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溜索女孩」:8歲就溜索200公尺渡江上學,16年後她的選擇讓人意外

2024-02-05教育

文| 木易

編輯| 木易

«——【·前言·】——»

你是否曾經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小女孩懸掛在半空中,腳下則是狂暴的河流,周圍沒有任何防護設施?

這是發生在雲南的一個真實故事,時間追溯至2007年。

這個女孩名叫舍燕恰,是一名傈僳族的孩子。

她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透過一條簡單的溜索跨越滔滔江河,只是為了能夠到達對岸的學校接受教育。

這段令人震撼的畫面被一名江蘇電視台記者捕捉下來,並迅速傳遍全國,讓人們開始關註這些生活在山區、面對巨大困難但仍然堅持學習的孩子們。

那麽16年後,「溜索女孩」舍燕恰過得如何呢?

「溜索女孩」

2007年秋,江蘇一支電視采訪隊在雲南怒江邊布臘村進行采訪時,無意中看見一名八九歲的小女孩在江面上溜索。

那抹紅色衣衫在江上搖搖欲墜的倔強身影讓她看了就無法忘懷。

戴琳燕也註意到,如果那名女孩失足墜入江中,恐怕很快就會被激流吞噬。

於是她立即拿出攝影機,開始拍攝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這段視訊回到電視台後,經過剪輯加工,很快以【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橋】為題制作成新聞片在各大媒體上播出。

短短數分鐘的視訊記錄下這個叫余燕恰的苦學女孩在波濤翻滾的怒江上搖搖晃晃前行的場景,看得人心驚膽戰。

事後人們才了解到,余燕恰所在的山村只有這麽一所簡陋的鄉村小學,而她的家位於學校的對岸。

兩岸之間並無橋梁,村民們只能依靠這條自制的長繩作為交通工具。

看似簡單的繩橋,對於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而言卻是生死線。

但為了讀書,余燕恰還是咬牙忍受這艱辛。

每當江水湍急,吹來的山風更大時,她都不得不格外小心,才能保證自己能平安到達學校。

這已經是2007年,在許多城市地區,孩子們普遍享受著免費入學的義務教育。

人們簡直不敢想象,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有小學生要孤身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去學校讀書。

滑溜索,孩子上學的唯一交通工具

溜索跨越怒江,成為雲南貧困山區孩子們上學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名叫福貢的地方,居民通常生活在極度貧瘠的土地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且缺乏有效交通工具。

只有一條長長的溜索,它連線著兩岸的懸崖峭壁。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透過這條溜索穿越激流滾滾的怒江,來到對岸接受教育。

余燕恰4歲時第一次在媽媽的抱帶下滑過了橫跨在怒江兩岸的繩索。

這根借助兩邊高地落差而產生滑行的繩索,是連通布臘村與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

如今,媽媽還清楚記得那時河水的湍急聲以及女兒瘦弱身體在懷中輕飄飄的感覺。

她害怕這搖晃的繩索會讓余燕恰失手墜入江中,所以一路緊緊抱住她。

而小小年紀的余燕恰還不明白這有多危險,只記得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以及母親溫暖的懷抱。

當余燕恰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時,也不得不每天滑溜索到對岸去上課。

一開始,母親還十分擔心,堅持每天早早起床,送余燕恰上學。

可自己身上農活又多,日復一日也吃不消。

漸漸地,她只能放心讓女兒自己上學放學了。

余燕恰好同伴們勇敢地面對這條危險的「交通工具」,因為對讀書的熱愛和渴望勝過了對高空滑索的恐懼。

但這根細長的繩索於余燕恰而言還是過於危險。

她的體重太輕,常在滑到一半時失去動力,只能停滯在江面等待救援。

所幸每次村裏大人都會及時趕到,把她救下來。

改變命運的愛心之橋

有了記者的報道,「溜索女孩」的事跡被廣泛傳播開來,社會各界人士開始關註這個貧窮而又落後的地方。

經過多方的努力,一場大型的公益行動拉開了序幕。

這場愛心行動由江蘇電視台主導,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20多個媒體參與。

經過數個月的努力,社會各界共籌集到140余萬元善款,用於修建一座能夠讓村民們安全通行的大橋。

這座名為 "布施底橋" 的大橋成為連線兩個岸之間的紐帶,不僅方便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場公益行動也為布臘村註入了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

村民們得以跨越地理限制,走出小村莊,開拓眼界,尋找發展的機會。

他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對於余燕恰而言,這座愛心橋不僅僅是一座通向未來的橋梁,更是一種生活的轉變。

長大後回到家鄉

隨著村子逐漸興旺發達,政府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一座新的公路橋很快取代了那根危險的溜索,架起了通往知識的橋梁。

余燕恰如獲新生,終於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步行上下學了。

這給她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教師悉心指導下,余燕恰勤奮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她多次在各種考試和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縣級及以上獎項十余次。

許多客觀條件改善的同時,她自己也在這段時間成長為一個充滿上進心、有理想抱負的青少年。

高中畢業後,在老師和學校多方舉薦下,余燕恰以優異成績考入昆明醫科大學醫學院。

整個家鄉為之驕傲——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第一次從這個偏遠山區走出,進入頂尖高校。

這是對她努力的最好報酬,也預示著她即將譜寫嶄新篇章。

大學期間,余燕恰潛心學習醫學知識,又參加了許多社會實踐,積累豐富的誌願服務經歷。

她渴望學以致用,透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鄉醫療資源匱乏的現狀。

畢業後,余燕恰果斷放棄了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選擇回到故鄉,在縣醫院擔任醫生。

盡管條件艱苦,收入微薄,但她從未後悔。

在余燕恰的倡議和努力下,村委會逐步擴建和改造衛生院,添置醫療裝置,完善設施,使偏遠山村也擁有了基本醫療保障。

許多兒時的夥伴也被她的精神感染,選擇回鄉工作。

村子裏新建的學校教學樓,就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記得「溜索女孩」也就是余燕恰的故事也被拍攝成教育電影,但劇中的女孩娜香的命運則充滿了悲劇色彩。

【走路上學】中的遺憾

【走路上學】是一部讓人深感痛惜的電影,它講述的是生活在雲南怒江貧困地區的小孩們如何為追求教育機會而奮鬥的故事。

其中女主角娜香的悲劇命運更是讓人扼腕嘆息。

娜香是個體貼的姐姐,她每天都會幫助母親做家務,照顧年幼的弟弟。

瓦娃則是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他羨慕姐姐能溜索過江去讀書,於是偷偷地學著姐姐的樣子,嘗試著自己溜索過江。

聶老師的到來,為這個偏遠的小村莊帶來了希望。

她不僅耐心地教導學生們知識,還關心他們的生活。

當看到孩子們冬天裏沒有鞋穿時,聶老師決定為他們籌集鞋子和襪子。

娜香卻因為保護新鞋子,不慎從溜索上跌落江中,失去了生命。

六個月後,一座嶄新的鐵索橋橫跨在江面上,瓦娃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腳上穿著和姐姐同款的新鞋子,站在橋上。

他仿佛在尋找姐姐的身影。

這一刻,我們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也看到了人類對於美好未來的執著追求。

結語

「溜索女孩」余燕恰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處何方、經歷了什麽,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著追求更好生活的決心,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們也應該學習余燕恰的精神,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