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靳海霞:為教師「撐傘」,讓學生「發聲」

2024-03-25教育

教育是科學,懂教育的人應是嚴謹、有序、寬容的人;教育是事業,懂教育的人應是廣博、大度、心誌高遠的人;教育是藝術,懂教育的人應是智慧、靈動、激情的人。 」這是靳海霞多年來衡量自己是否是一個純粹教育人的標準。在東北教育界,大家都喜歡稱她為「靳大姐」,這不僅源於她的人格魅力,更源於她對教育的熱愛與堅守。她幾十年紮根鐵嶺開原這片黑土地,以充滿人性關懷的理念,探尋著幸福教育的符碼。

靳海霞 ,遼寧省鐵嶺市開原民主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遼寧省首批正高級教師,遼寧省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首批中小學領航校長、教育部國培計畫培訓專家、教育部高等師範院校師範類資格認證專家等榮譽。

做好人心管理,為教師「撐傘」

1986年6月,年僅19歲的靳海霞來到開原市民主小學。工作伊始,她有幸遇到了一位有智慧、有擔當、敢於創新、富有教育領導能力的老校長,言傳身教多年,讓她受益匪淺。從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到教務處主任、副校長,2004年4月30日她正式任校長,2011年民主教育集團成立,又成為集團總校長。靳海霞說:「與什麽樣的人同行,在什麽樣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對一個人具有重大意義。」基於這樣的經歷,她希望自己也能夠為教師「撐傘」,成為引領教師成長的良師。

故事一: 2005年4月,民主小學擬招聘的教師中,有一名畢業於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她家處偏僻農村,父親常年患病,大學畢業前還欠兩萬余元助學貸款。按規定,畢業時大學生必須還清助學貸款,學校方可發放畢業證書,否則就不能順利就業。靳海霞了解情況後,馬上用自己的薪資幫她還清了助學貸款。這個姑娘的父母得知後,雙雙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並囑咐女兒:「能遇到這樣熱心腸的好校長,能到這樣有人情味的學校上班,是你的福氣,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故事二: 「校長,我和丈夫長期分居兩地,兩個孩子,大寶跟我在鐵嶺,二寶、丈夫和婆婆在外地。大寶想爸爸,二寶想媽媽。我很心疼,卻只能默默承受著思念的痛。尤其二寶生病時,我都不敢打視訊電話,看見他我的眼淚就止不住。我總覺得虧欠了兩個孩子,但又很無奈,力不從心的絕望時常讓我感到崩潰。現在,丈夫所在地區有一所學校願意接收我,但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為難,您對我們這麽好,我都不知該怎樣說出辭職的話。校長,這種情況,您說我該怎麽辦?」2022年春節期間,靳海霞收到學校初中部一位老師發來的訊息。

讀完訊息,靳海霞的內心翻江倒海。「於情,我想讓她走,因為我也是媽媽,非常理解她的心情。於理,我又不能讓她走,因為她當時帶的是九年級,距離中考只有四五個月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她離開,班上不少學生很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於是,她回復道:「我們既是老師,也是有著深深母愛的媽媽。我特別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感同身受地糾結。但你也知道,中考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事關重大,所以這次只能先委屈你。在我心裏一直都很看重你,這一點相信你是深有體會的……」

讀完,這位老師又發來一段長長的文字:「您發來的訊息,讀到後面我已經看不清了,淚水不斷滴在手機螢幕上。與難過不同的是,這是有人理解的委屈,就像一個孩子在家長那裏得到了安慰。謝謝您,校長。您的器重,我當然能感受得到。人們常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雖非‘千裏馬’,但在您這位‘伯樂’的帶領下,也有了讓自己成為‘千裏馬’的願望。讓一個原本不自信的人成長為頗有一番‘得意’的老師,是您的栽培、您的提攜,更是您提供的平台鍛造了我。您和這個平台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是我一旦離開以後再難遇到的,如果不是真的遇到了困難,我大概永遠也不會有離開您的想法。抱抱您,校長。謝謝您,讓我心裏縱然有委屈也充滿了動力。」

圓滿送走初三畢業生後,當這位老師再次提出要去丈夫所在的地區工作時,靳海霞內心雖有不舍,但更多是替她高興,並親自到教育局幫她蓋了章。

可沒想到,教師節前一天,這位老師突然發來訊息說:「校長,我想回去,您還要我不?」

「想你很久了,趕快回來吧。一直覺得你是個有教育理想的人。」靳海霞用「真心」和「信任」為這位老師編織了一張「托底的網」,當她帶著這份感激之情再次回到學校,動力比之前更足,很快成為學校中層骨幹。

傾聽學生心聲,讓他們快樂起來

在靳海霞看來, 辦學的底層邏輯,是以兒童的成長邏輯和學校的發展邏輯來設計課程和教學,在堅守教育的民主性與現代性相統一的基礎上,將對兒童學習與成長規律的研究作為起點,進而探究教育的規律。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在談及「校長應有什麽品質」時提到,學校的一切工作最後都要落實到學生身上。靳海霞也常常強調, 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所以必須耐心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 「比如在處理學校發生的突發問題或者學生之間的矛盾時,教師一定要保持清醒,我們眼睛看到的也可能有錯誤,我們耳朵聽到的也可能與事實有出入,所以要允許學生發聲。當學生把內心的聲音傾訴出來,我們所做的一切才能做到學生的心坎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果一所學校的校長、幹部和教師,不研究兒童的心理,不研究成長中的兒童,那麽教育教學一定是盲目、低效甚至無效的。」

