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厲害了!紹興11歲男孩自學造火箭

2024-07-26教育

錢江晚報

今年年初,人家忙期末考,紹興11歲的小男孩嚴弘森卻火了——年紀輕輕就能自制固體燃料「火箭」。

「太厲害了,我11歲時還在我家的後山滾黃土,少年強則國強。」

「憑借一己之力,拉低了火箭工程師的平均年齡。」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

當時潮新聞記者就采訪了「火箭男孩」。7月24日,潮新聞又聯系上了「火箭男孩」的父親,他的2.0版本火箭,進展怎樣了?

「火箭男孩」 受訪者供圖

曾經興趣廣泛的孩子

只對「造火箭」堅持不懈

「我要當奧運冠軍!」「我想當太空人!」「我要做一個科學家!」……

還記得少年時的夢想嗎?多年後再回首,許多人發現,那只是孩提時的「豪言壯語」。

但也總有那麽一些人,朝著目標奮力前進,直到終於實作。紹興市元培小學四年級學生嚴弘森就是這樣的人。

「我要造一個火箭。」3年前,他喊出了這個宣言,一年後,他自制的第一枚固體燃料「火箭」就升空了。這個暑假,他升級改版的第二枚「火箭」,也即將發射。

據嚴弘森爸爸介紹,孩子的火箭夢,源於4歲時的一次自駕遊。

2017年,嚴爸爸帶著4歲的小弘森來到了甘肅酒泉。 在這裏,他們看到了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搭載著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升空。 那一幕,給了小弘森很大的震撼。

「就像突然開了竅,特別喜歡那個火箭。」嚴爸爸如今再回想這一段經歷,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沒想到一場自駕遊,居然在孩子心裏種下了這樣的航天夢。

在此之前,小弘森興趣廣泛,但大多都是「三分鐘熱度。」

在孩子兩三歲時,為了發掘他的興趣愛好,嚴爸爸和妻子就帶著孩子四處遊玩,見識更多新鮮事物。「他說喜歡火車,我們就帶他去看火車;他說喜歡石頭,我們就帶他去挖石頭。」

不過,這些東西並沒有引起小弘森太大的興趣,短則一兩天,長則一兩個月,他便不再探索。只有對造火箭,他有點堅持。

從酒泉回來後,小弘森便找各種和火箭相關的書籍和視訊來看。看著孩子這次似乎是認真的,嚴爸爸也很開心,他帶著孩子打卡了不少火箭發射中心、科技館和航空館。

2022年7月,他們在參觀「藏域星球」天文體驗館時,嚴弘森指出展館中科普視訊的一些問題,視訊流傳到網上後,不少網友成了他的粉絲,親切地叫他「火箭男孩」。

「測試箭」沒能實作回收

「第一代火箭」或月底發射

自從始造火箭以來,嚴弘森在家的時光, 除了吃飯、睡覺、寫作業,就一直泡在工作台前從事設計程式、組裝火箭等工作。 今年暑假,別的小朋友忙著出去玩,只有他一天到晚和火箭相伴。

「他做累了就跟我玩一會兒,五分鐘十分鐘以後就又回去造火箭了。」嚴爸爸無奈地跟記者說,因為擔心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不運動,會有健康風險,給孩子報了遊泳班、網球班和體能班。

讓嚴弘森如此刻苦的原因,是因為此前的火箭發射並不成功。

去年6月22日,嚴弘森設計的第一枚火箭在學校的支持下,在操場上正式發射。他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枚火箭,命名為「測試箭」。

嚴爸爸懷著激動的心情,為這次升空全程錄了像。「一件事情堅持十個月,太難了。」十個月來,他看著孩子一步一步「從零到一」,一時的感動湧上心頭。「我很亢奮,但是孩子很冷靜。」和嚴爸爸不一樣的是,面對自己的心血升空,孩子卻顯得比較平靜。

