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多如狗,研究生遍地走
曾經讓人羨慕的本科學歷,現在就像打折促銷的白菜,越來越「賣不上價」了。
於是一股「逆襲」潮流悄然興起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本升專」,轉身紮進了工廠或後廚,開始「回爐重造」計劃。
這是為什麽?難道藍領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老一輩常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在幾十年前是無數人奮鬥的動力,也切切實實地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
二十多年前大學生還是「天之驕子」,憑借著一張畢業證,可以在一線城市買房安家,把一家老小都接過去,成為人人羨慕的物件。
但是風水輪流轉,時代變化快的讓人都來不及反應。
如今那些曾經有著讓人羨慕的「高學歷」的人,竟然也面臨了就業難的困境。
某招聘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1158萬,再創歷史新高,但就業市場上的崗位卻遠遠不足,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待業在家啃老的現象比比皆是。
可怕的是這麽多人搶飯碗,HR卻越來越「挑剔」。
得985、211優先,還得有實習經驗者優先,會個三四門外語更好,最重要的是得能適應得了加班
頂著985大學畢業的耀眼光環,也很容易在擁擠的招聘市場屢屢碰壁,別說高薪工作,就連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都難求。
別覺得誇張,這會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公務員考試曾經是無數大學生眼中的「鐵飯碗」,如今也成了競爭激烈的「獨木橋」。
經常是計劃招錄人數幾萬人,但報名人數幾百萬,七八十比一的上岸機率,其難度可想而知。
一下子「學歷貶值」這四個字,沈甸甸地壓在無數年輕人心頭讓人喘不過氣。
其實導致學歷貶值的答案並不復雜。
高校擴招讓人才市場供過於求。以前大學生是多麽稀缺的資源,如今研究生都滿街走了。
當人才的數量比市場想要的多得多的多時,學歷的光環自然就越來越淡了。
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
過去很多企業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的工人。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更需要的是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還有教育品質參差不齊的原因。
一些高校為了追求規模擴張,忽視了教育品質,老師的PPT舊到「包漿」。
很多學生上大學就是睡懶覺打遊戲吃食堂,上課的時候玩手機刷視訊,更有甚至都不怎麽去上課。
這樣導致很多畢業生「有學歷,沒能力」,一到實際操作就不靈了。好幾年啥也沒學,當然就什麽也不會。
此外人們也從普遍認為「學歷越高,能力越強」的觀念轉變到了「學歷並不代表一切,能力才是硬道理」。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開竅了!
以前大家擠破頭都想進的寫字樓,現在仿佛成了「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著好好的大學文憑不找辦公室的工作了,而是一頭紮進了技校的車間,或是後廚的竈台前。
這屆年輕人似乎突然「開竅」了,畢竟在生存面前,一切虛無縹緲的東西,都得靠邊站。
與其在寫字樓裏當個「精致窮」,每天為了房租、水電費發愁,還不如去專科學校學門手藝,憑自己的本事吃飯來得痛快。
更重要的是技術是「硬通貨」,走到哪裏都不怕。
與其說年輕人是選擇做「藍領」,不如說他們是在選擇一種更加務實、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
難怪有超過六成的應屆生都說,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就去做藍領。
可很多人還是寧可要面子也堅決不脫下孔乙己的長衫。
因為是大學本科或者碩士畢業的,所以畢業之後都想找坐在辦公室裏的體面工作,如果是大廠或者外企就更好了。
讓他們去做服務行業,比如炒菜的廚師、電工之類更偏向技能的工作,總會覺得大學白讀了。
這就讓人想到殷桃和王驍演過的一部電視劇【凡人歌】。
在北京的一對中年夫妻雙雙失業,房貸、養孩子還得贍養老人,壓力相當大,最後選擇了在市場裏賣鹵貨,最後的結局很不錯。
可是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在現實裏放棄已有的學歷和工作重新開始,還是很需要勇氣的,而且也不能太沖動。
雖然「學個技術傍身」是一句箴言,但也不是說只要學會一門手藝,就能在「內卷」的時代找到另一條出路。
有人就因為輕信了網上的廣告,花了不少錢還浪費了時間,最後沒學到技術也沒得到工作,只得到了一肚子的窩囊氣。
轉行必須不能只被忽悠以後能賺多少錢,還得考慮適不適合自己、學習機構正不正規,別被人當成韭菜隨便割。
也許這些被騙的人只是眾多「學技術」年輕人中的一個縮影。
他們渴望改變渴望擁有更美好的未來,但各種「坑蒙拐騙」的培訓機構,讓他們的求學之路充滿了坎坷。
如何才能避開「陷阱」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這是每個年輕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看到現在這麽多年輕人選擇「本升專」,多少有點感慨。
以前聽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才能出人頭地」。
可現在大學文憑越來越不值錢,反倒是那些技術過硬的藍領成了「香餑餑」,這都是時代變遷的結果。
以前國家缺人才,大學生少自然吃香。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學生多得是,企業用人標準也水漲船高,沒點真本事,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那些有手藝的師傅。
當然「本升專」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畢竟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但至少它給正在為工作迷茫的人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在選擇未來的時候,與其盲目追求學歷,不如多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什麽才是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