完全可以「合並同類項」,但缺乏有力的監管機制。

部份受訪教師擔憂,不少活動進校園只為完成所謂的任務,只務虛,不求實,浪費大家精力,而這種風氣盛行,很可能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

力戒形式主義,

讓教育事業「輕裝上陣」

業內人士呼籲,嚴格規範各類「進校園」活動,把寧靜還給校園,把時間還給老師。在關註學生減負的同時,關註教師隊伍減負,讓教師安心於課堂教學和學生教育工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儲朝暉等人建議,對「進校園」的檔和通知加以把關,把小朋友難以理解、不合時宜的內容擋在校門外,避免相關部門濫發指令對學校正常教學工作造成幹擾。

多位基層教育工作者建議,最佳化責任機制,厘清黨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社群、學校和教師的責權範圍。政府應依法監管,把職能從指揮變為支持、協調和評價。同時,落實國家出台的教師減負政策以及各省市的減負清單,避免各類檢查「搭車」進校園。

不少教師認為,要想真正為教師群體減負、減壓,必須做到有的放矢。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最佳化考核機制,積極改進評價方法,完善教師評價體系,讓教師擁有更多教學自主權,不被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所困擾,專心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同時出台公開監督機制,制定教師負擔「黑白名單」,明確教師職責,多措並舉根除教育痼疾,為教師合理減負,讓教育事業「輕裝上陣」。

原標題:【「小手拉大手」,娃娃成「千手觀音」 謹防「從娃娃抓起」異化為「萬能鑰匙」】

半月談記者:覃星星 陳一帆 黃慶剛 / 編輯:姜磊

*本文為【半月談】2024年第2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