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深圳2024初三期末考試卷,可太不一樣了,教育真的要變天了

2024-01-18教育

文 / 魔斯媽媽

這幾天,深圳初三的家長圈真是炸開鍋了。

第一場語文考試的卷子一出來,孩子和家長都震驚了。

單說題型,你以為是選擇,填空,問答,作文?又或者是按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這些板塊劃分?都不是。

開卷一上來就是「 一、寫好字 」,「 二、尋色彩 」。有人感嘆,完了,娃字不好看,起點就比人家低了3分。

再往後看,「 三、探建築 」、「 四、贊軍人 」、「 五、書美文 」,5大項就串起了整張卷子。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語文試卷格局。

有的孩子一看到這種卷面,興奮了,從來沒見過。但更多的孩子表示,題目太靈活了,對知識儲備要求很高。其中有一道4分的題,是讓孩子續寫一節小詩。

有媽媽直接就說,明晚好像董宇輝有直播,我要去他的直播間問問,這道題,他會怎麽答?

面對變化,家長們的壓力顯得更大一些,說一片哀嚎也不過分。這幾年,中高考改革動作頻頻。正逢孩子中高考的家長們,不得不面對現實: 教育,真的變天了 。還沒有進入這個階段的家長,大多還是將信將疑的態度,「改來改去,還不都要考試,能改到哪裏去?」

一、不相信教育能有多大改變?可能是你天真了

從「雙減政策」落地,到現在有2年了。這期間,很多家長質疑政策落不了地。學生的壓力沒有減少,家長的焦慮也沒有減少。

在我看來,給學生減負,並不是國家的根本目的。培養出一大批真正有學識、有創造力的人才,才是國家的根本目的。

人才決定了國家的未來。尤其對於當下的中國,國家對人才的渴求,更是史無前例的迫切。

反觀現在的教育模式,大多還停留在 200年前德國人創造的普魯士教育體系 。那是工業革命之後,人們為了標準化、流程化的大規模生產而設計的教育體系。 讓學生集中在相同的地點學習相同的時間,強調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這種教育體系能滿足工業時代的供需關系,用現有的知識批次培養勞動力,但無法滿足資訊時代對人才的需求。資訊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是面向未知,具有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所有不適應時代發展的事物終將都會被時代拋棄。這是亙古不變的發展規律。從這個角度來講,當下的教育模式是必須要改,不得不改。那種海量刷題、唯分數論的慣性思維和教育方式,勢必會越來越走不下去。

二、教育改革到底要怎麽改?

近幾年的中高考改革釋放出的強烈訊號就是, 國家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註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回歸教育的本質,培養出身心健康、有學科素養、有創造力的人才。

2020年修訂後的最新課程標準首次凝練了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 強調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 使課程內容結構化,註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考題設計上,新課標要求「客觀題分值要低於主觀題分值」「著重減少單純考查技能熟練性的題目」「適當提高套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比例」。

從近兩年的中高考試卷中也不難看出,出題人給出的題目資訊,會有意識地考核孩子在考場上的現學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機械記憶的題型。

所以,顯而易見,老一套「背題型、記套路」,考前突擊、海量刷題的方法越來越不適用了。要引導孩子去理解知識的本質,打破知識間的壁壘,培養交叉學科思維。

這種改革並不是只體現在備戰中高考的教育上。小學教育的變化更為明顯。

我兒子今年初三,女兒小學三年級。兩個孩子相差6歲。我明顯感覺到女兒三年級的作業形式比哥哥當年更活。

比如語文,學校會布置計畫性作業。在上描寫秋天為主題的單元課文時,老師會讓孩子【尋覓秋天的蹤跡】。從視覺、嗅覺、觸覺讓孩子去感受身邊的秋天,賞析描寫秋天的詩文,再試著寫下自己對秋天的印象。

數學最明顯的變化是,更註重基礎概念的理解與運用,更註重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比如下面這道三年級孩子的作業題。以前考查計算能力,孩子們只要能算得出18*5+7等於多少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孩子必須要理解乘數和加法的底層邏輯,再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面對教育改革,家長和孩子到底該怎麽辦?

