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如果馬寅初沒提出人口論,沒有計劃生育,中國如今會變成什麽樣?

2024-10-03教育

前言

近兩年,人口問題成為了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近兩年,中國的人口已經開始負增長了,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問題, 未來中國要面臨的養老壓力過大等等現實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

在這樣的情形下,就有些人開始懷疑起了當初馬寅初先生提出的計劃生育,認為如果沒有計劃生育,中國目前的人口情況根本不會存在, 那麽如果當初真的沒有計劃生育,中國如今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中國人口現狀

近年來,中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特別是這三年,這種分化更加顯著,2021年新出生人口為1062萬,2022年為965萬,2023年為902萬,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 近幾年年的生育率並不是很好。

新中國建國以來,也就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人口下降,分別是70年代和90年代,而現在這是第三次大規模的生育率下降。

即便是放開了二孩,三孩政策也是「於事無補」,如今走在大街上,人們經常能看到的是大人和老人,孩子雖然能夠看到,但是很顯然和好幾年前相比少了很多。

很多人都說,現在人口之所以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誠然,如今年輕人對於愛情觀和婚姻觀的轉變, 更加註重自己生活的舒適度,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買房子和生孩子。

但是為什麽年輕人都不願意買房子和生孩子呢?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現在經濟大環境不好,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已經很大了,所以自然而然也就不願意生孩子了。

面對這種情況,就有人開始質疑起了當初馬寅初先生提出的人口論以及計劃生育政策,認為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適齡人口就不會如今天這麽少,也就不會造成如今這種局面了, 那麽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當初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如今會變成什麽樣?

資訊來源:新黃河客戶端 2024-3-25——出生人口變化致使中國兩年來超兩萬所幼稚園關停

計劃生育政策

馬寅初的計劃一開始並沒有付諸實施, 但隨著人口的增長,政府和各個階層都開始改變了對人口問題的看法。

到了1964年,中國的人口還在不斷增長,已高達七億,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那時候本來是想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但是因為特殊的時間節點,馬寅初的觀點遭受到了沖擊。

從那時起,中國的人口迅速增加,到了1970年,中國的人口已達8.3億,過多的人口使社會失去了正常的秩序。

因此,從70年代起,國家就實施了「晚稀少」的計劃生育政策, 即男性25歲才能結婚,女性則需要等到23歲。

另外,一對夫婦要生兩個小孩,必須相隔四年,這樣才能延長生育時間,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嬰兒的數量下降了將近八百萬,但政府和社會的經濟壓力並沒有減輕。

因此80年代,中國出台了計劃生育政策, 倡導「晚婚晚育」,並於1982年9月正式確立為中國的基本國策。

與「晚稀少」政策相比,「一胎化」政策一出,不少家庭對此表示不解,一方面是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國人的整體文化水平都很低,對此並不了解。

但由於對國家的信賴,不少家庭都采取「少生優生」的辦法,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一個孩子的身上,悉心培養,導致80後和90後都有不少獨生子女,這也是為什麽大部份80後和90後都是獨生子女的原因。

但誰也沒有想到,計劃生育才實施了幾十年,就出現了生育率下降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麽這兩年,國家對「二孩」和「三孩」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

這時,許多人就會指責馬寅初, 說假如他沒有「節制生育」的主張,中國哪有今天的人口問題?

這種觀點實際上是片面的,因為社會在進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馬寅初也不見得不對,而且假如沒有計劃生育,中國的現在會比現在好多少呢?

從原始統計數位來看,中國「嚴格」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數十年中,出生人口減少了四億,中國很有可能成為目前世界上最為「年輕化」的民族。

但年輕並不代表就好,印度的生育率和老齡化問題,從來都沒有困擾過他們,但是他們的生活卻並不好, 如果不是中國實施了「人口論」的有關意見,中國的問題將會變得更加嚴峻。

資訊來源:澎湃新聞 2018-10-31——全面二孩三周年︱取消生育限制能提高生育率嗎

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我們會變成什麽樣

大家都說今天的小孩吃不了苦,人情淡薄,跟70年代80後有很大的差別,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70.80後的人,大多都有幾個兄弟姐妹,相比之下,90後就比較孤單了,畢竟他們都是獨生子女, 可是倘若沒有計劃生育,中國目前現狀如何呢?

