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抄書打卡第217天:兒子要「慈父嚴母」女兒要「嚴父慈母」是嗎?

2024-10-13教育

堅持抄書打卡的第217天:有人說父母對待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應分別采取「嚴父慈母」與「慈父嚴母」的模式,但我認為這一觀念有點片面,便抄錄了下來,邀請友友們共同探討:

「養女孩:嚴父慈母

女孩兒喜歡向爸爸撒嬌,如果爸爸慣著沒有原則,那麽青春期就夜不歸宿了。以媽媽為榜樣,媽媽如果不明事理撒潑無理,女兒同樣也會有這方面問題。

養男孩:慈父嚴母

自古以來都知慈母多敗兒,媽媽在培養男孩兒習慣上必須嚴格,爸爸體現包容理解的態度,壓一壓男孩血氣方剛的性格,慈父並不是什麽都遷就,而是懂得把握原則」

有人擔憂,過分強調「嚴慈」,孩子容易混淆是非觀念,甚至對嚴厲的一方會產生反感。另有人指出,這種教育方式可能讓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有男孩子稍微對她好一點,就會覺得這個男人很好,容易被騙。這些觀點在提醒我們,教育不應簡單套用傳統模式,而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與成長環境等。

我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摒棄刻板的「嚴慈」角色劃分,應采取更加靈活和個人化的方式。 父親可以展現溫柔與關愛的一面,母親同樣可以在必要時表現出堅定和嚴格。關鍵在於,父母應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成長需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

現代教育理念普遍認為,打罵等懲罰性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但僅僅講道理也是不夠的。 例如:我親戚家的孩子,每次做錯事,媽媽都會適時講道理,孩子也會很懂事的點頭認可,也會為自己不當的行為道歉,可是孩子會接二連三犯同樣的錯誤。原來他一直都是在被迫聽道理,在他的意識裏,如果自己不點頭,不道歉,媽媽就會無休止的講道理,甚至會很生氣。其實,媽媽可以嘗試設定合理的規則或獎勵制度,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也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和決策權,讓他們體驗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從而培養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 「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至關重要。就拿我的小侄子來說吧,他對電子產品特別著迷,甚至學會了撒謊。我們曾提醒他父母註意,他們誤以為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就足夠,其實他們自身行為才是最大的問題。在孩子寫作業時,他們卻在一旁認真地玩手機,當發現孩子註意力不集中時,隨口提醒一下然後繼續玩,有時,孩子已經湊在跟前看了好一會也渾然不覺。這樣的行為如何能讓孩子信服並自我糾正呢?

總之,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復雜而深奧的學問,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父母應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努力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