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自規培始,醫學生被剝削的一生

2024-03-26教育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 一共九個字,醫學界將該縮寫的部份都縮寫了一遍,最後只剩下了兩個字 ——規培。

兩個月內,上海、湖南和廣西一共三名醫學規培生,接連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都說叫 「規範化」培訓,為什麽這套「規範化」流程的盡頭,卻是規培生的死亡?

醫學生的命運,被 2013 年釋出的 【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 扭轉。這份意見來自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它對醫學生的培訓模式作出了明確約束,即完成 5 年醫學類本科教育的畢業生,還需要在培訓基地 接受 3 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而這裏的培訓基地原則上是三甲醫院,學習的內容包括 醫德醫風、政策法規、臨床實踐技能、專業理論知識、人際溝通交流等,重點 提高臨床診療能力。

紙面上,這份指導意見字字在理,劍指屢見不鮮的紙上談醫,為樹立醫學生教學相長的道路奠定了基礎。道理來說確實如此,如果你讀了五年醫科,都沒臨床得到過檢驗,醫療事故誰來負責?能力落地又從何談起?

所以,更多已經卷上碩士研究生的醫學生,需要一邊滿足學業需求,一邊前往醫院規培,就為了在 3 年末梢,用一場考試,一張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 來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成為 「白衣天使」。這是人才篩選的巨大漏鬥。

聽著很美好,也很自洽,但現實骨感之處在於,醫院門外巍峨,門內其實是個大染缸。更多沒見過人間險惡的學生,甚至都摸不著手術台,反而為了 「接受考驗」,需要為帶教老師們端茶送水,拿快遞外賣。除了夜夜值班,日日在病床前周轉,甚至還需要為一些老師的「私活」做謀劃。

在低廉的薪資和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中,從小鎮做題家走向醫生的道路並不平坦。在規培關就會遇到第一道阻礙:既然你沒和院長打過招呼,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醫療事務,更多的夜班,額外空余的時間還需要進行學術研究,以期完成畢業論文寫作。

這些規培生身穿白大褂,擁有了一層皮,卻沒有擁有相同的待遇:薪資從幾百到兩三千不等,身上穿的白大褂,甚至部份還需要按月支付租賃費。

站在法律視角上看,他們也並非典型意義的勞動者。由於與雇主之間沒有簽訂明確的勞動合約,來源於考試而不是求職,因此受不到【勞動法】庇蔭,毋寧提及同工同酬。因為他們是學生,聊勝於無的實習補貼是 「恩賜」,而需要完成的工作則是責任。

多重壓力加身,有醫學生說, 不少醫院就是醫學生的緬北 可緬北是你可以不去的地方,但每個醫學生想踏上職業道路,卻不得不經歷規培這一道坎。

從卷進規培賽道玩命熬開始,到坦坦蕩蕩做一個好醫生,再到被俗世人情世故拖累,學著 「長大」。醫學生的一生,是剝削與反剝削的一生,是悲劇的閉環。在這個體系裏面,任何一個個體,都會被機體排異反應無數次「篩選」,希望遺世而獨立的個體,很快就會掃地出局。

站在這個角度上看,這道 「規範化」流程,只是醫學上服從測試的大門。

在貧窮的規培生另一頭,是某些以斂財為樂趣的院長和醫生。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被帶走,據傳在家中查出大量現金。前些日子,某地一位忍無可忍的醫藥代表則告訴我,自己實在不願意幫醫生開車去接小三,不願意塞錢,但為了生計無可奈何,正猶豫是否要選擇離職。

醫療腐敗,反腐打完一輪,掀開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但不論怎麽反,最後,錢都到不了這些年輕人手中。

有時候我也納悶,明明好好的一群年輕人,高考獨木橋都熬過來了,到底現狀是多吃人,多把人往死裏逼,才能把人給逼上絕路?明明好好的一套政策,為什麽不能更市場導向一些,給年輕人一些待遇和空間,給他們一些未來和希望,讓行業變得更好呢?

人生的路從來不止一條,終點也不止一個。對於醫學生來說,這道題更好的解法,似乎是用心聽從自己,拋開外部那些未必正確的評價體系,去確定自己人生的錨點。

世界哪怕是他們的,但終究不可能一直是他們的。等下去,看誰更熬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