翻看教育部門近幾年數次修訂的新課標方案,我們不難發現有一個詞屢屢被提及。那就是「大概念學習模式」。到底什麽是大概念呢?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提到:不論我們選教什麽樣的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這個基本結構,就是指 大概念。簡單解釋,就是能揭示學科核心本質的觀點。

掌握大概念,能明顯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這正是教改之下,助力孩子學習的有利工具。

舉個例子。孩子剛開始學習小數加減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小數點不對齊的問題。就算老師、家長反復提醒,孩子做了大量的訓練,還是會時不時地忘了這條規則。

很多家長會將這種現象歸因為孩子「馬虎」、「粗心」。但經驗豐富的數學老師會指出,這是因為孩子在之前學習整數加減法時,被要求「末尾對齊」,形成強烈的肌肉記憶。所以在學習小數加減時,就很容易搞混。

關於加法,孩子在後面的學習中還會遇到分數加法、整式、分式、根式加法、對數加法、矩陣加法等等。如果是記套路的話,每一種加法都對應一種套路。這對於孩子來說,無疑增大了記憶負擔。

但是,當老師教孩子「 加法的本質是合並相同的事物 」這個數學大概念,那麽孩子就會明白,不同的事物是不能直接相加的。不論是小數、分數、整數,還是整式、分式、根式,都同樣適用這一基本邏輯。

大概念把學科中看起來零散、孤立的一個個事實,關聯成了一整個知識模組,讓知識更有結構。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大概念,不管是理科,還是文科。

比如語文。「散文中的客觀事物,是作者寄托情感和態度的載體」,這個就是語文學習的大概念之一。掌握了這個底層邏輯,孩子在讀任何散文的時候,都能夠更好地理解散文中蘊藏的深意。

再比如地理。「一個地區的地理、氣候和自然資源會影響當地居民的經濟和生活形態」,這就是地理學科中的一個大概念。掌握了這個大概念之後,那些五花八門的地形地貌在孩子腦中就不再是零散的知識,而是一張和人類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網路圖。

如果孩子只是把那些知識點毫無關聯地記憶在大腦裏,那大腦很快就會不堪重負。但如果孩子能將知識按照一定的結構關聯在一起,那知識之間就能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樣,孩子不僅能更輕松地掌握知識,還能在他需要用到的時候,更快地在大腦裏面找到。

這正是學習的真諦。

愛因史坦在1931年發表的演講【論教育】中說,「教育就是把在學校學到的所有東西全部都忘光了之後,留下來的東西。」

學科大概念的理解,會長期留在腦中。孩子長大後,也許不再記得當時學過的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但他依舊能夠借助這些大概念來分析生活中的事件和現象。在遇到新問題和情境時,從底層邏輯出發,嘗試尋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知識可能會被遺忘,但能力卻可以伴隨一生。 所謂的「創新思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四、【學會學習】:一本教孩子理解大概念,學會高效學習的好書

最近,猿輔導推出一本全面解讀「學科大概念」的家長讀物【學會學習】。推薦給大家。

1、一本有戰略高度的好書

這本書立意很高。它教會我們要 從戰略視角規劃孩子的成長,用「長期視角」去看問題。

把一個結果、一次決策,拉長放到整個人生中去看,而不是放在當下,焦慮眼前的得失。就比如說,某一次的考試成績並不重要。考試的作用只不過是為這一階段的學習發現問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找到努力的方向。相比較成績,日常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

書中還有很多針對教育改革方向的解讀,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時代的需求,把握學習的側重點。 只有真正讀懂改革的方向,順勢而為的人,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2、全面剖析大概念學習模式

這本書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它針對每一門學科都詳細剖析了如何構建大概念思維模式。

如何構建大概念思維?書中也提到了很多好用的方法。比如在真實生活中學習;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訓練快速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等等。

3、世界公認最好用的幾大學習方法,這裏竟然都講到了

這幾年我看過不少談個人成長和學習方法的書。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學會學習】這本書裏幾乎講到了市面上所有好用的、權威的學習方法。

比如說,書中介紹了美國教育學者大衛.海勒提出的「 思維地圖 」。它被視為超效學習法,直接推動了西方教育的系統性變革;

世界公認的最佳學習方法—— 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大概念是,「當你能把一個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一個外行解釋清楚時,你才真正掌握了它。」

還有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力克森博士提出的 刻意訓練 。在安德斯看來,「天才」都是訓練的產物。

提高專註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的王牌方法—— 番茄工作法

能幫助人們合理安排任務的 四象限法則

明顯提高閱讀效率的閱讀法—— SQ3R讀書法 。費曼學習法強調的是在學習後進行輸出,而SQ3R學習法強調的則是在學習前要給自己預設問題,學會帶著問題去讀書。

當然,孩子學習,怎麽都繞不過去的話題是做筆記。【學會學習】這本書肯定少不了介紹 康奈爾筆記法 。它是世界上最好用的做筆記方式。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把筆記越記越薄,問題越記越少。

我一開始還在想,不是給我們梳理每門學科的大概念嗎?怎麽講到學習方法上去了?等我把整本書看完,我恍悟:這些方法不正是學習的底層邏輯嗎?這才是學習上最最核心的大概念啊。

時代不同了,教育真的變天了。我們家長一定要改變教育思路,升級教育理念。

如果您家有學齡孩子,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我都建議您去讀讀猿輔導的這本【學會學習】。相信讀完之後,你一定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