測試箭發射現場 受訪者供圖

當時,火箭升到高空後,出現了故障,沒有自動開啟降落傘實作回收。

「我還擔心說將近一年的努力,失敗了他心裏承受不住。」令嚴爸爸沒想到的是,孩子依舊保持著他的平靜,平靜地回收了殘骸後,他開始分析起沒能開啟降落傘的原因。

「測試箭」當時只做了發動機、箭體、降落傘、開傘程式,就試飛了,「當時連能不能飛都不能確認」。在分析後,嚴弘森發現,失敗的原因是隔熱問題,發動機把火箭的電路板給燒掉了。

這個暑假,嚴弘森又改良升級了第二枚火箭,他將其稱之為「第一代火箭」。 這一代火箭增強了隔熱能力,同時還設計了程式,來保證火箭在空中的穩定性,並反饋發射數據。

不過,新的問題隨之而來。 嚴弘森想設計出一套程式,既能遠端糾正火箭在空中的飛行軌跡,又能保證火箭在傾斜時開啟降落傘任務。 目前,這一難題的攻關已經接近尾聲。

「快的話這個月底,慢的話下個月應該就能發射。」 嚴爸爸告訴記者。

測試火箭系統 受訪者供圖

父母能提供的幫助有限

基本靠孩子自學

8歲時,嚴弘森正式提出要造火箭,嚴爸爸決定支持他。

不少網友覺得,小學生能夠自制火箭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他的背後一定有一對教授父母吧!」其實,弘森的父母都是文科生。

「孩子自己做了98%的工作。」嚴爸爸告訴記者, 嚴弘森目前做的是一種低空探索的火箭,或者說是一種「科學創新制作」,但是原理和真正的火箭是一樣的。 只是把幾百米的火箭變成了一米,把金屬部份變成了塑膠的,把焊接的部份變成膠粘的,使用的也是合規的燃料。

因為原理一致, 因此造這樣的火箭,也要涉及航天學、空氣動力學、燃料學、材料學、電子學等各項學科 這些晦澀的知識,孩子大部份都是自學的, 基本靠看書和上網查閱資料。

盡管嚴爸爸非常想幫孩子,但自己從事的戶外用品工作,和造火箭真的是「八竿子打不著」。他只能用另外一種方式,默默守護著孩子。

「你需要什麽零件,我給你去買。」

「你需要工作台,我在家裏給你弄。」

「你什麽知識不懂,我去給你找老師。」

……

另外,因為曾經學過視訊後期制作, 他會幫孩子做一些3D建模工作,並幫他熬制火箭燃料。

閑暇之余,他還拍下了孩子自制火箭的過程,發到網上和大家分享,也因此結識了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可以為孩子答疑解惑。

裝電路板 受訪者供圖

就這樣,父子倆「折騰」了許久,但造火箭哪有那麽簡單呢?

去年12月,因為面對的難題無法攻克,嚴弘森十分茫然,甚至有點自卑起來。為了重建孩子的信心,嚴爸爸就讓孩子教他編程。

認真學了兩天,嚴爸爸對編程的認識還是雲裏霧裏,他便和孩子說:「你看我是你爸,但學的還不如你呢?」就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漸漸地又回來了。

在嚴爸爸看來, 自己如此支持孩子造火箭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一種「計畫式學習法」, 他並不用擔心孩子因此學習跟不上。「這是他自己的興趣愛好,沒人強迫他學,所以吸收和理解的效率很快。透過這些年的總結和整理,他將來無論是數理化哪一科的進步都會很快,這些都將成為他的財富。」

事實也的確如此。嚴弘森的班主任勞老師告訴記者,盡管這個孩子一直「忙著造火箭」,但成績在班內依舊名列前茅,一直是學校裏的「五星級學生」。

盡管嚴弘森比較內向,但他經常和同學們分享航天、編程的相關知識。在剛剛過去的期末周,嚴弘森還為勞老師設計了兩個程式,分別用以抽簽背誦和設定試題。

這兩個小細節讓勞老師眼前一亮,他覺得「弘森不是死鉆研的孩子,這些學到的東西,能被他直接運用起來,給我們提供幫助。」

這個暑假,「火箭男孩」的「第一代火箭」能成功升空嗎? 潮新聞·錢江晚報將持續關註。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