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三位資深教授接力共上一門課 西湖大學本科生為何這麽幸福

2024-07-17教育

潮新聞 記者 丁珊 通訊員 張弛

管坤良教授正在上課。朱丹陽攝

「上午好,我叫管坤良。這是我在西湖大學上的第一堂課,如果我講得太簡單或太難,請及時告知我。」4月26日的西湖大學學術環212教室,迎著10位本科生熱切的求知目光,身材瘦削、頭發花白的管坤良教授步履輕快地走上講台,臉上帶著他標誌性的微笑,一如既往地和藹、親切。

這堂針對本科生的細胞生物學課程,今年2月開課,6月結課,由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俞曉春、RNA生物學與再生醫學講席教授付向東、分子細胞生物學講席教授管坤良等3人接力上課。3人均是各自領域的大牛,都是西湖大學從全球遴選的資深教授。

當天,處於第三棒的管坤良迎來第一堂課。他特意穿上淺藍色的襯衫、灰色的西裝,並提前5分鐘等在教室外,「這是我的第一堂專業課,我必須要用正式的著裝來表達對課堂的尊重、對學生的尊重。」管坤良的眼神中流露出真摯。

管坤良何許人?翻看西湖大學的官網就可知,這是科研蒼穹閃亮的星。

他是世界上發現雙專一性蛋白磷酸脂酶的第一人,也是Hippo訊號通路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是該領域研究論文被參照最多的學者。美國麥克亞瑟天才獎,旨在頒給各個領域內有非凡創造性的傑出人士,管坤良是其中一位獲得者。

這樣一位高年資的頂尖科學家,在談及回到西湖大學後要做什麽時,提得最多的是:「我對教學很有興趣,回國後我想教本科生」。當天,管坤良在生物細胞課上再次重申,「教本科生是我來到西湖大學的使命之一,我期望能聽到你們對課程的任何反饋。」

這與西湖大學正進行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改革不謀而合。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出均值高、變異數小的特點,也就是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掌握方面的平均水平較高,但基於源頭創新的頂尖人才不多。」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認為。

在此背景下,西湖大學啟動「創新班」本科招生改革試點,兩年來共招收150余名本科生,並提供國際一流優質教育資源。包括管坤良在內,從來自全球200多位具有頂尖學術造詣的領軍人才或具有學術潛力的青年科學家篩選,對本科生授課。大一大二的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課程。

清晰明了的細胞結構圖、ATP合酶的動態演示視訊.......大二學生胡印良品坐在台下,全程聽得認真。

「既然粒線體是由母親遺傳給孩子的,如果人類是來自同一個祖先的話,那我們的粒線體是不是一樣的?」課上,胡印良品問道。

「由於基因突變的廣泛存在,即使人類來自同一個祖先,不同人種甚至不同地方的人群之間,粒線體的基因組都可能有所不同;而核DNA的不同水平表達,又會進一步地影響粒線體的功能。」管坤良回答。

管坤良教授正在備課。沈是攝

在胡印良品印象中,西湖大學的教授大多謙遜、實事求是,並鼓勵學生們自主思考,管坤良也不止一次提到:「你們的老師也未必什麽都知道。」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這是三位授課老師共同理念。在管坤良辦公室書架上,躺著一本跟隨他從太平洋彼岸遠道而來的【細胞的分子生物學】,這本書是生命科學領域世界公認的優秀教材。

早在正式回國之前,管坤良就在為西湖大學的本科生備課了。他在美國的書店買到這本書,從頭到尾通讀兩遍。記者放在手上顛了顛,這本書既厚又沈,仔細觀察,這本書約16開大小,頁數約1400頁。這是上課用的底本,上面寫滿筆記,回國之際,管坤良索性將它裝入行李箱拖了回來。

「在美國時,我也帶研究生,但給研究生授課講究學術深度和專業化。」管坤良說,本科生教學註重學科知識的廣泛性,正式上課前他又伏案一周完成了第一堂課的教案。

三位教授接力上課,考驗著彼此如何分工、銜接。本學期初課程開始前,三位教授特意開會商量誰擅長哪些知識,更適合講哪部份,將有助於學生在細胞生物學課程的不同領域,得到深入的知識訓練。比如,研究DNA損傷修復機制的俞曉春教授,就側重講述DNA有關的知識點。

三位教授還彼此到課堂旁聽,啟發各自的教學方法,並達成共識:「我們每堂課近2小時,覆蓋100多頁教科書的知識點,要確保學生‘擡頭率’,要依靠故事的融入、知識視覺化讓資訊變得形象、有趣。」

為何這麽重視教學?當我們向管坤良詢問這個問題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教師就是要上課的,教學是教師的天職。」他現在住在西湖大學的公寓樓,重現著40多年教學相長的情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杭州大學讀書時,我的老師就是住在學校裏,路上、食堂、球場隨時都可遇到、交流。」

管坤良還有個「小心思」。他在辦公室大門左上方,特意劃出豎長方形的玻璃框,為的就是讓學生隨時都能看到他,在迷茫、焦慮、困頓時,隨時隨地來找他。一天,這扇門就等到了大二學生翁歌華,他帶著滿腹的學業焦慮叩開門,一番長談後,他找到了努力的專業方向,成為管坤良實驗室的一員。

這是西湖大學「大師引領」的另一種方式——將導師制融入本科生培養中。每位本科生都有一名「學術導師」,從包括施一公在內的200多位博士生導師中選聘。學生和導師之間是「亦師亦友亦同道」,學生們可以參加導師的組會,一起跟隨導師做實驗,甚至生活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求教。

「導師將從你進大學的第一天起就跟著你,陪你走過大學四年,甚至走過博士階段,把你帶入一個學術殿堂,讓你能夠脫穎而出。」施一公說,今年,西湖大學將繼續在220多位博士生導師中,為本科生篩選配備最強導師團隊,呵護著學生們全面成長。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