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技術賦能與數據反哺:芻議數智時代的「雙線混融」學習評價

2024-01-23教育

隨著智慧教育生態的臻善、多樣態數位技術的產生及新課程方案「教—學—評」一體化要求的提出,綜合運用數位技術挖掘數據價值,借助貫穿教學過程的「雙線混融」數據反饋進行診斷與評價,是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指向下緊扣數智時代脈搏的積極手段,也是促進生本主體異質化認知深度發掘與思維廣度拓延的有力參考。

作者提出,在「移動端裝置進課堂(BYOD教學模式,Bring Your Own Device)」舉措的支持下,依托數位技術與教育評價融合創新,在混合學習環境中執行「雙線混融」數位化評價以實作技術賦能與數據反哺,能為樹立學生科學成長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與佐證。

2019年2月,教育部印發的【2019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推動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制度體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出,應「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資訊科技,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這與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9年6月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品質的意見】中提出的「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套用,健全品質評價監測體系」遙相呼應。

學生評價改革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其關鍵在於對不科學教育評價內容的規正,【方案】提出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的四維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品德養成與全面發展置於首位,將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具有彰顯回歸人本的價值取向與凸顯五育並舉的實踐導向意義。

隨著【方案】中四維評價體系的確立,針對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被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數智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評價轉型迫在眉睫,相應地,評價形式、機制和手段的變革也成為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智時代給予教育領域多元化的軟硬體支撐,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評價帶來了全新動能,使多維度資訊與多模態數據的采整合為現實。 筆者認為,在「移動端裝置進課堂」舉措的支持下,依托數位技術與教育評價的融合創新,在混合學習環境中執行「雙線混融」數位化評價(如圖1)以實作技術賦能與數據反哺,能為樹立學生科學成長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與佐證。

圖1 BYOD教學模式下的「雙線混融」數位化評價工作機制(平板課堂)

技術賦能,實作數據多元與即時采集

移動端裝置融入課堂是數位化評價工具實作即時測評的良好載體。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教學模式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相結合的課堂實踐,讓學生內建的移動端裝置成為有效采集分組學情的樣本。

無論是使用雲端協同平台(騰訊文件等)建立的線上表格,還是使用問卷采集平台(問卷網等)制作的反饋表單,抑或是具備互動功能的p網頁連結,依托多端互聯同步可視的便捷性,配合導學、實操、測評方案,都能透過文本、數據、圖表等呈現形式高效實作學前診斷、環節回饋及即時測評。

教育部在2022年4月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註學生個性」,應「發揮新技術的優勢,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個人化學習」, 學生的學習主體立場不僅體現在教學互動方面,同時也應該體現在課堂評價機制的數據生成、采集與反饋方面。

在各課時教學環節完結時出示可跳轉表單連結的二維碼,學生透過分組移動端裝置掃碼開啟連結,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本階段內容的多樣態回饋(如圖2),從知識技能考查、互動受納情況、資源適配情況、認知結構檢視、認知特點提取和情感態度表現六個維度進行數據采集,教師在後台同步形成匯總,並根據不同呈現形式的反饋數據進行自評、互評或總評,為指向「教—學—評」一體化的新課堂模式建設奠定基礎,也為學生提供貫穿課時全程的互動體驗與學習支持。

圖2 BYOD教學模式下數據采集的多樣態回饋

依托問卷調查平台(問卷網、問卷星等)或p互動式網頁,二維碼連結所對應的表單、問卷及網頁互動內容可根據授課教師的差異化需求自訂修改,在數位資源框架整體不變的情況下,利用二維碼連結對各環節的跨端互動內容進行局部重構或順序調整,這也正契合數位資源模組式開發與套用的「二次開發」和「迴圈使用」原則。

以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數位編碼】一課的開發設計為例,筆者立足「偵探團解密之旅」,將其貫通故事情境的探究性學習與生成型套用,以訴求學生「未知且可知」知識技能的突破與「數理模型」思維的構建,從個體體驗到團隊進階,以「雙線混融」套用的移動端裝置為情境互動道具,化結果評價為涵蓋全過程的綜合素養評價,以多模數據的采集替代單一的階段測評,於真實性學習情境中培養並行展學生運用編、解碼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各教學環節中即時獲取學生的多樣態數據反饋,打造「無感學習」與「教—學—評」一體化交疊的自本課堂。

例如,情境模組(五)「金鑰解碼戰」,要求從一套三張金鑰圖中還原兩串數位編碼的隱藏資訊(如圖3)。學生透過移動端裝置進行互動網頁操作反饋,透過該情境模組完成時長、誤操作次數、舊知關聯選擇、協作情況自評等數據指標的采集,教師能有效進行知識技能考查與認知特點提取的寬泛評價,在課堂中同步獲知學生綜合套用多元知識進行技能分析、施策並解決問題的情況。

