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農村女生,在北京讀博,第一學歷民辦大專,從不覺得比別人差

2024-07-21教育

王琪,1996年出生於山東泰安接山鎮的一個普通家庭。高中時期的她,玩心很重,總是沈浸在課外書和寫小說的世界裏,對未來毫無規劃,甚至從未考慮過能否考上大學。

2003年9月的一天,高三一次月考後的語文課上,王琪正若無其事地翻看著小說。突然,一個粉筆頭砸到她頭上,緊接著是老師嚴厲的聲音:"王琪190分,1408名,年級倒數啊!看樣子你連高中畢業證都不一定拿到了!"全班同學頓時哄堂大笑。

王琪瞬間大腦一片空白,被老師罰站在教室外倒垃圾一周。從那以後,王琪每次走進校園都覺得備受煎熬,仿佛所有人都在指指點點,竊竊私語:"看,這女生是咱學校的'墊底'!"這樣的氛圍讓她失去了繼續學習的信心,甚至萌生了退學的念頭。

直到春節前的一個晚上,放學回家的王琪再也忍不住了,抱著正在掃地的媽媽嚎啕大哭:"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母親沈默了一會,輕聲說道:"妮兒!熬也是一年,學也是一年。

不管未來怎樣,起碼咱不能讓自己後悔。"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觸動了王琪的心,成為她人生的轉折點。從那天起,王琪下定決心要奮發圖強,至少不讓自己的高中生涯留下遺憾。

然而,多年的荒廢學業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彌補的。最終,高考成績出來時,王琪只考了300分,僅夠上一所民辦專科。看著身邊的同學紛紛考入985、211名校,甚至高一成績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也考上了一本院校,王琪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

在那個夏天的同學聚會上,當大家興高采烈地分享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時,她只能強顏歡笑。然而,就在這種極強的落差中,王琪在內心暗暗立下了誓言:"我不是還能繼續上學嗎?我一定要珍惜剩下的時光,親手覆寫命運!"這個夏夜的醒悟,成為了徹底改變王琪人生軌跡的關鍵時刻。

她深刻地意識到,大學確實是一道分水嶺,但它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2014年9月1日,王琪踏入了山東協和學院的校門,開始了她的臨床醫學專科學習。

第一天,她就在教學樓前的宣傳欄上看到了考入本科學校的學生名單,那一刻,她在心裏給自己定下了明確的目標:三年後,一定要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這個榜單上。

懷著這個夢想,王琪開始了自己的專科生活。她透過網路和畢業的師兄師姐了解了臨床醫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課程設定,為未來三年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

然而,當她向舍友分享這些想法時,卻遭到了嘲笑:"王同學,咱省省吧,你知道咱來的這所學校是哪兒嗎?專科,民辦!我們就沒聽說過這個學校還有學醫能考上本科的!"面對質疑,王琪只能尷尬地笑笑,但內心卻更加堅定了要默默努力的決心。

從此,王琪徹底改變了自己。她主動競選班長,積極參加演講,組織同學們參加各種活動。閑暇時,她學習太極拳和打籃球,還選修了第二專業。

在學習上,她更是全力以赴,連續三年都是班級第一,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勵誌獎學金,而且是班裏唯一一個獲得省政府獎學金的學生。

周末時,王琪把時間分成兩部份:一天泡在圖書館,深入系統地鉆研醫學知識;另一天則穿梭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做各種兼職,當誌願者、發傳單、做促銷員等。

這些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沒有知識的苦,更加堅定了她要透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決心。2017年4月,專升本考試如期而至。

當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在全省只招收100名學生,而報名的考生多達10000人左右。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許多同學望而卻步。

但王琪堅持自己的目標,毫不猶豫地報考了這所學校。為了備考,王琪在學校外的城中村租了一間10平米的板房。夏天蚊蟲肆虐,冬天四處漏風,甚至連門外木桶裏的耗子都不願意進來。

最艱難的是那個寒冬,王琪每天淩晨5點起床,頂著寒風走過1公裏的小巷子到學校備考,直到晚上11點才返回板房。就這樣,她堅持了整整8個月。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寄到時,王琪激動得熱淚盈眶。她立即給父親打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父親興奮的聲音:"閨女你太厲害了,太牛了,你就是我們家的榮光啊!不行,我得喝幾盅酒慶祝下,我太開心了!"這一刻,王琪感受到了自己努力的價值。

她終於從高考的慘敗中扳回一局,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努力,就能創造奇跡。這段經歷不僅讓她獲得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她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永不言棄的精神。

2017年9月,王琪如願以償地進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開始了她的本科學習生涯。即使環境改變,她依然保持著在專科時期養成的自律習慣。

