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大學專業「關停潮」,來了!

2024-02-05教育

主要因生源減少造成的大學「倒閉潮」,正在全球多地輪番上演。雖然我們的高教領域尚未被波及,但大學專業「關停潮」已經來了。

根據教育部2018-2022年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 5年中共有3030個本科專業被撤銷 ;2022年被撤銷本科專業數量更是達到925個。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少子化」沖擊下台灣多所大學停辦,不少大學教師不得不頂著博士頭銜到中小學代課。

那麽如果專業被撤銷,專業教師怎麽辦?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專業調整,力度加碼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提出建立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鼓勵高校自主調整和撤銷「過剩低質錯位」專業。

根據歷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數據,2018-2022年間,共有3030個本科專業被撤銷。 近4年本科專業撤銷數量更是一路飆升,從2019年的267個上漲至2022年的925個。

尤其是2021年、2022年,撤銷了10個及以上的專業的高校分別達到14所、11所。

2018-2022年這5年中,被撤銷數量最多的專業是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全國共有100所院校撤銷了該專業;其後依次是公共事業管理(97個)、服裝與服飾設計(70個)、產品設計(66個)、資訊與計算科學(65個)。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定調整最佳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明確「 到2025年,最佳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 ,……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對高校連續五年未招生的專業予以撤銷處理 」。

高校專業最佳化調整力度或將進一步加大。

容易被撤銷的「高危專業」

未來兩年,哪些專業容易被撤銷?

伴隨【改革方案】的出台,四川、江西、福建、安徽等多地出台本省高校專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指導意見。從中可以看出,「畢業去向落實率(就業率)」是專業布點減招、停招,直至撤銷的一個關鍵指標。

例如為壓減停撤錯位過剩低質專業, 江西省 教育廳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指導辦法(試行)】中明確, 畢業去向落實率連續2年低於50%的專業點,將責令其暫停招生。

四川省 教育廳釋出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則提出, 若專業點連續2年畢業去向落實率位居末位,就要面臨減招、停招的風險

安徽省 【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中要求, 連續3年就業去向落實率低於60%的專業暫停招生。

福建省 教育廳關於普通本科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的指導意見】中提到, 若專業連續2年畢業去向落實率低於全省同類專業平均落實率將被要求調減招生計劃。

除了畢業去向落實率不佳, 專業與高校辦學定位不匹配、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脫節、全省布點較多 等因素,也是各地壓減停撤專業考慮的主要因素,總之, 並非僅以就業率定專業存亡。

專業停辦,專業教師怎麽辦?

2023年一則媒體報道——「少子化」沖擊下台灣多所大學停辦,不少大學教師頂著博士頭銜到中小學代課的新聞,引發了很多討論。

那麽如果專業被停辦,老師如何安置?隨著各地高校專業最佳化調整力度加大,一些「高危」專業的教師尤其關心,一旦專業縮招、停招,直至被撤銷,自己該怎麽辦?畢竟沒有學生、完不成課時要求,會直接影響到年終績效和職稱晉升。

有老師表示,雖然所在專業本科停招了,但碩博點還在,所以對自己影響不大。可以繼續留在本專業,同時教一些其他本科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不過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這麽順利過渡。

透過梳理相關資訊我們發現,被撤銷專業的教師流向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分流到相近專業、學院講專業基礎課

由於一個學科大類的專業知識有重疊的部份,所以如果一個學院下有多個專業,被撤銷專業的教師可以轉到相近專業、學院講授專業基礎課,或相近的專業課程。

不過若教師被分流到新的學院、新的專業,除了職稱和科研履歷,很多工作都得重新來過。例如為了講授全新的課程,一些老師甚至要邊自學邊教學生。一位網友表示,自己的老師就是從被撤銷專業調劑過來的,暑假還要在家苦學、上網課,「人到中年真的相當心酸」。

而一些轉換院系後,專業跨度略大的教師,在過渡階段還可能面臨在新學院、新專業不受重視、處在邊緣的窘境。

2. 講公共基礎課

近五年被撤銷數量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裏,人文社科類專業占了7個。尤其是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擬撤銷英語等6個本科專業,更是讓很多英語專業、小語種專業教師感到「像是天天頭上懸著把劍」。

英語專業如果被撤銷,專業教師去教大學英語這門公共基礎課,理論上沒有跨專業授課的困難。但由於實際需求有限,讓全部專業教師轉去教公共課並不現實,還可能因為課分時配「僧多粥少」引起矛盾。

3. 轉崗行政,或實驗室、圖書館等教輔崗位

專業被撤銷,專業教師轉崗行政、做教務,轉到實驗室、圖書館等教輔崗位,或是轉做輔導員等,也是教師的一類選擇。

當然,轉崗行政、教輔崗,可能就意味著教師要調整甚至放棄原先為自己規劃的職業發展路徑。

4. 跳槽到其他高校

另外,教師與學校簽訂的人事關系不同——比如是編制在人,還是編制在崗,或是部份高校已經開始推行的「預聘—長聘」制度等,被撤銷專業的教師實際要面對的問題也將各有差異。

大學專業的興衰、更替,是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變化的重要體現。伴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未來大學裏無論專業的撤銷還是新增都將成為一個常態。

對於大學教師來說,高校專業最佳化調整更是與個人切身利益直接掛鉤。有網友表示,自己所在 院系領導已經在會議中提醒全體教師要「居安思危」 。這意味著每位教師,無論是專業負責人還是一線教師,都需要關註本專業的高品質建設。

例如畢業生就業狀況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結果之一,是對招生、學生和專業設定、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等各環節的總體反饋。將反饋透過固定的形式切實落實到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讓環節間相互關聯、交互作用,最終起到提升人才培養品質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趙越. 大學專業末位淘汰,就業率定「生死」?[EB/OL]. [2023-09-10].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

[2]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江西省教育廳、福建省教育廳、安徽省教育廳等網站。

[3]小紅書、知乎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