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為什麽帶娃的人越多,反而越累?知道真相後,10年的氣白生了

2024-07-01教育

勞動節前的一周,我不是因為直播出差嘛。

每每這種時候,奶奶都是要過來幫忙的,做做飯、接送下DD……C爸不至於太過忙亂。

結果,好巧不巧,就那幾天,奶奶在老家有事兒,實在走不開。

原本想著,那就讓姥姥過來幾天。

後來C爸看了一眼自己的排班,不是特別忙,幹脆心一橫——我自己來吧!實在不行,再請救兵!

我內心OS:確定你行?

雖然白天基本是大人上班,孩子上學;但晚上既要照看寫作業的老大,又要顧及上躥下跳的老二,還得做飯收拾家...

emmmm,也夠他喝一壺的了。

但我表面:行行行,靠你了!

人家既然有這個覺悟,咱不能上來就潑冷水吧。

帶得好,皆大歡喜;帶不好,也讓他體會一把一拖二的人間疾苦。

沒想到出差回來,家裏一片歡樂祥和,孩子們沒啥委屈的模樣,C爸也沒啥多余的吐槽。

我:都挺好的?

爺仨:都很好呀!

02

這還挺出乎我意料的。

但細想,也在情理之中。

這兩年我越來越覺得, 帶孩子這事兒,真不是「人多力量大」。

有時候一個人帶反而比人手多的時候要更輕松。

越多人帶娃,我們越要付出很多不必要的精力。

現在大多數家庭基本都是多人帶娃模式吧:三四個大人,看一兩個孩子。

照常理說,每個人都該很輕松。

比如有老人幫忙,咱們年輕人就能省點心;我們下班接手了孩子,老人就能休息休息。

但好像並非如此,雙方還是都很累。

當然不一定是老人,和隊友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因為,難的不是帶孩子,而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這就需要額外的精力支出。

譬如,孩子玩積木。

我的認知告訴我,除非她邀請否則不要插手,在一旁陪著就好。

但長輩卻覺得,要教給孩子怎麽搭,搭錯了,就要指導、糾正。

然後呢,我就要解釋:「不要幹預,這樣會影響她的專註力;孩子也要試錯,才能找到對的方法。」

再比如,孩子犯了錯。

隊友可能會批評: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非不聽,看,現在摔了吧。

而我知道,這種表達,根本不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只會加重孩子的羞恥感。

所以我就會試圖說服對方:「孩子都摔了,不先安慰她,還落井下石?這樣說對孩子會……你應該……」

結果, 每次都是巴拉巴拉說一大堆,別人不一定聽,還可能激化矛盾,消耗情緒。

這是不是就是在占用雙方的精力?

比起獨內建娃,這當然要更累。

哪怕沒有理念上的分歧,當有別人盯著我們帶孩子的時候,也容易投入很多不必要的精力。

舉個例子。

C爸輔導CC寫作業,越是我們在場的時候,他就越容易發脾氣,總能聽到他喊:這裏怎麽能出錯呢?之前不是給你講過嗎?

之前我就「認了」,覺得輔導作業嘛,哪有不瘋的。

但據CC說, 我不在的時候,爸爸都不怎麽發脾氣的。

很奇怪對吧。

你們猜為啥?

因為他要 證明自己

,他輔導作業很專業,在他的幫助下,孩子是能快準狠的完成的。

所以一旦CC有些拖延、錯誤比較多的時候,他就容易著急、暴躁。

換句話說,他擔心我們認為他沒把孩子輔導好,失真自己形象。

相反,沒了我這個「觀眾」,他也沒有要向誰證明的必要了,慢點就慢點,反倒平胡了下來。

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是吧,但仔細想想真是這樣。

譬如夏天DD想多吃一個冰棍。

旁邊有奶奶的話,我就會格外嚴厲堅持原則,哪怕DD哭也不妥協。

因為平時奶奶放水的時候,我總會囑咐「別老讓他吃太多」,不能現場打臉吧?不能落一個只準官差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名聲吧?

譬如孩子哭鬧。

周圍有其他人「圍觀」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會「兇神惡煞」,用超乎於平時的嚴厲讓孩子盡快停下來:你再給我哭!

我們總是忍不住想證明給別人看,因此額外付出許多原本可以節省的精力。

但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就不同了,我肯定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不用去解釋那麽多,想怎麽管怎麽管,不用擔心有矛盾,更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證明給誰看。

心累不想堅持原則的時候,就給娃放放水,多吃一根就多吃一根冰棍;孩子鬧得兇的時候,就偶爾讓個步,也不怕打臉。

沒有額外的精力消耗,反而更輕松一些。

03

說實話,關於這個問題呢,我也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法。

有的家庭,確實需要一份老人的幫助;就算不需要老人幫忙,也有隊友「指手畫腳」。

如果這對你造成了精力消耗,給你帶來了沒必要的負擔,那唯一的建議就是——眼不見為凈。

我們沒有必要非讓別人認同自己。

要知道,哪怕對方的方式不是那麽科學,也不一定就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

我們以前聊過,如果把孩子生活的環境比作一個大的生態系。

那麽,我們每個人的養育/教育方式(父母的、爺爺奶奶的、姥姥姥爺的、還包括學校老師的),都可以稱作一個個的 「微環境」

做為孩子的主要影響人,只要你給予孩子的微環境,是穩定的,是能給他帶來能量的,那就不用太緊張別人怎麽做。

哪怕娃在其他微環境中遭受些「打擊」,只要你認真且正確的對待,這一點點的創傷,是完全能撫平的。

而且,也不得不說,我們太容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視角了。

其實站在對方的角度,你也是給他施壓的那個人,也讓他在帶娃之外,投入很多精力來應付你。

更年輕一些的時候,我對家庭的期待,是一家四口整整齊齊的出門。

但這兩年,我跟C爸更喜歡的模式,其實是分開帶娃。

或是我留守家裏,他帶倆娃出門,沒有我碎碎念、各種管閑事,嫌他管太細、太潔癖,孩子們開心,他也輕松。

或是我一拖二玩耍,我帶娃放飛自我,、也自得其樂,沒人過來掃興嫌臟、嫌亂、嫌你沒時刻守著娃,也是好不快哉。

孩子們在跟不同風格的養育者獨處的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的適應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養育風格,只要對方不是特別破底線,比如動輒打罵侮辱。

那他們照顧孩子時,咱就放寬松一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你要知道,每個人身上都是有自己的高光部份(不然萬千人中,你咋會選他嫁?),孩子也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都是為孩子好,家人之間就別內卷了。

只要你保持強大的內核,就不怕孩子面對別的風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