第一個就是人口問題 ,現在我們國家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十四億,占到世界總人口將近五分之一,如果計劃生育沒有實施,我們預估人口會達到26億,幾乎是今天的兩倍。

26億是個什麽概念,世界上幾乎有一半的人口都在中國,想要養活這麽多人,那就太難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壟斷問題 ,在一個產業中,一個強大的家族如果人口太多,那麽這個產業的所有資源,都會被這個家族所占據,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染指這個行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的養老和其他社會問題將會越來越多 ,這將會對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人民的幸福感將會大振幅的下降。

自古以來,戰亂結束後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問題,因為每一次大戰,都會導致大量的男性死亡。

因此,新中國剛建立的時候,馬上就開始控制人口的說法,很難讓人接受,也不符合常理,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如果人口過多的話,很顯然會成為負擔。

雖然我們國家剛建立的時候,人口很少,但糧食還是很匱乏的,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加,糧食的需求也就會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想要解決糧食問題就要做到一增一減,增加糧食產量,減少人口數量,好在有袁隆平帶領的科學家,研究出了高產量的糧食作物。

另外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另一個問題,中國的房地產價格為何如此之高? 究其原因,還是供需失衡。

很多人都想要買一套房子,但是市場上卻沒有足夠的房子,這就成了一種供需失衡,人多了,房子也就貴了,畢竟土地是有限制的,不可能無限制的發展下去。

而現在,這兩年樓市的「慘狀」,卻是因為人口的減少,造成了供求失衡, 所以就算房價「跌跌不休」,也沒有多少人有信心去買。

畢竟,隨著人口的減少,房產也不再是奢侈品,只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並沒有在計劃生育和鼓勵生育交替之際做好銜接,畢 竟只有將人口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才能讓所有人都過上安穩的生活。

資訊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2023-5-5——從「計劃生育」到「最佳化生育」, 改變了什麽?

人口變化不一定有規律可循

人口結構的改變,就好比是一個大池子,一邊接水一邊防水,放的太快,池中的水就會快速流失。如果水流的速度很快,那麽池水就會溢位。

人口的變化基本上是按照這樣的規律來進行的,事實上生與死是受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這一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任何外界條件的作用, 都會對族群的結構產生影響,甚至是發生變化

所以,人口的變動是一種非線性的,短期內看不到任何東西,但從長遠來看,它也不一定就會遵循某種規律。

如果僅僅從某一年的人口變動,或是從某一時點,對未來的人口變動進行預測, 那麽得到的結果,都有可能是錯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江蘇的幾個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發生了人口的負增長,但總體來說,全國的人口增速還是很快的。

再以遼寧省為例,2011-2015年間,其人口增速呈現出一種不確定的趨勢,先負後正,再降為負,最後再次為正, 這一改變,就已經展示了,人口的改變結果其實是難以預測的。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新加入的勞動力將會一直增加到2035年,而且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也比較年輕化。

換句話說,就像一些人認為中國人還是很多,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這樣的情緒還會持續下去。

其次總體上來說,人口增長率降低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全社會的人口都沒有增加,相反,基於目前的人口,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人口增長的慣性將繼續存在。

由於人口增長是一項長期的事情,它帶來的後果並不會馬上顯現,而是會慢慢顯現,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這個過程是每個國家都會經歷的。

資訊來源:中新網 2021-6-4——調查顯示:約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對生育持有矛盾心態

結語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不僅我們已經結束了人口快速增長時期 ,而且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也會在某個時間節點面臨這個問題。

現在的人口增長率,只是一個趨勢, 具體的後果怎麽樣,還需要許多年的時間才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