圖3 立足寬泛評價的情境模組(五)反饋獲知

師生從點對點的、非完整性對映反饋躍遷至以小組為單位的、指向綜合素養評價的完整性同步反饋, 透過多裝置端跨平台數據采集與回饋,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對各階段學情進行動態評估與即時診斷,並根據反饋情況合理調控教學進度與策略。

數據反哺,服務資料探勘與價值提煉

2022年11月,教育部釋出並施行【教師數位素養】行業標準,在「數位化套用」維度中專項劃分「數位化學業評價」二級維度,明確指出要「合理選擇並運用數位工具采集多模態學業評價數據,能夠選擇與套用合適的數據分析模型開展學業數據分析,能夠借助數位工具視覺化呈現學業數據分析結果並進行合理解釋」, 這是對教師獲取、加工、挖掘並提煉評價數據的潛在價值,進而幫助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提出的高階數位素養要求。

技術是手段,依托數位化評價所產生的過程性數據,特別是長期積累的數據集才是階段性學情的佐證和效度指標。 這些契合大數據內容的數據資源,經過累積獲取、增量儲存、統計分析後所提煉的特征化內容,將不僅停留在幫助單一學科教師調控授課節奏、提升教學成效進而有針對地助力學生學科專業化發展的垂直領域,更延展至催化學生多元能力聚合、促進跨學科素養融通,乃至意識形態建設和綜合素養鍛鑄的領域,這是「教—學—評」內涵的拓延與邊界的跨越,是面對數據驅動下的生本個體異質化評價方向的探索。

移動端裝置包含但不僅限於平板電腦,能有效獲取學生數據的各類便攜電子裝置在教學中也得到更寬泛的套用。綜合運用多樣化電子裝置,采集學生多維度、多場域、多模態數據,追蹤、監測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並揭示其成長發展規律,對各階段采集的表現性評價數據集進行充分挖掘並實作價值提煉,進而對生本個體異質化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形成參考,這是數據反哺的意義所在。

例如,在足球比賽中基於多模態數據測評學生的體能素質與態度意識,透過智慧型手環、運動攝影機、拾音器、數位計分板等便攜電子裝置,從固定時間內的生理數據(心率、步數、步頻等)、視訊數據(賽前熱身參與情況、整體士氣情況、賽間進攻防守積極程度等)、音訊數據(助威鼓勵、賽間戰術安排等)、文本數據(攻防次數、犯規次數、進球個數、撲救次數等)進行多模態數據獲取,並對一個較長階段獲取的數據集進行融合與匯聚、抽取與關聯、清洗與規範,將這些常態化、伴隨式的多模態數據提煉為某一領域綜合素養表現可參考的評價指標,為學生個體在該領域長周期發展溯源及成長影響因素資料庫的動態構建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撐。

不僅於此,這些源自不同領域的數據反哺內容還能對異質化學生成長模型的建立起到歸類與定位作用, 為學生個體構造其能力內容標簽、行為內容標簽、興趣內容標簽和意識內容標簽等,進而建立服務學生綜合素養體系建設的數位個性畫像與畫像診斷(如圖4)。

圖4 服務學習者綜合素養體系建設的數位個性畫像與畫像診斷

透過客觀數據的科學記錄與長期儲存,可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指標評價,同時還可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即時評估並預測學生狀態,以判斷是否需要介入教學幹預和意識調諧。

透過這些評價數據對學生行為特征和行為習慣所形成的精準刻畫,能為教師研判、診斷學情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進而不斷完善最佳化學生綜合素養體系的建設。 就學生個體而言,這些不斷被數據堆疊校準的特征化內容涵蓋了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是階段性綜合素養的客觀評估,同時也為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指明了優勢、短板與方向。

結語

立足「移動端裝置進課堂(BYOD教學模式,Bring Your Own Device)」、基於「雙線混融」數位化評價實作的技術賦能與數據反哺, 既是資訊科技融合套用的「教—學—評」形式的創新性變革,也是符合五育並舉科學成長觀的「教—學—評」機制的增容性變革,更是緊跟數智時代發展節奏的「教—學—評」手段的順應性變革。

本文作者:

陳鋇

福建省廈門市康樂第二小學

李銀嵐

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文章刊登於【中國資訊科技教育】2023年第22期

參照請註明參考文獻:

陳鋇,李銀嵐.技術賦能與數據反哺:芻議數智時代的「雙線混融」學習評價.[J].中國資訊科技教育,2023(22):81-84.