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復旦大學:看了上交/浙大,才知道時代變了,如今是工科時代

2024-03-19教育

「自由而無用」,是經常被形容復旦大學在校生的生活體驗。

的確,在很多文理強校或者是綜合性大學,不像工科院校那樣學業繁重,學生們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自由」,你在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讀書,會深刻體會到。

由於這類學校偏文理,因此大多數人學生讀了幾年,感覺自己貌似什麽都沒學到,學的知識有些空洞,不切實際,然後便有了「無用」。

我們從每年的各類高校成果榜單中,也可以看出,復旦大學常年難進前五,因此被不少人質疑——名氣大於實力。

不過,它的定位和上交一樣,對標清北,在金融行業內地位較高,因此也就有了「清北復交」的說法。

基礎理科方面,復旦的數學專業a+,整體實力也不錯,但比起中科大,則遜了不少 而中科大極高的保研了以及留學率,也是復旦大學可望不可及的。

所以,如果你想學基礎理科,為什麽不去中科大呢?

那麽,放棄上交/浙大,選擇復旦大學的那些人,後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為「

商界,復旦也就混混金融民工了,私企小證券是復旦的最愛,去看看華爾街,全是科大的統計數學。

三中一金/國行復交不及人大零頭。

復旦出來的,不是在給華爾街打工,就是在給這些創業大老板打工。

上海的一些獨角獸大廠,拼多多浙大的,小紅書交大的,米哈遊交大的,餓了麽交大的,商湯交大的,圖森交大的。

技術為王的互聯網時代,未來會更甚。

想成為體制內、法學等精英,去人大不香嗎?部委有多少人大的,復旦能有幾個?

復旦每年頂校PhD基本沒幾個,留學率甚至不如中山大學18%,國際影響力可見一斑,且不,理工科被科大/南大/浙大等理工科強校碾壓不說,甚至比不上華科/北航/北郵/西電,同為top8的人大資訊學院有王牌資料庫,又搞了個高瓴,在人工智慧領域舉足輕重,復旦你得行動起來啊。

對於復旦吹得很嗨的新聞系,除了在上海當地頭蛇,搞些澎湃/觀察者網這些二串流媒體,去看看新華社/人日/央視,多少是人大的,能有幾個復旦的?

幸虧早些年吞並了上海醫科大學,部屬的頂尖醫科大學,臨床和基礎醫學雙A,公共衛生藥學中西醫三個A-,現在反而倒退了,聯想一下復旦整個學校的風氣,醜聞頻出,網紅教師和學生倒是很多,不踏實做學問做研究,終究會打回原形的。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在復旦的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沒什麽拘束。

復旦基本不管學生,上課點名也不怎麽點,沒有晚自習也沒有宵禁,一整個佛系散養模式。

但是績點制度卻設定得非常嚴格,讓人很難就此開擺。

這種方式有利有弊吧。對於我這種不太自律的人來說,要從中學那種班主任年級組長甚至家長時刻督促緊逼我學習且每次大小考成績半透明化的模式裏面走出來,進入到僅有過低的績點才能警告我學習且所有時間自由支配的模式,屬實不太適應。

但我其實是喜歡這種方式的,畢竟從長遠來看,比如走入社會以後,沒有人有義務時刻敦促你向前走,所有的決定和選擇本該是自己權衡之後的結果,而不是學校或者老師的硬性規定。

因此在經歷一年的稀裏糊塗之後這種散養模式,反而讓我更加體會到自律的重要性。

再提到很多人所說的「卷」。

確實在復旦能看到很多為了拿高分在每節政治課上都舉手發言的人,也能看到開卷論文本來只用寫4000字卻非要寫到6000字的人,我雖然沒有那麽誇張,但我並不認為他們應該被賦予「卷王」這種稍帶貶義的稱號,大家都想拿高分,全班又只有30%的人能拿A類,那麽各憑本事又有什麽問題呢?

別忘了「卷王」這個詞還沒風靡的時候,我們都是誇別人努力和勤奮的。

最後說說歸屬感,走進大學,我確實沒感受到很多集體帶給我的歸屬感,很多同班同學到現在還對不上名字。

但這或許是成長的必然階段吧,並不因為復旦,也不因為大學。

但還是慶幸自己有三個可愛的室友,讓我覺得大學生活一點也不孤單。

總之,比起知識或者能力上的提高,復旦帶給我的更多是眼界的開拓,思想的改變,「自由而無用」說的可能就是這種感覺吧。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