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產科醫生:基本不咋生病的孩子,一般有5種特征,你家孩子占幾個?

2024-07-15教育

「老師,我家孩子發燒了,今天就不去學校了。」

「我家孩子都輸上液了,一降溫都病倒了。」

「我家孩子就沒事,還羨慕別人不用上學呢!」

一大早幼稚園的微信群就叮叮咚咚響個不停,入冬後溫差變大,最近更是刮風下雪,好多小朋友 接連病倒 ,幾十人的班級只剩十幾個還能上課。

雖然生病的小朋友變多,但也有 特別「皮實」 的孩子,平時也沒有特別照顧,但就是身體好。那為什麽孩子更容易生病呢? 基本不生病 的娃有什麽特點嗎?

一、有的孩子為什麽更容易生病?

我們的潛意識中都覺得,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生病,事實也是如此,同樣的環境、溫度下, 孩子出現異常的可能性越大 ,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孩子抵抗能力的強弱,是生病與否的關鍵。

人體的免疫系統由兩部份組成,一種是 先天免疫 ,比如皮膚、毛發等等,天生內建的,而另一種是後天免疫,比如註射疫苗後形成的抗體,需要 後天養成

後天免疫的形成,需要身體 不斷接觸、感染病菌 ,但問題是,兒童的免疫系統的防禦力不完善,沒有生成完備的抗體,所以 無法抵抗部份病菌 ,身體患有疾病的風險自然更大。

而且初次感染病菌後,孩子生成的抗體力量也不夠強, 再次感染後 仍然無法完全防禦,可能癥狀比第一次輕,但還是會有不適。所以,從生理角度來說,孩子確實更容易生病,但 長到一定年紀後 ,慢慢就會改變。

其次,孩子對危險的認知程度低,更容易受到傷害。

除了病菌外,孩子受外傷的風險也更高。見過或者照顧過小孩的都知道,孩子越小 好奇心越重 ,這是因為神經在不斷發育,大腦在鍛煉自己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所以太小的孩子,認知能力非常有限,他還不能準確認識物體,更 無法判斷事物可能帶來的傷害

而且小孩子的 視角比較低、力量很弱 ,他們無法看到或者聽到更多的資訊,也更容易被外在力量裹挾,比如說孩子更容易 被人撞倒、被人群擠傷 。所以這些客觀限制,讓孩子面臨更多的危險,出現 意外事故 的風險更高。

二、基本不怎麽生病的娃,可能有這5個特點,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有的孩子身體倍棒,從小到大都沒咋進過醫院,那他們身上可能有什麽特點呢?

1、足月生產

第一部份我們提到了免疫系統,其中先天免疫是生來內建的,如果這部份出現問題,孩子生病的機率將成倍增加。相比早產的孩子, 足月生產的胎兒 自身免疫功能發展更加完善,身體自然更加健康。

也有研究發現,順產所生的孩子, 腸道菌群更加豐富,有利於後天免疫力的建設 。當然也不必強求,因為這種差異會隨著年齡的增大 逐漸降低 ,孩子幾個月大後,生產方式帶來的影響將微乎其微。

2、「不愛幹凈」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生病,就進行全方位保護,不僅 限制 孩子玩鬧的場地,甚至隨身消毒。但你知道嗎,「不愛幹凈」的孩子有可能會更健康。

我們前面說過,病菌需要進入人體才能促進抗體的形成,以此形成後天免疫,所以如果是太幹凈的環境,反而限制了後天免疫的 完整性、多樣性 ,那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平時可能不生病,但大病來了也會更難受。

所以孩子適當 玩沙子、角力、淋雨 ,甚至偶爾吃點零食,都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過猶不及,玩鬧後及時 用清水清理 也很必要。

3、活力四射

小孩子的激素分泌旺盛,特別是生長激素, 促使交感神經興奮 ,讓孩子們愛玩、愛鬧,哪怕是文靜的孩子,也經常保有活力,讓他們一直安靜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孩子經常像個 「小大人」 一樣,坐在那不動,甚至唉聲嘆氣,那家長就要想一想,是不是身體出了問題。

正常情況下孩子應當交感神經興奮,但異常安靜時可能就是 副交感神經 「趁機奪權」,這並不利於孩子發育,此時可以排查一下原因,看看是身體疾病還是心理問題,最好能和醫生盡早溝通, 及時糾正

4、飲食均衡

2022年美國心臟學會曾做過一項調查,對15583名中國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身體檢查,發現 98%的孩子心血管健康狀況不達標 ,而飲食習慣不佳,其中就是迫害未成年身體健康的一大因素。

健康的孩子應當保持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每餐必須攝入充足的 主食、肉類、蔬菜,間隙補充水果 。在確保營養均衡的前提下, 規範一天的熱量 ,吃太多、太油、太甜、過多加工食品,都可能容易導致肥胖,進而加劇 心血管壓力

5、睡眠品質好

2021年 【自然·通訊】 曾發表研究稱,睡覺時習慣打鼾的兒童,大腦結構會產生變化,進而影響日常行為。

這項研究發現,頻繁打鼾的孩子 大腦額葉灰質會變薄 ,腦灰質是大腦處理資訊、產生情緒、指揮行為的主要場所,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腦灰質越少,孩子的情緒就可能越容易失控,沖動行為越多,出現意外的 可能性也會更大

三、兒童受傷生病,檢查很重要,但別忽視了觀察!

很多家長也知道,孩子生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真的遇到也會著急上火,想立即做檢查、用藥治療,緩解孩子的痛苦,但有時候,這 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孩子受到外傷,特別是磕碰頭部後,很多家長都會特別擔心,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有時候看著頭上一個大包,哪怕 醫生說沒事 ,也想做個CT,再詳細看看。可是早在2010年,國際電子能機構就在公報中警告:

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CT掃描裝置,仍存在放射線劑量偏高的問題,可能會給太小的孩子造成過度損傷。

這可能是因為,兒童對於放射線的 敏感度是成人的十數倍 ,而且孩子處於發育階段,細胞的生長速度本就很快。如果短時間內過度接觸放射線,誘使健康細胞癌變,癌細胞可能也會乘著生長發育的東風, 加速擴張

所以家長們遇到突發情況不要著急,根據醫生建議進行檢查,如果確實外傷居多,可以 先觀察幾天 ,日常生活正常,就不用做檢查。如果幾天後發現孩子 嗜睡、運動異常 ,甚至出現語言障礙,再進行檢查不遲。

除此之外,孩子用藥也要格外註意。

成人藥物與兒童藥物的配比不同,所以 不要盲目給孩子使用成人藥物 ,特別是 小於4歲的幼兒

因為幼兒的內臟功能仍不完善,成人藥物藥效猛烈,進入身體後會產生大量的藥毒,需要肝腎代謝才能排出體外,所以孩子亂吃藥可能 損傷內臟功能

如果多吃 止痛藥、抗生素 等,還可能影響神經發育,擾亂腸胃功能,降低營養吸收效率,延緩孩子的正常發育。

因此當孩子生病後,應當 服用針對性的兒童藥物 ,並且在用藥後 觀察2-3天 ,如果病情嚴重或者沒有緩解,就需要就醫診斷。想告訴各位家長,此時千萬不要使用成人藥物,或盲目增加藥量,切勿拖延病情。

參照文獻:

[1]陳輝. "兒童生病,觀察比檢查更重要!." 健康管理 5(2013):3.

[2]肖巍, and 張宣文. "兒童免疫力全面升級手冊." 父母必讀 No.504.06(20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