每一天,她都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學習和生活,這種態度為她奠定了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在本科期間,王琪遇到了一位讓她深受啟發的老師。

這位分子生物學老師曾經也是從專科起步,透過不懈努力一路讀到博士,甚至完成了博士後研究,最終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

這個鮮活的例子讓王琪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可能性,也為她日後的學習之路埋下了深厚的種子。有一天,王琪和帶教老師接診了一位年僅12歲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

當他們走進病房時,小男孩的父親對他們深深鞠了一躬,含淚說道:"拜托你們了。"面對這種情況,王琪和老師立即展開緊急救治,所幸避免了危險的發生。

這次經歷讓王琪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重大,也讓她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來應對各種復雜的醫療情況。

正是這段實習經歷,堅定了王琪繼續深造的決心。她將目標釘選在了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生計畫上,這是一個比較難考的學校,但王琪相信自己有能力迎接這個挑戰。

在備考期間,王琪有幸結識了五位誌同道合的夥伴。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學習,每天在宿舍、教室和食堂之間來回奔波。

飯後,他們會討論各種時事政治;深夜休息前,他們還會為了往年的考題爭執不休。這段歲月雖然單調,但卻充實而美好。

王琪形容這是"一種純粹為了知識而揮灑汗水的時光"。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王琪如願以償地考上了首都醫科大學內科學碩士研究生。

當收到錄取通知時,她和父母喜極而泣。王琪再次成為了父母的驕傲,也為自己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對於能考上首都醫科大的研究生,王琪心存感激。

她說:"我甚至覺得這是上天對我這個一直堅持拼命學習的女孩子的眷顧。"她特別感謝首都醫科大學不歧視第一學歷,給了所有考生公平競爭的機會。

這個機會不僅讓王琪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學習平台,也讓她看到了繼續追求學術道路的希望。進入首都醫科大學後,王琪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她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這所醫學院校擁有多個全國乃至國際頂尖的專科,如同仁醫院的眼科、安貞醫院的心血管科、天壇醫院的神經外科、地壇醫院的傳染病科等。

這樣優質的學習環境讓王琪對所研究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研究生第二年,王琪精靈師匯報了自己這兩年來的收獲與成果。

她鼓起勇氣,表達了想繼續深造的願望。經過嚴格的考評,王琪成功申請了碩博連讀。令人驚喜的是,她竟然成為了2020級80多名碩士研究生中當年唯一一個考上博士的學生。

這個成績不僅是對王琪努力的肯定,也是她實力的證明。如今,王琪在首都醫科大學繼續攻讀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腸道菌群對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的治療情況研究。

面對這個專業領域,王琪充滿熱情和期待。她說:"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我期待著自己能在未來的實驗裏為我們社會流行疾病找到一點有效的辦法。

"回顧自己的求學之路,王琪常常感慨:"別害怕你的付出沒有報酬,其實你每一次努力學習的樣子,都被記錄在時間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時間的沈澱中,它最終會變成你想要得到的禮物。

"這份堅持和信念,支撐著她一步步從專科學生成長為博士生。展望未來,王琪充滿信心。她期待自己能在醫學研究領域做出貢獻,為患者帶來希望。

同時,她也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激勵更多像她一樣的學子,無論起點如何,只要努力,就能實作夢想,改變命運。回顧自己的求學之路,王琪感慨萬千。

從高考失利的痛苦,到專科奮鬥的艱辛,再到本科、碩士的努力,最後成功攻讀博士學位,每一步都凝聚著她的汗水和決心。

王琪常常告訴自己:"別害怕你的付出沒有報酬,其實你每一次努力學習的樣子,都被記錄在時間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時間的沈澱中,它最終會變成你想要得到的禮物。

"這句話不僅是她對自己的鼓勵,也是她對所有奮鬥中的人的忠告。她深信,只要不給自己設限,一切皆有可能。王琪的經歷證明,即使起點不高,只要肯付出努力,也能攀登學術的高峰。

她說:"我感觸最深的是,結果真的不會辜負你流的汗,還有你拼過的每一個春夏秋冬。"王琪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只要保持信念,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實作自己的夢想。

她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人生只要不自我設限,一切皆有可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基於自身的經歷,王琪對學弟學妹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她說:"高中階段的學習沒有捷徑,最重要的是要靜下心來,規劃好每一天的時間,腳踏實地復習,你一定會考上你的理想院校。

"她強調,要相信學習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並能改變命運。王琪還特別強調:"信任不是溺愛,每一個孩子無論學習好壞,都有他的優點。

"她相信,只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每個孩子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最後,王琪用一句話總結了家長的重要性:"因為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著整個世界前行。

"這句話深刻地道出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