每逢教師節、春節等節假日,靳海霞常常收到畢業生的信件和資訊。除了問候與祝福,還有不少學生向她表達對母校的感激與懷念。一位畢業於民主小學的學生在讀大學期間,就曾在寄給靳海霞的新年賀卡上這樣寫道: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剛跟同學回憶起自己的小學,從書法練習、形體訓練課、電子琴課到有意思的外教,這些都讓我的大學同學羨慕不已,我感覺真驕傲。在民主小學所接受的教育讓我受益終生,很感謝您和老師們開風氣之先的素質教育,希望母校有更大進步!靳海霞表示:「我非常願意傾聽來自畢業生的反饋,追蹤他們的發展,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有利於學校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改革,以更符合學生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發展對未來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學生的需求也在變。當被問及「作為20年的老校長,您的教育理念經歷了怎樣的升級」時,靳海霞坦言:「誰都不是一開始就擅長當校長,我也一樣,是一批一批學生和老師在陪著我成長、成熟。」回顧教育生涯,她表示自己也有一些遺憾。「剛開始做校長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要從追問教育本質的角度來審視和規劃學校的發展。從教38年來,我的教育理念中最大的變化是——以前是把學生當作學生,現在是把學生當作人。二者是不一樣的概念,後者強調學生是一個有尊嚴的生命個體,有自己的優長、短板,也有個人喜好、追求,他們需要被承認、被肯定、被賞識。當前,教育‘內卷’現象愈演愈烈,很多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和自由,教育者應該思考如何讓孩子快樂起來,要鼓勵學生好奇、好思、好問,並不斷為其發展補充能量。教育的魅力就在於幫助孩子們找到他們可以‘偉大’的地方,並使其在通往‘偉大’的路上行動起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行程不斷推進,我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現在還要美起來。教育要培養真善美的人,我們要透過中華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

新時代校長必不可少的「家底」

於一所學校而言,校長的辦學理念起著標桿性的引領作用,有什麽樣的校長(尤其是在同一所學校任職多年的校長),往往就有什麽樣的學校風貌和教師群體。靳海霞表示:「做新時代的校長,既有挑戰,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日,國家對於人才的需求以及培養人才的標準不同以往。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要思考未來社會需要什麽樣的人。 一方面,新時代校長要以專業化引領教師發展。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例,校長必須追問新課改的背景和意義。‘南轅北轍’的道理我們都懂,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當校長能夠給教師講明白新課改的邏輯與關鍵指向,他們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新時代校長在治校過程中要強調民主性與現代性。 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民主和諧的教育生態,無論學校幹部、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要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撐。民主是以人為本的前提條件,民主的國家就要有民主的公民,而民主的公民一定來自民主的教育。同時,新時代校長應該提高自身對資訊科技的駕馭能力,將現代科技手段植入教育發展當中,使教育更具科學性與現代性。」

靳海霞還強調,教育要堅守,校長要清醒,知道自己在哪裏、去哪裏、怎麽去。擔任校長的20年來,她一直帶領學校教師隊伍尋找通往理想教育的路。「開原雖然很小,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看輕過自己。如果我們能把一個小地方的學校辦好,那麽對於中國千千萬萬個小地方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靳海霞是土生土長的鐵嶺開原人,她家鄉情結濃厚,面對北上廣深多次高薪誠聘都不為所動。對此,她表達了自己心底最樸素的想法:「其一,我是這塊黑土地所生所養。當年在農村上學時我就想,如果將來能過上掙薪資的生活,就很知足了。後來,我不但掙薪資,還成了一名人民教師、一位名校長。我自身的成長充分證明,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生活。我們學校有60%左右的學生是農村孩子,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更多農村孩子的人生,從而改變他們的家庭面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要透過教育來阻斷家庭貧困的代際傳遞。其二,在我個人的價值觀當中,一直都認為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重要得多。去發達地區從教,我的個人生活條件會變得更好,但並不一定能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因為發達地區也不差我一個,但是在開原,我卻可以引領和改變一個地區的教育發展。其三,我離不開生命當中那些最重要的追隨我的人。從當校長開始,我就設想著理想教育的模樣,並不斷去改變原有的老師,同化後來的老師。這個過程很艱難,但這批老員工始終追隨著我、支持著我,堅守在這裏。為了好的教育,他們同樣付出了半生的心血,他們是我榮辱與共的戰友,我舍不下他們。當然,也舍不下這所學校,它就像我十月懷胎孕育出來的孩子一樣,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單體小學變成幼小初一體化的教育集團,帶給我的幸福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立足當下,面向未來,靳海霞憧憬著營造一種「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的教育生態,讓學校充滿善意、包容、理解和支持,讓教師幸福從教,讓學生快樂成長。

— END —

來源 | 本文刊於【教育家】2024年3月刊第2期,原文標題【靳海霞:以心交心,探尋幸福教育的符碼】

作者|李香玉 劉燕

統籌 | 周彩麗

【教育家】雜誌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