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孩子總是哭,是不是因為太矯情

2024-07-31教育

生活中不乏如下場景:

有孩子在看繪本的時候不自覺就流了淚;

有孩子看到別人受了苦難,仿佛那是自己在承受著的;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孩子看影視或者交朋友的時候。

那麽,這是不是因為孩子太矯情了呢?

一些時候,家長見不得孩子如此,認為孩子好矯情,一點也不堅強,害怕孩子不太能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實際上,這是因為孩子具有較強的共情力。

所謂共情力,指的是能代入對方的場景,並且設身處地感知對方情緒的能力。

比如孩子看繪本落淚,是因為他在看繪本時完全進入了其中,並且因繪本中人物的遭遇所感慨、所觸動。

到這裏,大家可能會想, 擁有共情力到底是好是壞呢?

我想先從自己的事情說起。

求學期間,我在物理書上的閱讀材料看了克卜勒的事跡。材料中寫到克卜勒從第谷的海量數據中歷時幾十年總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他的視力為此而嚴重衰退。而他卻很滿足。在自撰的墓誌銘上他寫道——我曾測量天空,現在測量幽冥。靈魂飛向天國,肉體安息土中。

對此,我深有所感。以至於某次我毛遂自薦上講台上分享學習物理的經驗,我提到了克卜勒,意思希望同學們能夠因此熱愛物理,並且把物理學好。

可彼時我在講台上熱火朝天說完這些,卻發現台下一臉茫然,像是在看傻子一樣。我方才意識到自己感受到的,別人不一定有同感。看完材料,我仿佛直接代入到克卜勒的視角,並且為他的崇高追求所觸動。

不僅如此,對於班中那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同學,我總是願意多和他們接近,內心深處會覺得我能理解他們。這種情況下,我漸漸也把自己置入「怪人」的行列。

畢業之後,身邊的人好像時不時喜歡和我談心,後來我才明白我擁有共情的能力。當然, 我常常為其所困惑 。因為這占用了我大量的時間,讓我總是在不經意間走入別人的世界。可 偏偏我樂此不疲 ,讓我不知如何是好。

長期以來,我並沒有把共情力當作優勢來看待。

直到有朋友和我聊了共情力,說這是很大的優勢,畢竟 擁有共情力在與人交往時很是有用 。只是,想要避免過分共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 采用「課題分離」的方法 ,所謂「課題分離」,即在與人交往時明白什麽是自己的事,什麽是別人的事,不過分透支,讓自己疲於應對。

一旦展開了這個視角,對於那些擁有共情力的孩子,我並不會把共情看作是劣勢,反而會讓孩子把共情當優勢來看待。比如,在學生的習作中,那些擁有共情力的孩子,作文中流露出的感情會更加細膩。 他們天然能夠感知他人,也更容易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變化,明了周圍人的情緒波動。

需要註意的是「課題分離」與「抽離」。 有學者稱,想把魯迅讀進去並不容易,想把魯迅讀出來也很難。擁有共情力的孩子會有更為豐厚的情感體驗,前提是他們得維護好自己內心的小世界,防止因為遺失邊界感而讓自身坍塌。

在童行的戲劇營地,有些孩子會一秒入戲,有些孩子可能會需要花好久都無法代入角色。兩者並無標準意義上的優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補短板當然可以,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但是 透過戲劇營地,讓不同的孩子都能學會去感知豐厚的人性,並且在預設的場景中提前感悟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對於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課。

想對那些看繪本會哭,擁有共情力的孩子說:

那是共情

不是矯情

擁有共情力不是錯誤

它為我們提供了進入他人世界的道路

在那些多樣的世界中

收藏每一處感動

在關系中明確界限

在成長裏超越極限

以上也說給我自己。

正確的理解和處理孩子的「共情」,也是家長必修的課程。很多家長,自己也總是陷入到情緒中。

在童行「不焦慮父母俱樂部」,會讓家長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及讓家長理解孩子的各種情緒問題。

歡迎體驗!

作者 | 敗涯

普通科幻愛好者,常在折疊宇宙寫文;

平凡教育實踐者,偶有奇思妙想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