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雙減」三周年丨三全育人,助力德智體美勞發展

2024-07-23教育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管佳穎

「老師,番茄苗和黃瓜苗是不是要搭架子?」

「老師,我們下次一起包餃子吧。」

……

在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班溪小學,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激動地拿著預約單,找老師預約心儀的計畫。這一現象得益於學校的一項特殊制度——「預約式」農耕勞動。

自「雙減」政策提出以來,學生的課內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壓力得到減輕,但如何在這過程中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了教育「突圍」的關鍵之處。三年來,圍繞「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浙江很多學校做了有益、有效的嘗試。

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班溪小學的老師們發現,不同的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不同,對於效率高的孩子,如何支配剩下的課後時間成了一道「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依托自身農耕方面的資源,提出了「預約式」課後服務,預約計畫在農耕主題活動中延伸開來,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可支配的服務生態。但學生不可隨意預約,而是要達到學校設立的「門檻」——完成作業的態度和作業的品質過關,才能開始預約。

「農村學校的孩子,大部份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比較欠關心和了解,當我們把課後服務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安排後,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學校教科室主任薛靜艷告訴記者,當孩子們得到更多征服「門檻」的體驗感後,就會有更高的參與感,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學生參與「筍事系列」課後服務活動 受訪者供圖

湖州市德清縣舞陽學校透過「小螞蟻工坊」活動,創新學校的勞動教育模式,學校開辟種植園,開展非遺勞動課等。

衢州市柯城區大成小學全面盤活學生活動場域,建設了包括編織、烹飪、農業等在內的10個勞動工作坊,與社群、廠區等合作建立了10個社會實踐基地,踐行了減輕作業量、增強學習效能的意義和價值。

在「雙減」這一路上,忙碌的不只是在職老師,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中心小學有一群特別的退休老師,在區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推動下組成了「九小銀齡公益團」,幫助留守兒童在寒暑期開設助學輔導和特色課堂。

2022年4月,學校退休老師鄭美英成立了「鄉村夜校」,已過古稀之年的她在村小的老教室向學生傳承優良家風,輔導村民書法練習。從6周歲的學前班小朋友到58歲的老奶奶;從衛生院職業醫生到門衛大叔;從剛放下鋤頭的村民到工作繁忙的村支書,都成了鄭老師「鄉村夜校」的學員,其中小學生占一半左右。

學生參與「筍事系列」課後服務活動 受訪者供圖

「銀齡公益團」還化身銀齡家長,在春節期間組成「代理家長團」,為留守兒童展開心理疏導、作業輔導。在校從業28年的老師徐紅珍回憶道,有一對兄妹,父母離異,父親、爺爺都在外地打工,常年跟隨打零工的奶奶生活。「鄧方清老師和他們結對後,常去輔導孩子作業,疏導孩子心理,參加實踐活動,贈送學習用品。同時他也積極和奶奶、爸爸溝通,最後奶奶換了份零工,保證了周末有時間照顧孩子,爸爸也由原來的甩手掌櫃慢慢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現在,我們常常能看到孩子臉上洋溢的笑容。」

「雙減」後空下來的時間做什麽?許多學校用「書香」來充盈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湖州市愛山小學教育集團鶴和小學提出的「1+3」擴容模式,以學校原有圖書館為中心,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書香的課後世界。高靜秋副校長說:「‘雙減’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留出充分的課余時間,而課外閱讀是學生課余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份,所以老師應該做好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家長參與【和你讀書吧】錄制 受訪者供圖

學校打造【和你讀書吧】校園原創讀書節目,每學期錄6期,由老師、家長、學生三方展開討論,提煉具有共性的閱讀方法。

這一節目的推出源於幾位語文老師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上有一篇作文叫「我有一個想法」,當時很多學生寫希望爸媽少玩手機、多陪自己。「孩子的閱讀需要一個有書香味的家庭共同熏陶、培養,所以我們將家長也拉到團隊中。」高靜秋強調了過程中老師的定位是「采訪者」,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和交流,形成思維碰撞。

溫州市鹿城區「愛閱團」導師馮智華為新田園小學一年級孩子上科學繪本導讀課 受訪者供圖

溫州市鹿城區教育研究院推出課後服務「愛閱團」公益行,由教師上報自己準備的課外閱讀課例,並進行修改完善後展開公益送教,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推動區域「書香共富」目標的實作,將「雙減」背景下的課外閱讀成果傳遞給更多的群體。

杭州濮家小學教育集團與東明農貿市場聯合開設「陽光1號店」 受訪者供圖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